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撒切爾夫人雄才大略,目光遠大,她並不把下院議員視為自己政治前途的終極目標,相反,她是以此作為自己問鼎白廳權力的一個橋樑或一個里程碑,而且僅僅是一個橋樑或一個里程碑。 不過,從 1950年競選達特福區的議席開始,經過 10年的艱苦奮鬥,34歲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總算如願以償,並且以芬奇萊區為基點,已隱約看見自己那鋪滿玫瑰和紅地毯的光明前途了。 2從政務次官到教育大臣1959年10月20日,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終於以勝利者的自豪感跨進了威斯敏斯特宮,正式履行英國下院后座議員的職責。 當議員最主要的就是要提出動議,發表演說,參加辯論。 按照英國議會慣例,每位新當選的議員都可以提出一項議案,以此來打響自己的知名度。 撒切爾夫人選定了「公共團體允許新聞記者參加會議的議案」,該議案系建議執行一項始終未能實施的1908年法令,讓新聞記者能夠參加一些公務團體的會議。 這項議案也就成了撒切爾夫人在下院首次亮相的高招。 臨到撒切爾夫人發言時,議員的出席率相當高。 撒切爾夫人單刀直入,緊緊圍繞主題展開論證,演說只用了27分鐘,沒有看一下提綱。 她的這篇簡短而又精彩的演講贏得了熱烈的鼓掌,包括反對黨人士的掌聲。 有人把她的演講說成是「新當選議員中最好的」,屬於「前座議員的水平」。 那些保守黨的前座大臣為自己黨內的這名新議員的辯才而深感震驚。 事後撒切爾夫人的提案經過修改以152票的絶對多數通過成為立法,她也因此而一鳴驚人,輿論界對這位政治新秀大肆捧場,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撒切爾夫人在議會的首次成功演講,在全國打響了知名度,為她以後以議員身份進行活動奠定了基礎。 針對年輕人以戕害他人為樂的犯罪行徑,她在下院演說,主張對他們繩之以法。 她同其他議員一起走遍了全國,宣講自己的政治見解;她大聲疾呼提高女權,募集盲人救濟基金,還就某一地區學齡前兒童的福利問題闡述看法,就國際大小問題表態,回答報刊記者的提問,等等。 於是,在廣播節目中經常能聽到撒切爾夫人的聲音,電視屏幕上時常出現她的形象,報刊雜誌不時刊登她的照片。 所有這一切,無疑都為她後來充當保守黨領袖準備了條件。 英國議會歷來是兩大政黨保守黨和工黨頭面人物唇槍舌劍、你來我往、爭論不休的講台。 一些重大法案的出台,都是從展示辯才、相互攻評,發表最富刺激、最具戰鬥力與殺傷力的動議開始的。 因此,政黨領袖首先就必須是一個雄辯家和邏輯論高手,善於用滴水不漏的邏輯和證據確鑿的數據去征服對方,贏得論戰的勝利。 毫無疑問,從少女時代就培養出辯才來的瑪格麗特,是能充分展示並發揮出自己的這一能力、水平和風格,並在與論敵的白刃戰中一顯雌威的。 1961年10月,撒切爾夫人進入議會後還不到兩年,就被當時的哈囉德·麥克米倫任命為「生活津貼和國民保險部」的政務次官,相當於副部長一職。 這是撒切爾夫人第一次應邀入閣,以接替帕特裡夏·霍恩斯比-史密斯夫人,從而開始了前座議員的政治生涯。 這是許多在議會任職多年的男議員都望塵莫及、無緣獲得的殊榮。 議員與政府成員不一樣,前者發表意見的主動權要大得多,可以隨意說三道四。 而政府高級官員則必須在議會作證,接受議員們特別是反對黨議員們的質詢和責難,並對各式各樣的問題作出切中要害、無懈可擊的回答或答辯。 撒切爾夫人以政府官員的身份參加下院辯論,就是要對付工黨議員的指責和非難。 這時,儘管撒切爾夫人在議會中露面的時間少了,但每次參加辯論,她總能以出色的表現給工黨的發難者以痛快的一擊。 她還能以一連串的統計數字駁倒對方,使對方目瞪口獃、尷尬萬分。 例如,工黨議員提出了一項動議,指責麥克米倫政府多年來沒有提高生活津貼。 撒切爾夫人把戰後每屆保守黨政府支付包括各項生活津貼在內的年金總額一一加以列舉,再與其他各國的情況進行了對比,用以表明反對黨議員的指責毫無事實根據。 在這次答辯中,撒切爾夫人滔滔不絶地列舉這些枯燥乏味、冗長單調的數字時如數家珍,一連講了40分鐘,駁得對方啞口無言,無人敢出來接着發問。 第二年1962年7月16日,撒切爾夫人再次揮戈上陣,又一連回 答了關於年金和國民保險等19個問題。 這兩次出色的答辯表明,撒切爾夫人是一個當之無愧的政府高級官員,表明她完全稱職,能充分勝任自己的工作,也是她學習對政府行使高效管理的良好開端。 但是,撒切爾夫人出任「生活津貼和國民保險部」的政務次官時,正是英國政壇日趨動盪的年代。 三年前保守黨以超出工黨100個議席而贏得了連續執政的機會,麥克米倫首相也以力輓狂瀾、推動英國經濟繁榮而被譽為「超人麥克」。 但是到了1962年,這位首相在英國民眾中的威望已一落千丈,他的政府的處境很是不妙:國家收支嚴重失衡,政府超支無法控制,通貨膨脹如脫韁野馬似地有增無已,經濟出現衰退,失業大軍急劇擴大,而外交政策又頻頻遇挫。 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麥克米倫只好撤換財政大臣,依然毫無起色。 第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柴契爾夫人》
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