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他的媽走了進來,說道:“樓梯口的電燈泡燒了,這次該我們家出了。 「他從抽屜裡拿出一個燈泡,走到門口又踅了回來,走進廚房。 她跟了進去,看到他站在凳子上,用新燈泡換下舊燈泡。 見了她,他解釋說:“新燈泡自己用,樓梯口用舊的。 」 她愣住了,眼前的靈光霎間化為一片霧氣…… 時間《農婦隨筆選》 農婦每早睜開眼,就計劃這一天該做些什麼,到晚上躺在床上,好像什麼也沒有做。 記得幼年寫作文,總愛寫「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不知從哪裡找來這些詞句,似懂非懂地照抄。 箭也好,梭也好,在小小心靈裡,今天就是昨天,今夜就是昨夜,只是同一個白晝,同一個夜晚,走馬燈似的,來了又去了,去了會再來的,直到鬢邊有了白髮,才驀然驚覺光陰果真似箭如梭,去了永不再來。 於是,問自己:過去幾十年,我究竟做了些什麼?這一生肯定要交白捲了?8月中,在美國一小鎮,拜訪一位84歲的老學者,在他那狹窄的廚房裡,我向他傾訴內心的困擾。 他說:「你應該抓緊現在和未來的日子。 」 我說:「是的,我在儘力,但是,我已浪費了幾十年。 」 他搖搖頭:「達爾文說他貪睡,把時間浪費了,卻寫了《物競天擇論》;奧本海墨說他鋤地拔草,把時間浪費了,後來成為『原子彈之父』;海明威說他打獵、釣魚,把時間浪費了,終於獲得了諾貝爾獎;居里夫人說她為孩子和家務忙,浪費了時間,然而她不但發現了鐳,而且還把孩子教養成了科學家。 」 我大喊:「這些人都是天才!我只是個平凡人,愚蠢的平凡人!」「你有權評定你自己是愚蠢的平凡人,我的意思是提醒你,只要有確定的目標,在任何時間,做任何事,都不會妨礙思考和研究,甚至有助于思考和研究,他們自以為浪費了時間,實際上並沒有浪費。 」 「但是,我年紀大了。 」 「我70歲那年,擬完成一個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研究計劃,當時,我向一位30多歲的年輕朋友談到這計劃,他笑了笑,我知道他為什麼笑,在他看來,70歲的老人,時日已不多,還能做些什麼,10年過去,我的工作如期完成,仍然在實驗室忙着。 」他挺了挺胸,笑了。 「你那位年輕朋友呢?」我問。 「不再年輕了,已經中年啦!」「對他來說,這14年來,應該是黃金年齡,相信有很不錯的紀錄。 」 「沒有,他也承認過去的14年是空白,真正的空白。 」 「為什麼?」「依舊熙熙攘攘、推推擠擠的生活,14年,一眨眼就過去了。 」 這一番話,如當頭一棒,我獃了。 他拖着我走進他的書房,說:「來,讓我們談談目標問題,烤雞腿香味誘人,邊吃邊談,並不浪費時間。 」 他也有過輝煌《文化周報》雨東 他木訥,寡言。 作為他的兒子,將近半個世紀的生涯裡,我從未聽他一連講五分鐘的話。 平時,偶或冒出一兩句,也純屬就事論事,而且必定有一句是「媽的×」,外人聽了,以為他是罵人,其實不是,那是他的發言前奏,累計起來,這類「前奏」要占他全部語言的三分之一以上。 本來話就不多,加上夾雜這類不中聽的口頭禪,因此與人交談很不順暢。 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極少與人交往,几乎沒有朋友。 退休之後,寓居合肥有十多年了,除了原單位曾兩次派人登門慰問,再也沒有人來看過他。 母親去世後,他更加孤獨了。 我和妻子反覆設法讓他和我們同住,幾次努力,均告失敗。 他早年在長江航道部門看信號燈,工作地點不是荒郊,就是水上,長期隻身獨處,習慣了。 人多的場合,他嫌煩,別人交談,他無法參與,也懶得插話,漸漸地,覺得還是一個人自在。 他獨居一處,一日三餐,自食其力,從不與鄰居交往,全部樂趣在於一台12寸黑白電視機,只要螢光屏上有圖像,不論內容,他都看。 近幾年來,耳朵和眼睛都不好使,他終日佝僂着腰,緊緊貼著電視機,直到電視台道「再見」。 夏日炎熱,他時常獨自坐在機關門口納涼,默默地,一連坐上好幾個小時。 人們在他的身邊走進走出,沒有誰同他打招呼,可他也從不與別人打招呼。 其實,父親也有過輝煌。 據我所知,至少有兩件事稱得上輝煌。 一次是我聽說的,一次是我親眼見到的。 我讀大學時,有年放暑假回到安慶,航道部門的領導找到我,要我替父親寫一篇「活學活用」的材料,並給我講了一件事。 原來,父親所在的船隻疏濬航道時,曾在馬當水域發現一顆水雷。 水雷弔出水面後,需安放在一隻舢板裡,然後運到陸地上銷毀。 水雷是戰爭年代遺留下來的,在水下安睡多年,起吊或搬運,磕磕碰碰,一旦驚醒,後果不堪。 誰去駕駛舢板?沒有人吭聲。 一聲「媽的×」,打破了良久的沉默,「我年歲大了,我去!」他不慌不忙地卸弔,安置,駕駛,搬運,直至水雷安全着陸。 「你父親真了不起,我們都替他捏一把汗,可他一點也不害怕,從容操作,非常嫻熟。 」那位領導人激動地說,他還給我看了一幅照片,那水雷圓圓的,黑乎乎的,體積比人還大。 事後,我問父親,當時你怎麼想?「媽的×,總得有人上。 」此外,再也無話。 單憑這麼一句,叫我如何寫「活學活用」?即便我發揮想象寫了。 我想,他也未必肯上台講。 第20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散文大鑒》
第2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