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梅我們中國的「家」字,按象形意思,是屋頂下有一隻豬。 所以,屋裡永遠有一隻豬是家庭的基本定義。 我想,寶蓋頭底下同時要寫出府上豬仔數目,必定顯得人口膨脹,並且「家」裡「豕」塞填多了,字型麻煩又不好看,因此「家」字就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按發明中國字的倉頡先生看法,「家」裡只代表性地填進一隻豕,已經算簡體字了。 以上是我考證訓詁後的想法。 說得更明白些,「家」裡有隻永遠的豬或者家裡永遠有一隻豬這個字,除了象形,它的會意轉注和假借的作用是更重要的。 也就是一看到「家」字,你就能會意出來那寶蓋兒底下不止有豬,還有永遠存在的其他東西,譬如永遠的丈夫、小孩和狗之類。 永遠的丈夫是這樣的:永遠追問「錢去了哪裡」;永遠在你做好晚飯後才告訴你不回來吃飯爸爸回家吃晚飯?!;永遠答應「幫你」拖地,但是永遠要「等一下」;永遠在朋友面前搶付帳,並且永遠搶贏;永遠給太多小費;永遠讚美別人的小孩以及老婆;永遠在打完牌後,藏輸藏贏不說實話;永遠覺得你身上肉長錯地方;永遠以為崔苔菁才算女人;永遠指出你應該心滿意足;並且,永遠永遠永不認錯。 除了一個一個嫌太多,兩個會瘋掉永遠的丈夫,家裡從地板到天花板,處處充塞着永遠的氣息和實體。 孩子是這樣的:永遠不肯吃早餐;永遠在上學前找本子;永遠在晚上十點叫肚子餓;永遠在客人面前實話實說「我媽媽說你是多嘴婆」之類;交待事情,永遠要說三遍才聽得到;永遠覺得你偏心;永遠在開學前趕作業;洗澡永遠濺一地水;永遠認為你燒的菜不及漢堡包;永遠在游泳時喝一肚子水。 篇幅有限,他最後一個永遠,是永遠長不大。 除些以外,還有永遠在你洗澡時才響的電話;永遠在你痛罵她兒子時出現的婆婆;永遠做不完的家事;永遠在掉毛的狗,以及永遠覺得你嚕囌的所有家人。 如果你未婚,有個傢伙執起你柔嫩的小手說,永遠愛你。 祝福你,你將會有個永遠的家。 永遠的朋友吳芊 1讀你的時候,心中總是漸覺一種溫馨——像與一位難覓的知已,暢訴只屬於彼此相互的秘密;也像在靜夜的月光下,與戀人輕輕擁攬、喁語,共同描繪着人生裡那段最美麗的軌跡。 於是,我知道這種溫馨該是永恆的;像永恆的日月、永恆的山宇。 2真的不能想起是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以怎樣的一種心情與你第一次相遇的。 你會怪我麼?然而,你知道的,在心中的感覺驟然增多的日子裡,你便成了我的永遠的心靈的慰藉了。 於是,我月月渴慕見到你—盼着你來舒解我的抑鬱和孤寂;盼着你來分享我的快樂和感傷。 3我喜歡你的淡雅和酒脫,也喜歡融入你身軀的那些作者們的文字。 然而,我更喜歡去感受、體味那些文字下面曾包容着的怎樣的一種豐富的經歷和怎樣的一種繾綣的思緒。 4總是在萬籟俱靜的時候,才與你棲息在夜空下、星光裡;與你一起享受在喧囂的白晝裡無法得到的靜謐;與你陶醉在緩緩湧動的忘我的交融之中。 總相信那些作者們是賦予你靈魂的,於是我便把靈魂交給了你。 5我慶幸在你的千千萬萬個同伴之中選擇了你。 在你的潺潺如流水的婉轉之中我學會了去領悟作者們對人生的細膩感受;在你的錚錚如鐵骨的壯烈之中我學會了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去放棄,而是拚搏。 我喜歡你的清新、閒適;我喜歡你的躁動、激昂。 你是永遠矛盾着的生命的記錄。 你是播種着智慧播種着希望的殿堂。 你是風霜中永遠烯着的不滅的誘惑。 你是麗日裡吹醉遊人的一陣清風。 勇敢來自鍛鍊祝您健康竇國祥 我在俄羅斯工作期間,對於俄羅斯政府和人民十分重視培養少年兒童的勇敢精神,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這種培養主要是通過各種形式的體育鍛鍊來實現的。 我去過新西伯利亞市、伊爾庫茨克市和規模較小的戴希脫和波拉茨克等地,見到任何一個居民區、居民點、或是幾幢住宅樓中間,都有各種體育設施,單杠、雙杠、吊環、蕩板、滑梯、鞦韆、轉輪、球場等,一出家門就可鍛鍊。 西柏利亞的氣溫常在零下35~40℃,終日不斷的鵝毛大雪、刺骨的寒風、凍僵的大地,這時的室內,由於有暖氣,溫暖如春,只要穿一件薄毛衣就行。 但是,孩子們不願獃在家裡,寧願在冰天雪地中活動。 年輕的媽媽用車推着嬰兒在陽光下散步,或是乾脆把車和嬰兒擱在那裡,自己去幹自己的事;兩三歲的幼兒自己就在雪地裡爬。 我住在醫院的宿舍裡,每天見到這些小孩在雪地裡玩,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媽媽和別的人很少去擔心他們是否跌壞了,總是讓他們玩個夠。 五六歲以後的孩子,就開始做更為複雜一些的運動。 坐在裝有滑輪的木板上,或是站在滑板上,從高處向低處迅速滑下。 有一次,我見到一個不過五歲的男孩,在下滑時,滑板撞在一個樹樁上,他被撞倒後跌得鼻子出血,額頭鼓起一個大血包,但是沒有一個人去扶他,他坐在地上哭了幾聲後,又爬起來繼續運動了。 更多的女孩子喜歡穿著溜冰鞋,輕輕地舒展着自己的肢體,像燕子一樣飛來飛去,令人羡慕。 也有的女孩,不過七八歲,膽子很大,從八九米高的斜坡上往下衝刺,然後穩穩地站住腳跟。 第29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散文大鑒》
第29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