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每當我把錢借出去,總有既每當不待我開口,他們就如約將錢還來,我又有失而復得了錢,且失而復得了朋友的快樂。 這不是一種很平和完滿的境界嗎?」 感謝含笑看我季紅 一個特殊的深冬夜晚,心中湧生感謝。 感謝久雨乍晴,且不太冷。 天空中雖有些雲塊,但是它們在星星間並不停留。 感謝一輪明月又自東邊山頂上升,穿過雲層,緩緩上升,陰曆十六,格外飽滿潔淨。 在月光下,山野更具幽靜,海面更其渺遠。 感謝又有漁船在海上作業。 每艘船上,都發着亮光,是燈火,是希望。 偶爾也有機輪的軋軋聲傳來,很隱約,探海男人們的女眷總可以分辨。 感謝有幸看到今夜的月蝕奇景。 人類的智慧已經證明:星星、月亮、太陽全都是懸浮空中,它們彼此相牽相引,各守本分,各依軌道運行。 在這無涯無際、無數成員的星空社會中,從無踰越與失誤。 我們的地球也是一顆星星,而我們住在它的上面。 仰視眾星和月蝕,不禁心生敬畏。 不禁想起天狗吞月的傳說,想起月中玉兔和嫦娥的傳說,而心生淒美。 感謝美好的傳說和產生傳說的美好活潑的心。 科學的智慧道出了太陽和地球的位置與歸處,卻不曾道出人的位置與歸處。 而傳說和活潑的心,容或愚昧,但湧生敬愛;容或不真,但釀就甘美。 感之趣張子房 蒐集富有哲學意味的字,一向是我生活中的一個嗜好,經常為一個字的發現頓狂喜,「趣」便是個令我為之狂喜的字,我喜愛它到極點,更感謝造字祖先的巧思。 我經常向朋友畫一個簡單的圖,表示人生的過程或旅程,由生到死像是在幾何圖上一畫而過。 生命就是這樣簡單的一條拋物綫,輕輕畫過。 也可說生命就是這麼樣地走過。 在生命的過程中,「趣」乃是在「走」的過程中,乘興而「取」的東西。 「走」進書店,「取」下那麼多書中的一本,那一本一定是你感興「趣」的。 在一個時刻裡,你有那麼多的選擇,當你決定選取一個目標時,那一定是你感興趣的。 那麼多的女孩子,你「取」的「女」人,是「娶」來當妻子的。 生命是永無停止的,它的行走乃是一種「運行不息」,在生命行走的過程中,你的「取」或「不取」,可說完全是當時的「趣」,如果是不得不取,那麼趣味也就完全消失殆盡了,也怪值得同情,即所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何「趣」之有? 人生過程,如果大部分皆能由自己做主,欲求欣賞所「取」的,除了「趣」還有什麼更能愉快身心? 人人各有不同的取向,不同的趣味,因此才將咱們的社會造就得如此多姿多彩,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刻去取。 我可舉出一些,來供同好分享樂趣。 音樂的樂趣,也許有人喜歡它的「音,」也許有人喜愛它的「樂」,但我發現如果「音樂」會是人類共同的語言,那麼它「趣」,一定是在「韻」,即在它的韻律,中國人也將韻律說成「調」,就是喜歡那種「調調」,日本人則說「調子」。 談到「山」的樂趣,常言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樂山的不可不少,尤其中國那麼多迷人宏偉的山嶽,山除了宏偉之外,迷人處乃在於山之「色」,常聽人感嘆「山色好美,」日本曾有一部出名的電影叫《青色山脈》,陶淵明曾有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水之樂趣呢?不管喝咖啡,喝茶或喝各式各樣飲料,或是喝飯桌上的湯,我們皆享受其「味」道,即水之「趣」在於「味」,味這個漢字也用得太好太妙,「味」乃「口」之「未」,常喝高級茶的人,懂得如何品味享受,喝過了茶,口之未仍甘,甘之味久久不去。 花之樂趣呢,有人說是「色」,有人說是「香」,我卻同意花之「趣」乃在於「光」,即花由於「光」才反應出來色的美,讓人看了花覺得好舒暢,有詩詠牡丹:「若教解語應傾國,任是無情也動情。 」 女人的樂趣呢?有人說女人其「趣」在於美,但美也似乎無標準,情人眼裡出西施,有的喜歡瘦的,有的卻喜歡胖的,有的說女人之「趣」在眼睛,有的說頭髮,也有的說是內在美,總之不一而定,隨個所好。 但我卻同意女人之「趣」在於「態」。 女人的美也在於「態」,站有站態、坐有坐態,走路有走態,端茶有端茶的態,即使有內在修養、內在美也定會由態表現出來。 中國漢字用「態」確實也太好也太妙。 「態」乃「心」之「能」,一切動力的源泉。 在生活中,我看到對山有興趣的人死在山裡;對水特別有興趣的人死在水裏海裡;對賽車有興趣的人死在車禍裡。 這些人皆死在自己偏愛的興趣上,算死得其所,這種人也幸福也幸運。 有一個故事是這麼說的。 從前有一個海邊長大的孩子,他望着海,看著船來船往長大,他嚮往着海上生活,嚮往着船來船往可以將他帶到天邊海角那多姿多采的世界。 他長大了,他要隨船出航。 鄰居的老伯伯拍着孩子的肩膀說:「孩子呀!別想出海了,你不是不知道,你爺爺死在海上,你父親也死在海上,難道你還愛海,對海還那麼有興趣?你不怕也死在海上?」孩子想了想回答說:「老伯,你的話是不錯,不過據我所知,你爺爺死在床上,你父親也死在床上,但你怎麼敢還睡在床上,你不怕也死在床上?」老伯一直在想,一直在想,孩子說的有道理。 老伯不再說了。 第7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散文大鑒》
第7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