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塘惟江、浙有之。 於海濱衛以塘,所以捍禦鹹潮,奠民居而便耕稼也。 在江南者,自松江之金山至寶山,長三萬六千四百餘丈。 在浙江者,自仁和之烏龍廟至江南金山界,長三萬七千二百餘丈。 江南地方平洋暗潮,水勢尚緩。 浙則江水順流而下,海潮逆江而上,其衝突激湧,勢尤猛險。 唐、宋以來,屢有修建,其制未備。 清代易土塘為石塘,更民修為官修,钜工累作,力求鞏固,濱海生靈,始獲樂利矣。 順治十六年,禮科給事中張惟赤言:「江、浙二省,杭、嘉、湖、寧、紹、蘇、松七郡皆濱海,賴有塘以捍其外,至海鹽兩山夾峙,潮勢尤猛。 故明代特編海塘夫銀,以事歲修。 近此款不知銷歸何地,塘基盡圮。 儻風濤大作,徑從坍口深入,恐為害七郡匪淺。 請嚴飭撫、按勒限報竣,仍定限歲修,以防患未然。 」下部議行。 康熙三年,浙江海寧海溢,潰塘二千三百餘丈。 總督趙廷臣、巡撫硃昌祚請發帑修築,並修尖山石堤五千餘丈。 二十七年,修海鹽石塘千丈。 三十七年,颶風大作,海潮越堤入,衝決海寧塘千六百餘丈,海鹽塘三百餘丈,築之。 五十七年,巡撫硃軾請修海寧石塘,下用木櫃,外築坦水,再開濬備塘河以防泛溢。 五十九年,總督滿保及軾疏言:「上虞夏蓋山迤西沿海土塘沖坍無存,其南大亹沙淤成陸,江水海潮直衝北大亹而東,並海寧老鹽倉皆坍沒。 」因陳辦法五:一,築老鹽倉北岸石塘千三百餘丈,保護杭、嘉、湖三府民田水利;一,築新式石塘,使之穩固;一,開中小亹淤沙,使江海盡歸赭山、河莊山中間故道,可免潮勢北衝;一,築夏蓋山石塘千七百餘丈,以禦南岸潮患;一,專員歲修,以保永固。 下部議,如所請行。 雍正二年,帝以塘工緊要,命吏部尚書硃軾會同浙撫法海、蘇撫何天培勘估杭、嘉、湖等府塘工,需銀十萬五千兩有奇,松江府華、婁、上海等縣塘工,需銀十九萬兩有奇,部議允之。 六年,巡撫李衛請將驟決不可緩待之工,先行搶修,隨後奏聞。 「搶修」之名自此始。 十一年,命內大臣海望、直督李衛赴浙查勘海塘,諭曰:「如果工程永固,可保民生,即費帑千萬不必惜。 」尋請於尖、塔兩山間建石壩堵水,並改建草塘及條石塊石各塘為大石塘,更於舊塘內添築上備塘。 十二年,因堵尖山水口、開中小亹引河久未施工,責浙督程元章等督辦不力,命杭州副都統隆升總理,禦史偏武佐之。 五月工竣。 十三年,命南河督嵇曾筠總理塘工。 曾筠言:「海寧南門外俯臨江海,請先築魚鱗石塘五百餘丈,保衛城池。 」下廷臣議行。 乾隆元年,署蘇撫顧琮請設海防道,專司海塘歲修事。 曾筠請於仁、寧等處酌建魚鱗大石塘六千餘丈,均從之。 明年,建海寧浦兒兜至尖山頭魚鱗大石塘五千九百餘丈。 四年,允浙撫盧焯請,築尖山大壩,次年秋工竣,禦製文記之。 六年,左都禦史劉統勛言:「前據閩浙總督德沛請改老鹽倉至章家菴柴塘為石塘,廷議準行。 臣意以為草塘改建不必過急,南北岸塘工實不宜緩。 蓋通塘形勢,海寧之潮猶屬往來滌蕩,而海鹽之潮,則對面直衝,其大石塘歲久罅漏,尤宜及早補苴。 臣以大概計之,動發七十萬金,而通塘可有苞桑之固。 」疏入,命統勛會同浙督德沛、浙撫常安察勘。 尋覆稱:「改建石工,誠經久之圖,但須寬以時日,年以三百丈為率。 」七年,總督那蘇圖請先於最險處間段排築石簍,俟根腳堅實,再建石塘。 越二年,遣尚書訥親勘視。 疏言:「仁、寧二邑柴塘穩固,若慮護沙坍漲無常,第將中小亹故道開濬,俾潮水循規出入,上下塘俱可安堵。 」於是改建石工之議遂寢。 七月,蘇撫陳大受言:「寶山地濱大海,月浦土塘被潮沖刷,請建單石壩,外加椿石坦坡各百七十丈,並接築沙塘,使與土塘聯屬,中設涵洞宣洩。 」下部議行。 十一年,常安言:「蜀山迤北有積沙四五百丈,橫亙中間。 先就沙嘴開溝四,以引潮水攻刷。 今伏汛已過,南沙坍卸殆盡,蜀山已在水中,潮汐漸向南趨。 倘秋汛不復湧沙,則大溜竟行中小亹矣。 」報聞。 十二年,常安委員疏濬蜀山一帶,用切沙法疏刷。 十一月朔,中小亹引河一夕衝開,大溜經由故道,南北岸水遠沙長,皆成坦途。 十三年,大學士高斌、訥親先後奉命查勘塘工。 斌請於東西柴石各塘後身加築土堰,扌黨護潮頭。 四月,訥親疏陳善後事宜,命巡撫方觀承酌議。 觀承請於北塘北大亹故道,及三里橋、掇轉廟等處,設竹簍滾壩,堵禦潮溝,大小山圩改建塊石塘,南塘各工,預籌防護,並將右營員弁兵丁調派,分汛防駐。 下廷議允行。 十六年,允巡撫永貴請,改建山陰宋家漊土塘為石塘,加築坦水。 十七年,巡撫雅爾哈善言:「中亹山勢僅寬六里,浮沙易淤,且南岸文堂山腳有沙嘴百三十餘丈,挑溜北趨,北岸河莊山外亦有沙嘴五十餘丈,頗礙中亹大溜。 現將兩處漲沙挑切疏通,俾免阻滯。 」得旨嘉勉。 十九年,因浙省塘工無險,省海防道。 二十一年,喀爾吉善言:「水勢南趨,北塘穩固,而險工在紹興一帶。 擬於宋家漊、楊柳港,照海寧魚鱗大條石塘式,建四百丈。 」從之。 二十三年,增築鎮海縣海塘。 二十六年,蘇撫陳宏謀言,常熟、昭文濱海地方,從太倉州境接築土塘。 嗣開白茆河、徐六涇二口,建閘啟閉。 本年潮漲,石牆傾圮,請改為滾壩。 得旨允行。 二十七年,帝南巡,閲海寧海塘工。 諭曰:「朕念海塘為越中第一保障。 比歲潮勢漸趨北大亹,實關海寧、錢塘諸邑利害。 計改老鹽倉一帶柴塘為石,而議者紛歧。 及昨臨勘,則柴塘沙性澀汕,石工斷難措手,惟有力繕柴塘,得補偏救弊之一策。 其悉心經理,定歲修以固塘根,增坦水石簍以資擁護。 」又諭曰:「尖山、塔山之間,舊有石塘。 朕今見其橫截海中,直逼大溜,實海塘扼要關鍵。 就目下形勢論,或多用竹簍加鑲,或改用木櫃排砌。 如將來沙漲漸遠,宜即改築條石壩工,俾屹然如砥柱,庶北岸海塘永資保障。 該督撫等其善體朕意,動帑儹辦,並勒石塔山,以志永久。 」二十八年,蘇撫莊有恭言:「江南松、太海壖土性善坍,華亭、寶山向築坦坡,皆不足恃。 應仿浙江老鹽倉改建塊石簍塘。 」詔如所請。 三十年春,帝南巡,閲視海寧海塘。 諭曰:「繞城石塘,實為全城保障。 塘下坦水,祗建兩層,潮勢似覺頂沖。 若補築三層,尤資裨益。 著將應建之四百六十餘丈一律添建。 」三月工竣。 三十五年,巡撫熊學鵬請於蕭山、山陰、會稽改建魚鱗大石塘。 帝以潮勢正趨北亹,與南岸渺不相涉,斥之。 三十七年,巡撫富勒渾疏報中亹引河情形,略言:「潮頭大溜,一由蜀山直趨引河,一由岩峰山西斜入引河,至河莊山中段會合,互相撞擊,仍分兩路西行,隨令員弁於引河中段挑堰溝二十餘道,導引潮溜,俾復中亹故道。 」諭曰:「潮汛遷移,乃噓吸自然之勢,若開挖引河,恐徒勞無益。 止宜實力保衛堤塘,以待其自循舊軌,不必執意開溝引溜,欲以人力勝海潮也。 」 四十三年,浙撫王亶望疏陳海塘情形,命江督高晉會同相度。 尋疏言:「章家菴一帶柴工五百丈,潮神廟前柴塘三百丈,應添建竹簍,並排列兩層椿木以防動搖。 」從之。 四十五年,帝南巡,幸海寧尖山閲海塘。 十二月,命大學士阿桂、南河督陳輝祖赴浙履勘。 疏言:「海塘工程,應建石塘二千二百丈,若改為條石,施工易而成事速,約計三年可以蕆工。 」又言:「辦理魚鱗石塘,仿東塘之例,量地勢高下,用十六層至十八層,約需三十萬。 」帝命工部侍郎楊魁駐工協辦,次年八月竣工。 四十九年,帝幸杭州,閲視海塘,諭曰:「老鹽倉舊有柴塘,一律添建石塘四千二百餘丈,於上年告竣,自應砌築坦水保護。 乃該督撫並未慮及,設遇異漲,豈能抵禦?著將柴塘後之土順坡斜做,並於其上種柳,俾根株盤結,則石柴連為一勢,即以柴塘為石塘之坦水。 至範公塘一帶,亦必接建石工,方於省城足資鞏護。 著撥帑五百萬,交該督撫覈算,分限分年修築。 」五十二年工竣。 第60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60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