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說道:「雷蒙特,你不是在鄉下長大的嗎?那你準曉得馬蠅了。 有一次,我和弟弟在肯塔基老家的農場犁玉米地,我趕馬,他扶犁。 這匹馬可懶了,但有一陣工夫它卻在地裡跑得挺歡,連我這雙長腿都險些兒跟不上。 到了地頭,我才發現有隻大馬蠅叮在它身上,我隨即把馬蠅打落。 我老弟問我幹嗎要打掉它,我回答說不忍心老馬挨咬。 老弟說:『唷!正是這傢伙才迫使馬跑起來的呀!』」林肯接着又說道:「假如現今有一隻叫『總統欲』的馬蠅正叮住蔡斯先生,那只要它能使蔡斯那個部不停地運轉,我就不想去打落它。 」林肯的這個故事一時不脛而走,廣為流傳。 到 1864年 3月初,北方支持蔡斯競選總統的熱潮逐漸消退。 這時,紐約州布魯克林的牧師、《湯姆叔叔的小屋》一書的作者哈里特·比徹·斯托之弟亨利·沃德·比徹,作為一名反奴隷制的共和黨人兼著名的演說家,曾在費城的一次演說中,用熱情的頌詞對林肯表示公開的支持,說林肯為人誠實,堅持原則,不隨風轉舵,不逢迎取巧,永遠值得人們信賴。 同年 6月,蔡斯藉口與林肯、西華德在政策上的分歧而辭去財政部長一職。 12月,林肯任命他為聯邦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 這樣,在共和黨內,林肯競選下屆總統的呼聲便愈來愈高了。 ①民主黨內則抬出了喬治·布林頓·麥克累倫 將軍來與林肯對抗, ① 約翰·比奇洛1817—1911,《紐約晚郵報》的編輯和老闆之一,曾任美國駐巴黎領事、美國駐法公使。 ① 亨利·賈維斯·雷蒙特1820—1869, 1851年創辦《紐約時報》,該報後來成為共和黨機關報,曾任該報主編。 參加過共和黨建黨會議,並起草該黨綱領。 ① 喬治·布林頓·麥克累倫1826—1885,聯邦將領,民主黨中的右翼人士。 歷任聯邦俄亥俄軍區司令、波托馬克軍團司令和聯邦陸軍總司令。 作戰屢遇挫,安提塔姆戰役後被解職。 他在美國金融、工業和運輸業利益集團中普遍看好。 1864年初,一貫為美國金融、工業和運輸業利益集團服務的《紐約世界報》把麥克累倫將軍抬得很高,吹捧他為可尊敬的高尚愛國者,說他值得民主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以壓倒林肯。 1864年6月7日,全國聯邦黨在巴爾的摩舉行了代表大會。 這個新黨之所以取名為「全國聯邦」,是為對那些戰鬥在聯邦軍隊裡的民主黨人和始終不渝地支持林肯政府的人作出尊崇的姿態。 這天中午,國會參議員、大會執行委員會主席摩根宣佈大會開幕。 接着,摩根將大會移交給聯邦黨全國委員會新當選的臨時主席、肯塔基州的牧師羅伯特·佈雷金裡季博士主持,後者在一片歡呼聲中登上了講台。 首先,這位白髮蒼髯、被譽為「肯塔基老戰馬」的牧師向大會提出了一個簡明的問題:「對於亞伯拉罕·林肯將成為總統候選人,誰還有疑問?」話聲未落,大廳裡便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第二天,總統在獲悉他再次被提名的消息時,高興地說道:「我掩飾不住心頭的喜悅,也抑制不住我的感激之情。 」 1864年11月8日,總統選舉日終於來臨。 這天,天空陰沉沉的,接着又下起雨來。 隨後更是狂風暴雨,道路泥濘,電報線路受阻。 林肯獨自一人待在白宮,冷冷清清,心緒不寧。 晌午時分,加利福尼亞州《薩克拉門托聯邦報》駐首都記者諾亞·布魯克斯來訪林肯,見白宮几乎看不着一個人影,惟獨總統煢然孑立,好不驚訝,「人人都像是約定好了似的,迴避去白宮”。 林肯對好友來訪自然大喜過望,忙袒露了自己的心思:「作為一個政治活動家,我對巴爾的摩代表大會的結果倒是無多大疑義,只是對這次選舉毫無把握,要是有把握就好了。 」晚上 7時,林肯和秘書約翰·海冒雨去陸軍部電報室,收到福尼從費城發來的電報,說林肯在那裡已比對方多得了 1萬張選票。 林肯吩咐把這份最先收到的電報轉給林肯夫人,說「她比我還要焦急一些」。 隨後,林肯在斯坦頓辦公室碰上了海軍部第一副部長吉·瓦·福克斯,他為那兩名可憎對手被林肯擊敗而滿心歡喜,林肯不以為然地說:“你的私仇心理比我還要凶一些,也許我對此反應過于遲鈍,但我從來不認為這樣做有什麼好處。 一個人確實無暇去計較個人恩怨。 我對那些不再攻擊我的人,是決不記恨的。 」 狂風暴雨影響到電報線路的暢通,晚 10時許,電報停了好長一段時間。 這時,林肯為了鬆弛一下繃緊的心弦,活躍周圍的氣氛,便朗誦起①了隨身帶來的洛克 作品,引起陸軍部長斯坦頓的嚴重不快,認為在這個關係到合眾國安危的關鍵時刻,竟有興緻念這些勞什子,實在可惡又可恨。 這位陸軍部長顯然難以理解,這正是林肯的性格特點,他那健全思維和清醒理智正是靠適度戲謔來平衡的。 臨近午夜,辦公室裡的人所剩無幾。 根據獲悉的選舉結果,林肯無疑已再度當選,大家紛紛向他道賀。 林肯反倒顯得十分平靜、毫無驕矜之氣,只是說:「他感到十分高興,他對人民裁決得這麼完美、清楚和明確無誤,以致無可爭議,又感到深深的謝意。 」 ① 戴維·洛克1833—1888,美國著名的報刊編輯,以撰寫幽默作品見長。 第6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林肯傳》
第6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