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是印度古代戰爭中用的一種武器,它的形狀好像個車輪子。 古印度流傳着一個神話,說征服四方的天神叫轉輪王,他出生的時候,空中出現一個火輪,預示他武功無量,所向披靡。 後來,以此輪比喻佛陀說的法義,表明佛的法輪出現于世,一切邪惡都將被粉碎無遺。 所以,將他初次說法叫做「初轉法輪」。 此後,佛陀常常在波羅奈斯國鹿野苑的縛羅迦河畔,率領■陳如等這五位弟子到處行化。 這一帶,風景優美,四季如春,是一個很適宜于佛化的地方。 佛陀對這個地方很中意,同時又是他「初轉法輪」的地方,因此後來就在這裡暫住下來。 佛陀跳出塵緣後,還需要衣食住行,還需要緣覺六度。 六度即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有人以為「佈施」是接受他人的施捨。 錯了。 修「佈施」乃施之於人,而非要他人佈施自己。 釋迦牟尼是一切有情中的大覺者、大智者,他不但自己覺悟,還要教他人覺悟,教他人智慧,教他人孕育法身慧命,跳出塵緣,脫離苦門。 其實,並沒有什麼玄妙之法,只是難行能行,難忍能忍,普渡眾生,指引彼岸。 有一天早晨,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黑紗,吐出燦爛的朝霞,啟明星最後隱去,晨雀叫了。 佛陀禪定後,獨自來到河岸洗漱。 洗漱後,正在灘邊散步,忽見一個年輕女子,容貌艷麗,風姿綽約,穿一身淺綠色的綢衫,胳膊夾着一個紅布大包袱,向遠處匆匆走去,好像去追趕什麼人。 她從佛陀面前走過時,神色慌張,腳步凌亂。 佛陀並沒有注意,只覺着一陣撲面的媚俗和濁氣。 不多時,又走來一個高大的漢子,神不守舍,四下張望,迎着佛陀,從老遠就大聲問道:「喂,出家人,剛纔你看見一個拿包袱的女人,從此經過嗎?”“好像有那樣一個女人。 」 「她往哪裡去了?」佛陀朝那女人去的方向,伸手指了指。 那個舉止粗魯、身材高大的漢子聽後,拔腿就朝那個方向奔跑而去,邊跑邊喊。 沒過多時,那大漢像凶鷲擒小鷄似的把那女人揪到河灘,破口大罵,拳打腳踢。 打得那女人披頭散髮,滿臉血污,號陶大哭,包袱也扔在地上了。 那哭聲好似千般哀怨,絞斷心腸……打也打夠了,哭也哭完了,兩個人才來到佛陀面前說理。 「大慈大悲的出家人,請你救救我吧!」女人跪在地上,聲淚俱下。 「別理她,她是個賣淫的賤婦!」那大漢氣得暴跳如雷,又舉起沾血的拳頭。 這是一場塵緣情慾、鄙俗不堪的劫難。 大漢叫耶舍,原是一個聲色財利之徒。 他住在縛羅迦河東岸的一個村莊裡,以務農為生。 一個偶然的機遇,使他輕而易舉地娶到手一個年輕漂亮的美人,就是此刻被他打得頭破血流的這個女人,她叫弗麗。 弗麗是一個水性楊花、輕浮淫蕩的女人。 耶舍對年輕漂亮的妻子的淫愛與日俱增;而弗麗對丈夫的感情卻越來越淡漠。 不久前,村子裡經常過往一個年輕漂亮的小金銀匠,專為印度富人做金銀首飾。 一來二去,弗麗就跟他眉來眼去地勾搭上了。 前兩天,耶舍親眼看見弗麗和小金匠如膠似漆地在一起野合,他氣得差點昏過去,操起家什就打。 那個小金匠倒也靈乖,奪路而逃了。 想不到,今天早晨,耶舍一覺醒來,見被窩兒空了,發現弗麗不見了……於是,在佛陀成道的淨土上,在鹿野苑縛羅迦河的岸邊,演出了一場人生淫慾奪劫的閙劇。 面對慈祥端莊、然而洞徹世俗的佛陀,浪女和大漢都在請求佛陀公正的裁決。 然而,佛陀卻希望他們自己裁決,他用食指點着大漢耶舍:「請問,你是想追回自己的妻子嗎?”「是的。 」佛陀又問弗麗:「請問,你是想追到那個小金匠嗎?」“是的。 」 佛陀沉思有頃,說道:「唔,男追女,女追男。 我看,你們還是去追一追自己的心性吧!」心在哪裡?性在哪裡?真覺在哪裡?……耶舍和弗麗如同墜入五里雲霧。 佛陀用憐憫的眼光望着他們,然後用手撫摩着他們的頭頂,繼而用真理的法音,甘露似的滋潤着他們輕浮焦灼的心靈。 最後,他們終於頓開茅塞,淚流滿面……「你們不要煩惱不安,也不要頽靡痴迷。 你們現在可以把心靜下來聽一聽,想一想。 你們與眾生一樣,既有佛心,又有佛性。 然而,也有俗心,也有俗性。 我願意佈施你們把自己的真心追回來。 往日,你們總是用無明遮蓋着無塵的自性和無塵的自心。 無明是什麼?就是無智和愚①惑,就是執迷不悟地追求五欲 ,即所說的痴愚無明。 請聽我說,兩位善男信女,世上沒有永無休止的歡宴,男女豈能永遠相歡?你們放不下假的,就尋找不到真的,尋找不到自己的真心。 你們不要悲傷,請你們放眼四望,這本是一個虛妄的世界。 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無一不是無常的假相。 你們連自己的身體尚且不能依賴,哪裡還能要別人屬於自己?要別人的愛永遠屬於自己?」縛羅迦河岸上出奇地寧靜。 朝陽冉冉東昇。 佛陀望着年輕美貌、秀髮散亂的弗麗:「信女,你不想想看,那個小金匠能永遠青春年華,能永遠屬於你嗎?」女人的面頰變得羞紅,熱淚盈眶,靦腆地垂下眼皮,默默地點頭。 「耶舍,」佛陀又向那大漢轉過眼神,「善男子,你與愛妻弗麗的機緣已盡,本應把一切都放下,你還在強求什麼呢?」大漢耶舍不情願地點點頭,氣焰頓消,面現尷尬。 第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釋迦牟尼傳》
第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