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莊重安詳,向道路兩旁的眾生報以慈祥的微笑,頷首致意。 忽見一個衣着襤褸的女人走上前來,跪拜于地。 這個女人叫陀羅尼達,原是恆河下流一個山村裡的孤女,被強盜搶去後,賣給了妓院,受盡皮肉之苦。 在她從妓院裡隻身脫逃出來後,只因途中偷吃了一碗米飯,又被定為罪犯,押進大牢裡。 三年後,刑滿釋放,流落到王舍城的街頭,以乞食為生。 不久前,她聽說這裡出了一個偉大、願深、慈祥、普渡的佛陀,並聽說最下賤的女人也可以皈依佛門。 於是,她當下見性,事先剃度……佛陀慧眼識相,用慈祥的目光望着陀羅尼達,輕輕地撫了一下她光光的頭頂:「陀羅尼達,佛門弟子,我慶幸你離苦得樂,皈依三寶!」皈依三寶,即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佛門認為皈依後即可獲得現時的身心平靜。 陀羅尼達如願以償,開始修補她殘缺不全的人生。 佛陀短短的一句慈音,熨平了這個苦女心中愁苦的皺紋。 她得救了。 中午時分,由頻婆娑羅王舉行國宴,為佛陀和弟子們洗塵。 國宴後,國王又親率滿朝文武大臣將佛陀請到日月殿上,為眾人講經宣法。 佛陀為他們演說四聖諦、五戒、十善道和苦、空、無我等佛門真理。 給人們掀開一扇洞見自己心靈的窗口。 第二天,舉行隆重的竹林精舍竣工大典。 一早,佛陀帶領一千餘名弟子來到竹林精舍。 他舉目注望,見這是一座僅次於王宮的宏偉建築,金釘朱戶,碧瓦重檐,耀眼奪目。 樓閣、講堂,院落遮映在一片青翠竹林之間。 這時,國王請佛陀為精舍題名,佛陀欣然命筆,揮書「竹林精舍」四個金字。 筆有靈氣,墨透佛光。 國王命人把題詞刻在一塊白玉石上,嵌在門前。 這座精舍,是全世界佛教寺院的前身。 在後來兩千多年間,一切佛教寺廟,都是在精舍設計結構上發展演變的。 中原漢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派遣使者十二人前往西域訪求佛法,禮拜取經。 三年後,他們隨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經書和佛像,開始為中國的善男信女翻譯《四十二章經》。 同時,在當時首都洛陽雍門外創建中國第一座寺院白馬寺。 因「時白馬負經而來」,故取以為寺名。 據傳說,中國洛陽白馬寺的規模,就是仿照古印度的竹林精舍而建的。 從此,佛陀率領弟子們在精舍裡朝夕靜修和講學,長年不事炊爨,只靠托鉢乞食,佛陀自己每天帶頭這樣做。 《金剛經》中首言:「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鉢,入舍衛大城乞食。 于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 飯食訖,收衣鉢,洗足已,敷座而坐。 」據《戒律廣本》記述,釋跡牟尼創教伊始的教規,本無吃素的規定,弟子們托鉢乞食于街巷之間,任人施捨,遇葷吃葷,遇素吃素。 在印度有些地方,這一佛門習俗一直沿傳至今,直到今天,我國蒙、藏地區的喇嘛僧人,仍有不戒肉食者。 當時小乘戒律一般只食用「三淨肉”,即“不見,不聞,不疑。 」 不見者,不眼見為我故而殺的畜牲;不聞者,不聽為我故而殺的畜牲;①不疑者,是人慈心不能奪畜生命 。 這些戒規出現于佛滅度大致百年後,約為公元前三百多年。 佛教傳入中國後,南北朝時期影響最大的經典有《涅槃經》、《楞枷經》等,都主張禁止一切肉食。 到了南北朝後期,梁武帝虔誠信佛,②在京城建康 廣建寺廟,他本人又捨身同泰寺,受一些高僧的影響,自身戒食酒肉,把戒酒肉和善惡果報、生死輪迴的教義結合起來,說「酒為放逸之門」,「肉是斷大慈種」。 自梁武帝提倡素食以來,已歷一千五百多年,中國的佛教一直認為,若食酒肉,「即同畜牲豺狼禽獸,亦即具殺一切眷屬,飲啖諸親」的罪過。 至今,無論出家僧人或在家居士,都以不殺生列為五戒的首要戒規,認為世上一切生物都是有情的眾生,斷絶有情眾生的生命,是一種殘忍的行為。 佛法以慈悲為根本,戕殺有情生命是違反佛門教義的。 佛陀接受了頻婆婆羅王贈送的這座宏大莊嚴的精舍,為後來弘揚佛法得到了很多方便。 然而,在當時印度社會引起了軒然大波。 那時,婆羅門教不僅風雲一時,而且占絶對統治地位。 他們的教徒自稱是古印度的征服者,在社會上有絶對的權利,一直雄居崇高的統治地位,是名副其實的印度第一等級。 他們左手捧着《摩奴法典》;右手舉起血淋鋒利的寶劍,橫眉豎目地對眾生大喊:「信者來念我的天經;疑者在我的寶劍下斷首!”在王舍城裡有兩位學術界的權威人士,一個叫舍利弗,另一個叫目犍連。 兩個人均是婆羅門的首領,他們門下都有自已的弟子。 這兩個人天資慧敏,學識淵博,滿腹經綸,早年于印度大學問家刪闍耶的門下深造。 後來,由於他們慧悟超群,才情卓越,便離開了師長,想在學術上獨樹一幟,實屬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有一天,佛陀的弟子阿舍婆誓手托鉢盂,在王舍城中沿街乞食募緣。 他的穿戴和儀表,令人一看就知道是佛陀門下的弟子。 正巧被舍利弗遇見。 舍利弗大搖大擺地走上前來,問道:「喂,你是竹林精舍裡的出家人嗎?」「是的,先生。 」阿舍婆誓點點頭。 這樣說來,那個山野村夫釋迦牟尼就是你的老師嘍?”「是的。 」年輕的出家人沉吟有頃,搖搖頭:「不過,他不是山野村夫,佛陀從前是一位尊貴的太子。 」「那麼,他在竹林精舍裡整天都對你們講些什麼呢?」“先生,對不起。 第4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釋迦牟尼傳》
第4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