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莫扎特和貝多芬的前人,我愛演奏巴哈的作品,因為演奏一首好的賦格曲是有意思的,但我不像其他人那樣認為他是偉大天才。 亨德爾在我看來只有同等價值,他的作品中甚至沒有一點趣味。 格魯克儘管創作較少,卻令我感興趣。 我也有些喜歡海頓。 但所有這四位大師都溶化在莫扎特之中。 誰瞭解了莫扎特,也就瞭解了這四人身上的美質,因為莫扎特作為音樂創造者中間最偉大強勁的一個人,不嫌棄他們,而且支持他們,使他們不致被人忘懷。 他們是被太陽——莫扎特——的光芒所遮掩的光線。 被柴可夫斯基比做太陽的音樂大師莫扎特卻完全不被梅剋夫人認可,對這一點,柴可夫斯基怎麼也不能理解。 他曾經做過多次嘗試,想說服梅剋夫人,讓她瞭解莫扎特音樂的優美和深刻的本質。 他以《唐璜》為例,說自己在聽這首音樂時,會由於恐懼而顫抖,被感動得想哭、想喊。 他說:「這個陽光燦爛的天才呵!他的音樂即使想起來,也足以使我感動流淚呢!」但是梅剋夫人仍堅持己見,立刻反駁:「彼得·伊裡奇,寫過像《第四交響曲》第一樂章 那樣美麗樂曲的人,竟然欽佩伊壁鳩魯派『惟快樂主義者』的莫扎特,這真叫我目瞪口獃。 你說,一個罪人的靈魂聽了莫扎特的音樂難道會顫慄嗎?一點也不,正相反,罪人倒會在這音樂中覺得沒有罪的。 可是聽了你的音樂,他就會哭泣。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我的天,這不是語言所能形容的。 然而,難道能夠把你和莫扎特相提並論嗎?」讀到梅剋夫人這最後幾句話,柴可夫斯基笑了。 他決定今後不再企圖改變梅剋夫人對莫扎特音樂的態度。 不過他還是建議她讓家庭音樂師學會演奏莫扎特的G小調絃樂五重奏,他希望這個曲子中的柔板能打動梅剋夫人固執的心,他非常希望能這樣。 後來在給梅剋夫人的信中,柴可夫斯基又有幾次提到過有關莫扎特的話題,與此同時他對又提起自己喜愛的音樂家而向梅剋夫人略表歉意。 梅剋夫人也很知趣,她儘量做到不破壞這個莫扎特式的二重唱的和諧。 1880年她曾寫信給柴可夫斯基談到莫扎特時說:「他不是從這個世界來的。 他的音樂與他的天性完全符合。 莫扎特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自己的天性,對這一點我很喜歡。 」其實,這並不是她自己的話。 兩個月以前當柴可夫斯基一個人住在布萊洛夫莊園時,他曾寫道:「莫扎特有孩童般的溫順純潔和少女般的質樸。 這個天才的人好像不是來自這個世界!」梅剋夫人用這樣的方法迎合了柴可夫斯基。 她不再否定莫扎特的天才,但她對莫扎特式的美、善並沒有接受。 她開始從反對基督式的謙卑這一角度再次展開了「攻勢」。 她說:「如果人們更多地被音樂所感動,而少為生活憂心忡忡、激動不安,人們就會更像人,就會更高尚……我不認為人性就是寬恕一切,對惡無動于衷……我不能容忍惡,不能寬恕惡,所以我願意在音樂裡聽到反抗,對寬恕一切的表現不能苟同。 對惡的寬恕不會把人引向善。 」這是梅剋夫人從自己的生活中總結出的深刻的哲學信念。 柴可夫斯基本性善良、寬厚,這使他比較靠近基督的思想。 他在給梅剋夫人的信中說:「像您這樣少有的、特別善良的人對實際意義上的恨的情感是格格不入的。 還有什麼比恨更沒有用的?」柴可夫斯基認為在基督的思想裡有生活的全部真理。 他說:「我們有權以惡對惡嗎?不能,我們只能重複耶穌的話:『先生,請饒恕他們吧,他們做的什麼,他們不曉得。 』」《聖經》裡的話使他感動:「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到安息。 」他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說:「在這些絶妙的語句中有多少對人的愛憐啊!如此急切地渴望揩乾痛苦的淚,安慰受難者的心,這是多麼高尚的境界啊!」柴可夫斯基對莫扎特音樂的熱愛也正來源於他的這種善惡觀。 在莫扎特的音樂裡沒有惡。 在莫扎特的歌劇裡即使有表現惡的場面,最後結局也是惡被人們的善良、忠誠和愛所征服。 沉浸在莫扎特崇高的美麗之中,柴可夫斯基覺得舒適、平安。 他的柔腸善心始終充滿對愛的渴望。 當他看到周圍的人們,尤其是自己親近的人們遭受苦難,他感到痛苦。 他總是不顧一切地去幫助別人,而當他意識到他的努力也無法幫助人們擺脫困境時,他會感到加倍的痛苦。 同時柴可夫斯基也原諒了人們的惡。 對於他所受到的傷害和不公,他從不耿耿于懷。 他几乎可以善待所有的人。 這樣的寬容和忍耐是他本性所有的,同時也是生活的坎坷練就的。 在善、惡問題上柴可夫斯基始終不能同意梅剋夫人的觀點。 4《曼弗雷德交響曲》1882年巴拉基列夫建議柴可夫斯基以英國詩人拜倫的哲理詩劇《曼弗雷德交響曲》為題材寫一部交響曲。 巴拉基列夫為柴可夫斯基擬了詳細的寫作提綱,並附上一個說明:「這個題材除深刻外,還是現實的,因為當今人類的病症正在於他們無法保護自己的理想。 理想破滅了,心靈中留下的只有苦痛,沒有滿足。 」柴可夫斯基不喜歡巴拉基列夫寫的提綱,他寫信對巴拉基列夫說:「您的提綱令我感到無動于衷,既然沒有激發起幻想和感情,就未必值得去動手寫作。 」不過柴可夫斯基表示願意再讀一遍《曼弗雷德交響曲》這本書。 第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柴可夫斯基傳》
第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