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藝術上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呢?……雜文色彩只能說是其中一部分篇章的特徵,還不足構成整個《朝花夕拾》的基本特徵。 此外,有的論著注意到此書的將敘事、抒情和議論結合……在「五四」時期的許多散文作品中,這種敘事抒情和議論結合的寫法是屢見不鮮的。 研究《朝花夕拾》的藝術特徵,一定要從總體出發,把握它給人最突出的特殊的藝術感受,尋求形成這種美感的基本藝術風格。 我們以為主要有如下三點: 一是雍容。 讀《朝花夕拾》,首先一個感覺是作者很放得開,收得攏,本來是在敘說已往生活經歷,思路卻驅使一支筆縱橫馳騁,如天馬行空,時而沉緬湎回憶,時而感慨迸發,時而勾勒一幅景緻,時而揣摩某種心理,時而考核故實,時而旁敲側擊,……真正做到了作者所主張的「任意而說」,「無所顧忌」。 然而細細琢磨,一篇仍有一篇的中心,各篇還都不脫離全書的基本線索。 《朝花夕拾》還充滿幽默的情趣,這也可以說是其風格特徵之二。 ……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上,用這種多少有點開玩笑的方式去回敬論敵,這笑就像鞭子,給論敵以苦辣的抽打,叫論敵挨了打卻有苦難言,這正顯現了幽默的力量。 《朝花夕拾》中還有另外一種幽默,一種平靜和善的幽默。 …… 冼練和簡單味,也是《朝花夕拾》比較顯著的風格。 《朝花夕拾》只寫了這麼短短十篇,每一篇集中勾勒一二個人或一二件事,就生動地概括了這一歷史過程中的幾個社會側面,展現了作者幾十年生活的蹤跡。 選擇提煉了典型的細節,作者還相應地採用「白描」的勾勒手法。 …… 《朝花夕拾》總的要造成一種簡單味,但又耐讀,不會一覽無餘。 讀這樣的作品就像欣賞線條清晰簡練而富於表現力的素描,着墨不多,餘韻無窮,我們不能不佩服這種冼練的功力。 ——溫儒敏《雍容•幽默•簡單味——〈朝花夕拾〉風格論》1989年 第一部 《野草》題辭 當我沉默着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感到空虛。 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 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 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 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生命的泥委棄在地面上,不生喬木,只生野草,這是我的罪過。 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 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踏,將遭刪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 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 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天地有如此靜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 天地即不如此靜穆,我或者也將不能。 我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於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為我自己,為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我希望這野草的死亡與朽腐,火速到來。 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這實在比死亡與朽腐更其不幸。 去罷,野草,連着我的題辭! 一九二七年四月二十六, 魯迅記於廣州之白雲樓上。 解讀 這種詩的結晶在《野草》裡「達到了那高峰」。 《野草》被稱為散文詩,是很恰當的。 《題辭》裡說: 「過去的生命已經死亡。 」 「我對於這死亡有大歡喜,因為我藉此知道它曾經存活。 死亡的生命已經朽腐。 我對於這朽腐有大歡喜,因此我藉此知道它還非空虛。 」 又說: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岩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於是並且無可朽腐。 」 又說: 「我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於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之前作證。 」 最後是: 「去罷,野草,連着我的題辭!」 這寫在1927年,正是大革命的時代。 他徹底的否定,「過去的生命」連自己的《野草》,連着這《題辭》也否定了,但是並不否定他自己,他「希望」地下的火速噴出,燒盡過去的一切;他「希望」的是中國的新生,在《野草》裡比在《狂人日記》裡更多的用了象徵,用了重疊,來「凝結」,來強調他的聲音,這是詩。 他一面否定,一面希望,一面在戰鬥着。 第一部 秋夜 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 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的奇怪而高的天空。 他彷彿要離開人間而去,使人們仰面不再看見。 然而現在卻非常之藍,閃閃地着幾十個星星的眼,冷眼。 他的口角上現出微笑,似乎自以為大有深意,而將繁霜灑在我的園裡的野花草上。 我不知道那些花草真叫什麼名字,人們叫他們什麼名字。 我記得有一種開過極細小的粉紅花,現在還開着,但是更極細小了,她在冷的夜氣中,瑟縮地做夢,夢見春的到來,夢見秋的到來,夢見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訴她秋雖然來,冬雖然來,而此後接着還是春,胡蝶亂飛,蜜蜂都唱起春詞來了。 她於是一笑,雖然顏色凍得紅慘慘地,仍然瑟縮着。 第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魯迅散文集》
第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