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14日,執導演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斯切潘奇科沃村及其居民》,並扮演角色。 1892年 29歲1月,父親逝世。 1893年 30歲10月31日,藝術文學協會會員同小劇院著名演員聯袂演出丹欽柯的《幸運兒》。 職業演員的良好素質使他深受教育。 1894年 31歲秋天,結識列夫·托爾斯泰,商討演出其劇本《黑暗的勢力》。 1895年 32歲4月10日,首次演出契訶夫的劇本《蠢貨》。 1896年 33歲1月19日,第一次執導演出莎士比亞的《奧賽羅》,並扮演主角。 1897年 34歲6月22日至23日,與丹欽柯會晤,進行了十八個小時關於建立新型劇院的商談。 12月17日,執導演出莎士比亞的《第十二夜》,並扮演角色。 1898年 35歲1月27日,執導演出霍普特曼的神話劇《沉鐘》,並扮演角色。 獲得成功。 6月14日,與丹欽柯共同領導的莫斯科藝術大眾劇院後改名莫斯科藝術劇院,在莫斯科近郊的普希金諾村開幕。 夏天,藝術劇院在普希金諾排演阿·托爾斯泰的《沙皇費多爾》、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哥爾多尼的《女店主》和契訶夫的《海鷗》。 秋天,劇院全體成員返回莫斯科。 10月14日,藝術劇院開幕,演出《沙皇費多爾》。 10月19日,參加演出《沉鐘》。 11月4日,參加演出《作威作福的人們》。 12月2日,參加演出《女店主》。 12月7日,與丹欽柯共同執導演出《海鷗》並扮演主角,大獲成功,為莫斯科藝術劇院奠定基礎。 1899年 36歲10月26日,與丹欽柯共同執導演出契訶夫的《萬尼亞舅舅》,並扮演主角,大獲成功。 1900年 37歲4月,莫斯科藝術劇院到克里米亞的濱海城市塞瓦斯托波爾和雅爾達演出。 高爾基正在雅爾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第一次見到他。 高爾基答應為莫斯科藝術劇院寫劇本。 9月24日,演出奧斯特羅夫斯基的神話劇《白雪公主》,展示了他的導演天才。 10月24日,演出易卜生的《斯多克芒醫生》原名《國民公敵》,扮演主角,展示了他的表演才能。 1901年 38歲1月31日,與丹欽柯共同執導演出契訶夫的《三姐妹》,並扮演主角,進一步提高他作為一個典型的契訶夫式的演員與導演的榮譽。 1902年 39歲夏天,藝術劇院股東之一、大企業家莫洛佐夫出資在卡梅爾格爾街修建一座最新式的現代化劇院。 11月5日,在新建劇院公演列夫·托爾斯泰的《黑暗的勢力》,扮演角色。 12月18日,演出高爾基的《在底層》,扮演主角,獲得巨大成功。 藝術劇院主要演員梅耶荷德離開劇院。 1903年 40歲10月,收到契訶夫的劇本《櫻桃園》手稿,對其評價極高,認為該劇本「無懈可擊」。 1904年 41歲1月17日,為慶祝契訶夫44歲生日和他的文學活動25周年,首場演出與丹欽柯共同執導的《櫻桃園》,並扮演主角。 7月初,母親患病,陪母親到法國療養。 7月15日,契訶夫在德國病逝。 10月,母親病逝,因劇院排戲而沒參加葬禮。 1905年 42歲梅耶荷德回莫斯科藝術劇院,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共同創建戲劇研究所。 第一次俄國革命爆發。 莫洛佐夫在法國尼斯自殺身亡。 1906年 43歲1月26日,莫斯科藝術劇院出國巡迴演出。 夏天,在芬蘭波羅的海畔度假,總結自己20年來的藝術活動。 1907年 44歲2月8日,執導演出《生活的戲劇》,並扮演角色,第一次把自己探討的內部技術運用到實踐中。 1908年 45歲在與助手蘇列爾日茨基試驗梅特林克的《青鳥》的一劇新的舞台設計手法時,發現了著名的「黑絲絨原理」。 6月,去法國諾曼底拜訪梅特林克。 夏天,觀賞來莫斯科訪問的美國著名女舞蹈家鄧肯的演出。 7月,應邀代表莫斯科藝術劇院到德國巴登威勒參加契訶夫紀念碑揭幕式,並發表演講。 9月30日,執導演出《青鳥》。 秋天,英國著名戲劇導演克雷,應莫斯科藝術劇院邀請來執導排演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 1909年 46歲執導排演屠格涅夫的《村居一月》,並扮演主角,作為第一次運用「體系」的實驗。 12月9日,《村居一月》演出成功。 1910年 47歲3月11日,演出奧斯特羅夫斯基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扮演主角,獲得轟動性成功,被評論界譽為是「偉大的演員」。 8月,在高加索度假期間患嚴重的傷寒病。 11月7日,列夫·托爾斯泰逝世。 噩耗傳來,使大病初癒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悲痛萬分。 1911年 48歲2月,去意大利卡普利島休養,會見高爾基,高爾基建議創辦一個即興演出的劇院。 夏天,和妻子兒女在法國布列塔尼半島休假,遇到著名戲劇評論家埃夫羅斯和他的妻子——小劇院著名女演員斯米爾諾娃。 與埃夫羅斯暢談他的「體系」,幫助斯米爾諾娃研究她將扮演的角色——麥克白夫人。 1912年 49歲籌備建立研究所後稱「第一研究所」用以實驗其「體系」。 10月,高爾基再次來信建議創辦即興演出的劇院。 1913年 50歲1月,第一研究所開幕。 1月15日,研究所演出《希望號的沉沒》。 1914年 51歲夏天,與莉琳娜在奧地利療養地馬里昂巴德。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一度成為德國俘虜。 戰爭使莫斯科藝術劇院產生劇目危機,選擇排演普希金的三個小型悲劇——《石客》《瘟疫期中的宴會》《莫扎特和薩利耶裡》。 9月,研究所演出由蘇列爾日茨基導演、根據狄更斯同名小說改編的《爐邊蟋蟀》。 這個劇體現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系」的精神。 1915年 52歲3月26日,執導演出《瘟疫期中的宴會》《莫扎特和薩利耶裡》,並扮演後一劇的主角。 繼續探討研究「體系」,發現了把所有元素緊密連結起來的元素——「貫串動作」。 第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第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