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遵從康德黎醫生的建議,與一個追隨者陳少白逃往日本。 到達神戶時,他們驚喜地發現,當地新聞將廣州起事稱為「起義」而非「非法叛亂」。 孫受寵若驚,命令以後的起事均應稱為起義。 在橫濱,興中會支部成立起來了,革命黨人也開始跟一些同情他們的日人進行接觸,其中包括宮崎寅藏兄弟(宮崎寅藏與宮崎滔天),孫的形象也改變了,他剪去了辮子,穿起西式服裝,並前往檀香山策動革命。 2.3倫敦蒙難檀香山之行毫無成果,許多支持孫的人在廣州起義流產後,對革命事業變得漠不關心。 到美國後,孫繼續在華人社圈中尋求支持,但發現他們在政治上覺悟更低。 「洪門」組織已經忘記了原來「反清復明」的目標,而几乎成為一個稱兄道弟的社會俱樂部,這些組織是在孫的反覆宣傳之後,才重燃起過去的革命熱情。 1896年10月1日孫抵達倫敦,在康德黎醫生的安排下住進葛蘭旅社。 10月11日,在前往教堂的路上,孫被誘至中國公使館,遭到綁架並被幽禁在三樓。 清廷公使此時已獲總理衙門准許,準備以7,000英鎊包租的一艘輪船將他秘密遣送回國。 但是,孫卻設法通過公使館的英國清潔工將消息透露給康德黎醫生。 康德黎無法從倫敦警廳那裡尋得干預,他便將此事上訴至外交部。 1O月22日,《倫敦環球報》以醒目的標題披露了這則非法的綁架。 外交部表示震驚,於是迫使清公使館于翌日將孫釋放。 這則綁架取得了出人意料的後果,它使孫在一夜間聲名大噪。 在某種意義上,這也算是塞翁失馬吧! 孫在英國獃了九個月,以便直接研究新近的政治與社會發展。 他目睹了諸多任務業化國家日漸增長的社會改革與革命的趨勢,因此想令中國在將來免于類似的罷工與勞資糾紛問題。 1897年,他形成了一種社會革命的觀點,以補充其先前的民族與民主革命,這些成了他著名的三民主義的基礎,即民族主義、民權主義,與民生主義。 孫自豪地將此比之為林肯「民治、民有、民享」的言論。 三民主義成為孫及追隨者的革命宗旨。 第一個宗旨民族主義,不僅要求推翻滿州異族統治,也要擺脫外國帝國主義的枷鎖。 第二個宗旨民權主義,旨在實現人民的四大權利 創製權、複決權、選舉權與罷免權,以及政府的五大權力 行政、立法、司法、監察與考試,其中後兩者反映了傳統的都察院與科舉考試的職能。 第三個宗旨民生主義,則強調節 制資本與平均地權的必要性,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古代中國「耕者有其田」烏托邦觀念的遺產與太平天國土地革命的影響。 但是它更直接、更積極的部分,則來自著名的單一稅論者喬治(Henry George)與穆勒(John Stuart Mill),孫從他們那裡認識到,土地價格固定後(在革命後),所有的價格增值將歸政府所有。 這樣,孫那種在1897年仍處于萌芽狀態的社會革命觀念,到1905-1906年時已充分發展成為指引革命的第三個宗旨。 7直至今日,三民主義仍是台灣國民政府遵守的信條。 2.4艱難時期,1896-1900年孫中山此時已經樹立了聲譽,並且還逐漸形成了一套革命思想,但是他還缺乏實質的成功。 孫認識到,在歐洲,中國學生與商人為數甚少,於是決定在1897年年中回到日本。 在這裡,華僑團體規模較大,並且便于指導大陸的革命工作。 由於與日本民主自由領袖犬養毅的朋友關係,孫得以結識大隈重信首相與樞密院副院長副島種臣。 其它一些無官職的人也成為孫的忠實支持者,其中包括宮崎兄弟與平山周。 這些日本人和孫一樣感受到亞洲對西方帝國主義的不滿,其中許多人認為中國作為一個偉大的文明古國,只是處于暫時的消沉之中,如果有適當的外部幫助和新的領導力量,它是能夠崛起的。 因此,已經首先實現現代化的日本,應該通過幫助中國改革,推行現代化與脫離外國帝國主義取得獨立,從而償還其所欠中國的那筆古老的文化債務。 這些觀點在1898年「大隈重信主義」中令人信服地提出來,並廣為日本高歷人士接受。 他們中許多人認為在實現泛亞洲主義的事業中,復興中國的注定是孫。 8 與這些熱心的日本同情者相反,日本華人小區大部分不關心政治,而且保守。 在一萬人中,僅有約一百人支持孫中山。 由於對捲入反滿活動普遍存在畏懼,革命工作在中國本土進展得相當緩慢。 儘管會黨例外地支持革命,但卻缺乏提供領導力量所必需的教育、凝聚力以及指導能力。 在命運多蹇的百日維新後,康、梁東逃日本,領導保皇黨。 這個敵對黨派使孫的革命工作雪上加霜,康、梁與其追隨者強烈地反對革命與共和。 同為身處異域的政治避難者,孫對康表示出有意修好的態度。 但孫尋求合作的提議卻為康輕蔑地拒絶。 此時康仍以高貴的帝師自居,不屑與叛黨為伍。 犬養毅曾善意地居間調停,也僅能為二人安排一次會談,但康卻未能按時出席。 然而,梁並非如此傲慢,顯得易於接受革命觀念,但其師康有為卻禁止他與孫合作。 君主改革派與革命派的衝突猶如水火一般,直至日本政府命令康離境後方纔發生轉機,梁與孫開始商討合作事宜,甚至商討兩個組織合併的可能性。 由孫任總裁,梁任副總裁。 那時正在英國、加拿大旅行的康趕忙將梁調至夏威夷去負責保皇黨支部。 但梁仍傾向于和解,而且還建議由光緒帝就任將來共和國的總統。 這是一個有趣的想法,但對孫來說卻是完全無法接受的。 第1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近代史-陸觀版》
第1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