在日本國內,共產黨和日本社會黨堅定地倡導必須與中國恢復外交關係。 一位日本社會黨著名黨員24要求日本為它過去的罪行向中國道歉,以便贏得中國的信任,促進中日關係正常化。 1972年3月,外務大臣福田糾夫表示,日本必須對九一八事變和1937-1945年中日戰爭期間所犯的一切錯誤「進行反省並向中國道歉」。 25的確,主動向北京發起外交攻勢的時機似乎成熟了。 但是,首相佐藤榮作是一個老派的政治家。 基于蔣中正在戰後對日本的寬大態度,佐藤在感情上傾向于國民政府,他覺得很難客觀地作出反應。 他無力扭轉國際和國內形勢的潮流,於是在1972年6月17日提出辭職,結束了長達七年零八個月的任期。 佐藤的辭職,為選舉一位預計將爭取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達成關係正常化的新首相掃清了道路。 2.1田中角榮的對華新政策田中角榮于1972年7月6日就任首相,他馬上面臨着要求與北京恢復邦交的呼籲。 各方利益都在施加壓力:有親華的左翼政治家,有新聞媒體,有基于同中國開展貿易的商人,最後還有北京方面。 中國對日本的態度業已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不再抨擊日本的經濟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復活,而是頻頻向田中表示讚賞,歡迎他來訪。 8月11日,田中正式提出了訪華請求,第二天,周恩來宣佈歡迎他來訪的消息。 訪問的日期確定在9月25日的一周。 為了進一步鋪平復交的道路,周恩來明確嚮日本政府表示:(1)中國將放棄戰爭賠償要求(在日本的非官方場合,人們討論將作幾十億美元的賠償);(2)中國不認為美日安保協定和1969年11月21日的《佐藤 尼克森聯合公報》是北京與東京建立外交關係的障礙;(3)中國將與日本簽訂一項新的和平友好條約,以替代日本與台灣國民政府的和平條約。 26 日本政府願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的合法政府。 但是,日本不准備就台灣問題作明確的聲明,因為日本認為,它已經在《舊金山和約》中放棄了對台灣的權利,現在再對台灣問題作出聲明顯得是多此一舉。 出於覺得有虧于蔣中正的情感,也出於希望保持或加強與台灣通商和在台灣投資的願望,日本人也不願意正式廢除與台灣的和平條約。 田中角榮需要時間來解決分歧,外務省也告誡不要草率和解。 1972年8月,基辛格博士出人意料地對日本進行了為時一天的訪問。 華府要確保日本不向北京承擔任何有損于美日安保條約及其對台灣條款的義務。 這項條約簽訂于1951年,又在1960年重訂,它允許美國在維護安全的名義下調動駐日美軍使用到東亞其它地區。 1969年,尼克森與佐藤首相發表了一份包含「台灣條款」的聯合公報,該條款宣稱台灣的安全對日本的安全十分重要,因此1960年條約的適用性應擴展到台灣。 當基辛格抵達日本之時,日本政府向他重申,中日恢復邦交將不會損害美日安保條約,但日本拒絶在台灣問題上作出承諾,堅稱尼克森的訪華巨大地改變了遠東局勢,因此台灣問題必須「現實地」解決。 田中角榮必須克服擺在他北京之行面前的三個障礙:(1)緩解美國方面對日本迅速與中國恢復邦交的擔憂;(2)確保台灣國民政府理解日本的立場而不至于危及日台文化和經濟關係;(3)克服自民黨內保守派的反對,以便促成該黨一致同意他的對華政策。 為解決第一個問題,田中角榮將赴檀香山會晤尼克森;為消除第二個障礙,他派自民黨副總裁、在台灣交友甚廣的椎名悅三郎作為特使向國民政府解釋日本的立場; 至于第三個問題,他依靠一位前外務大臣27的勸人能力去調解右翼黨員的工作。 田中角榮于1972年8月31日到9月1日出訪檀香山,其時他希望「收買」美國支持他的對華政策。 日本對外出口中有30%輸往美國,在日美雙邊貿易中獲得頗為尷尬的38億美元的高額順差,這種事態使田中角榮有能力表現出慷慨大度。 經過兩天的會談,雙方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聲明重申日美安保條約的重要性,但沒有提及台灣問題,這樣就使雙方得以自由地對該條約作出自己的解釋。 在美國人看來,條約適用於台灣,但日本人卻不這樣看,因為東亞形勢的變化已使「台灣條款」失效。 確實,日本人認為,中美和解實際上已消除了北京方面武力解放台灣的前景,使用美軍去保衛台灣的問題因而也就變成了沒有實際意義的空談。 田中角榮規避了台灣問題,並爭取到尼克森贊成他訪問中國以進一步緩和亞洲的緊張局勢。 作為回報,田中角榮作出了巨大的貿易讓步,同意日本多購買十億美元的美國產品,以幫助美國平衡其貿易赤字。 如果說田中角榮靠慷慨的施與而取得成功的話,那麼他派往台灣的特使卻遠沒有那麼幸運。 椎名悅三郎一行在9月17日抵達台北。 他們立即遇到了幾百名抗議者,抗議人士堵截了他們的車隊,用棍棒捶打他們的汽車。 他們于國民政府領導人進行了長達三天的會談,其間他們極其耐心,不停地責備自己,但會談毫無成效。 日本人主動提出要援助台灣的經濟發展,包括建造一座價值4,000萬美元的核電廠和一條價值1,700萬美元的公路,但他們的提議遭到了拒絶。 椎名問行政院長蔣經國台灣想從日本得到什麼,蔣經國的回答是,日本應該停止出賣朋友,避免自己被赤化。 如果日本承認北京政府,台灣決心與它斷絶關係。 椎名沮喪地返回日本,但許多日本人接受這樣的觀點:在意氣用事淡化之後,台灣將不得不遷就形勢,因為它嚴重依賴于對日貿易和與日本的經濟合作。 28 田中角榮的第三項任務 第2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21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