亥宮鯫訾九執曆日雙魚,西域至今用此名。 」「我有蘭百本,同心盟十年。 托根不藉地,保種寧非天?秋庭肅清蔚,孤英發幽妍。 杳然空谷思,阻絶懷香緣。 流宕夙疾負,衰疾歲月遷,尋芳遇鄰畹,予美懷ぉぉ。 」「江霧晨漠漠,江流靜洄洄。 黽華絢五采,隱蔭遙空來。 蜃氣結層標,虹梁冠崇隈。 飄搖海童游,‧青鸞偕。 目騖洞光景,神行軼埏垓。 若有羽衣人,星冠集靈台。 我乘升降煙,天漢凌昭回。 卻倚白榆柯,眇延松喬謀。 香城一瞬隱,龍漢千期哀。 」「與可廣長舌,子瞻眇禪師。 客語偶相示,夢迎端不疑。 硐竹八風受,池光干波隨。 頗復相識不?遇河老波斯。 」“秋葉無研思,秋燈無顯跡。 樓前老槐樹,根干日槭槭。 寒塘蒲葦短, 澹日乾坤白。 解衣視蔭情,蒼莽遠行客。 宿舂嗟已晚,輸載助誰役?幸自可憐生, 爾牛來角尺。 ”「客至亦何見,主言自抒懷。 非人色相盡,衡氣天倪藐。 水石強磯激,木火相摩揩。 居然吹比竹,亦或砰神椎。 語默孰司契?合離兩非佳。 蟬休客亦去,止止還心齋。 」“作詩必此詩,詩亦了無住。 偶然眼中屑,構此空中語。 七始變宮角,六情淆喜怒。 太虛暫點綴,流水無焦蠹。 筆汝急來前,寫我非雲句。 雲句非雲句,見《伽楞經》。 ”「棋局慰虛腹,隱囊倚頽顏。 茶香鼻有守,鼎靜丹方還。 樓外天漠漠,樓前雨潺潺。 無心蝸篆壁,有情鶴歸山。 生年閉冠子, 杜句納息迦旃延。 事往悔吝盡,秋成天野寬。 我不著一法,而法循無端。 王孫歸去晚,叢桂期同攀。 」以乎原、康樂之骨采,寫景純、彭澤之思致,即以詩中「蜃氣」、「虹梁」十句還狀此八詩。 昔王子安、張燕公以所作相示,各有不知出處者。 余向和子培《山居圖》五言古,四疊其韻,子培出示李畲曾,以為頗迷所指。 今余讀此八詩,亦時時欽其實,莫名其器。 四疊韻,《續集》只刻三首, 其一首一時檢不出。 八、子培博于佛學。 在武昌日,嘗作《病僧行》,深喜自負。 詩云:「病僧病臘不記年,臆對或自風壇前。 蒙戎敗葉擁床敷,支離瘐木撐風煙。 六師派別謬占度,休糧恐是金頭仙。 毗藪組天攝不得,首羅三目眙相看。 洗心竭來歸佛祖,縛律非律禪非禪。 含生大期百二十,四百四病根ぼ全。 水氣為‧木氣瘧,娥綠斧性裘媒寒。 膏粱奧博物有致,此理未可通窮瘰。 華子中年病忘久,明心晦惑來無緣。 假從毗耶示化儀,不爾五行同人天。 婆娑世界一音隔,安有萬二千眾天龍八部相周旋?檀闕失莊嚴,忍虧無強堅。 貪慾羸老基,嗔恚‧災牽。 得非夙因招現果,突吉羅業雖有懺悔猶沈綿。 給孤獨園崢峭山,雁王鹿女游其間。 小花正如普陀白,高窟或是毗沙刊。 臘休雪嶺夏熱泉,一瓶一鉢疲往還。 或有造其關,草枯木石頑。 九十六道淨研研,六十四書文復繁。 莊嚴劫過,星劫未來,恆沙譬喻不可罄;像法五百盡,末法三千延,病僧病久心茫然。 蘇迷廬山芥子小,石女行歌木兄笑,嵐風撼松藤裊裊。 幻師善幻五色宣,畫師作畫一筆圓。 瘦骨秋Лヴ,‧‧野鶴巢其顛,後來合有棱伽傳。 ” 讀此作,誰謂蔬筍酸餡之可與言詩哉?子培嘗令汪社耆貌己相為《病僧圖》,蒙戎床敷支離瘋木中,首戴圓笠,周圍之檐,或肉倍好,或好倍肉,或肉好若一,或匿笑其不圓。 余曰:“此正所謂『畫師作畫一筆圓』,乃成其為病僧之笠也。 」 九、自謝康樂山水名作半出永嘉,永嘉遂為古今詩人淵藪。 黃迂仲迂居鄰雁宕,喜為詩,示余全稿,專采其幽秀者如後。 《復戡書來,問訊近作,戲酬》 云:「有人夜半負山去,驅使捆嚴落紙飛。 復戡近得詩頗多,皆于役睦州作。 只恐龍湫同被劫,苦思雁蕩未能歸。 書來翻問有詩否,別後深知覊宦非。 鵬也無厭搜句盡,肯留待我遂初衣。 」此詩以取勢見工。 《立春日作》:“微雨不成雪, 荒城又早春。 山中風俗舊,劫後歲時新。 盤菜猶歌杜,桃花豈避秦?土牛長寂寞, 無復勸耕人。 ”《除夜》云:「尋常節物已心驚,況聽山城爆竹聲。 歲歲光陰如此了,星星毛鬢可憐生。 燈前涕淚兼家國,海內風塵幾弟兄。 三載天涯遊子夢,白頭愁絶倚閭情。 」尋常眼前語,而情自真,非曾經除夜作客者不知。 《遂陽雜詠》云:”小小飛泉亦自奇,譬如無佛獨尊伊。 龍湫以外難為瀑,強為靈岩賦短詞。 ” 「監塘活水亦尋常,卻為題詩憶紫陽。 俯仰祠堂雲已散,瀛山一角晚蒼蒼。 」 第一首第三句用得恰好。 《自平陽鰲江至桐山道中作》云:「不喜江行喜陸行,一輿載夢到山城。 誰知落日桐山驛,又趁疏星問水程。 」末句清氣可挹。 《夕照寺》云:「出城不及裡,晴巒迎人媚。 沿堤信幽步,曲折不復記。 雷峰塔插雲,翹首忽已至。 逶迤轉蒼麓,所歷漸杳邃。 湖光搖空碧,嵐影落寒翠。 隔水鳳林鐘, 一杵雲外墜。 丹霞出林樾,隱隱佛廬寄。 頽垣剝堊粉,金碧留題字。 寺額『雷峰夕照寺』五字,許貞干書,尚存。 入門覓宮殿,草草十笏芘。 裙屐誰肯到?久矣山靈憑。 我來遲夕陽,孤冷契山意。 日暮僧不歸,蒼涼詩滿地。 」首二句的是遊湖詩。 大凡山水游,山水去城遠者,必將近山而後見嵐翠撲人,惟西湖則一出城滿眼山水矣。 《靈隱寺》云:“日日棹小舟,湖光覽已飽。 尋山恣幽攀,清夢早破曉。 出門問何之?路入雲林育。 犖確循山椒,曲曲幽篁繞。 峰迴見前村,粉垣出林筱。 第1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石遺室詩畫》
第1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