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聖母殿。 這是全祠的主殿,是為虞侯的母親邑姜所修的。 建於宋天聖年間,重修於宋崇寧元年1102年,距今已有八百八十年。 殿外有一周圍廊,是我國古建築中現在能找到的最早實例。 殿內寬七間、深六間,極寬敞,卻無一根柱子。 原來屋架全靠牆外迴廊上的木柱支撐。 廊柱略向內傾,四角高挑,形成飛檐。 屋頂黃綠琉璃瓦相扣,遠看飛閣流丹,氣勢雄偉。 殿堂內宋代泥塑的聖母及四十二尊侍女,是我國現存宋塑中的珍品。 她們或梳妝、灑掃,或奏樂、歌舞,形態各異。 人物形體豐滿俊俏,面貌清秀圓潤,眼神專注,衣紋流暢,匠心之巧,絶非一般。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盤龍。 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盤龍殿柱。 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 八條龍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風從雲生,一派生氣。 距今雖近千年,仍鱗片層層,鬚根根,不能不叫人歎服木質之好與工藝之精。 三是殿前的魚沼飛梁,這是一個方形的荷花魚沼,卻在沼上架了一個十字形的飛梁,下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砫支撐,橋面東西寬闊,南北翼如。 橋邊欄杆、望柱都形制奇特,人行橋上,隨意左右,如泛舟水面,再加上魚躍清波,荷紅映日,真樂而忘歸。 這種突破一字橋形的十字飛梁,在我國現存的古建築中是僅有的一例。 以聖母殿為主的建築群還包括獻殿、牌坊、鐘鼓樓、金人台、水鏡檯等,都造型古樸優美,用工精巧。 全祠除這組建築之外,還有朝陽洞、三台閣、關帝廟、文昌宮、勝瀛樓、景清門等,都依山傍水,因勢砌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於濃蔭之中,揉造化與人工一體。 就是園中的許多小品,也極具匠心。 比如這假山上本有一掛細泉垂下,而山下卻立了一個漢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腦門,笑眯眯的眼神,雙手齊肩,托着一個石碗,那水正注在碗中,又濺到腳下的潭裡,卻總不能滿碗。 和尚就這樣,一天一天,傻呵呵地站着。 還有清清的小溪旁,突然跑來一隻石雕大虎,兩隻前爪抓着水邊的石塊,引頸探腰,嘴唇剛好埋入水面,那氣勢好像要一吸百川。 你順着山腳,傍着水濱去尋吧。 真讓你訪不勝訪,雖幾游而不能盡興。 歷代文人墨客都看中了這個好地方,至今山徑石壁,廊前石碑上,還留着不少名人題詠。 有些詞工句麗,書法精湛,更為湖光山色平添了許多風韻。 這晉祠從周唐叔虞到任立國後自然又演過許多典故。 當年李世民就從這裡起兵反隋,得了天下。 宋太宗趙光義,曾于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在這裡消滅了北漢政權,從而結束了中國歷史上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一九五九年陳毅同志游晉祠時興嘆道:「周柏唐槐宋獻殿,金元明清題詠遍。 世民立碑頌統一,光義于此滅北漢。 」 晉祠就是這樣,以她優美的身軀來護着這些珍貴的歷史文化。 她,真不愧為我國錦繡河山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198· 同裡之思張抗抗 張抗抗1950~,浙江杭州人,女作家。 著有短篇小說集《夏》,中篇小說集《北極光》,長篇小說《情愛畫廊》,散文集《橄欖》、《地球人對話》等。 春天去了周莊,仍是意猶未盡,心裡總是想著那個叫做同裡的另一個小鎮。 它在太湖東岸,距蘇州只十幾公里。 其實,今年5月,同裡鎮是舉辦過文化旅遊節的,陰錯陽差的竟然同它失之交臂。 但同裡似乎是必須得去的,不然它就像一條波浪中的小船,老是在心裡蕩來蕩去。 渴望周莊與同裡,似乎與外婆有關。 外婆幼時從丹陽遷到湖州,再從湖州嫁到洛舍,洛舍與江蘇吳縣僅隔一漾相望,外婆一生都圍着太湖邊上的水鄉小鎮轉圈。 所以尋訪周莊與同裡這樣的江南古鎮,對於我來說,具有重回外婆家的親切意味。 夏天的荷花時節,終於有機會去了同裡。 同裡鎮果然讓我喜歡,是那種超過期望值的意外欣喜:周莊小鎮上有聞名的雙橋,而同裡竟有太平、吉利、長慶三橋,三曲九折相貫相聯,似給人以三思而行的警示;周莊小鎮有精美的私家花園沈廳張廳,而同裡鎮上的嘉蔭堂、崇本堂、陳去病故居那莊重古樸的深宅大院以及精巧玲瓏的園林小築,與沈廳各有千秋,毫不遜色;何況同裡鎮四周有五湖環繞,江河湖汊天水相連,同裡鎮就像是浸在水中的一粒珍珠,圓潤得使人不忍撫摸 何況,同裡鎮臨河傍岸的小街上,沒有那麼多雜亂的店舖,便少了許多嘈雜的商業氣味。 早在同裡修復開發之初,同裡人就很有先見之明地把古鎮原封不動地保護了起來,將商家店舖集中遷到古色古香的「明清街」,讓遊客瀏覽小鎮後,可從容購物。 然後在小鎮外圍建了一條二環路,二環兩側以商廈和住宅為主,後來又建三環,讓鄉鎮的工廠企業有了寬敞的棲身立足之處。 同裡小鎮在這明智決策和規劃之下,橋是橋,路是路,收拾得清清爽爽,熨貼周全。 同裡因此更像一個散髮着田野氣息的村姑,保留着質樸的鄉村風味,沒有被濃妝艷抹和時裝弄得面目全非。 同裡鎮上諸多清澈的小河,用古老的橋連接起來又分割開去。 橋下是舟,河邊是樹;行走的是舟,不行走的是樹;其實舟船在水裡搖曳,綠樹在風中搖曳,除了白牆黑瓦的古宅,微風細雨中的小鎮,那一棵棵蒼綠碧翠的楊柳桂花女貞玉蘭樹的葉尖上,終日飄動着細膩柔曼的溫情。 橋頭巷尾少有喧閙的集市,小鎮自然多了幾分幽謐與清靜,河邊洗滌的農婦與屋前飲茶的男子,都有一種同裡人才有的從容與悠閒,同裡鎮獨特的氣韻就這樣悄悄地從河面上浮升起來 第15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現代散文(風景遊記篇)》
第1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