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府: 沖,繁,疲,難。 隷淮揚海道。 兩淮鹽運使駐。 順治初,因明制,州三,縣七。 康熙十一年,海門圮於海,並通州。 雍正三年,通州升直隷州,以如皋、泰興往屬。 九年,析江都置甘泉。 乾隆三十二年,析泰州置東台。 西南距省治二百十里。 廣三百五十里,袤二百三十里。 北極高三十二度二十七分。 京師偏東二度五十六分。 領州二,縣六。 江都 沖,繁,疲,難。 倚。 大江西自六合歷揚子入,東逕七濠口。 監製同知駐。 又東逕裕民洲,為夾江,歧為二。 又東為三江口,東南流,與江合。 三江口與天福洲對,設砲台,守備駐。 裁鹽務巡道。 又東逕揚子港,入泰興。 運河北入,環城南,逕新河灣,分流,西入揚子。 又南流至瓜洲口,有砲台。 總兵駐。 又東逕連城洲,分入江。 鹽河導運河水東北入泰州,白塔龍兒河水注之。 有榷關。 鎮三:瓜洲、萬壽、宜陵。 瓜洲、大橋、馬橋、沙洲有汛。 廣陵驛丞裁。 瓜洲、萬壽巡司二。 甘泉 沖,繁,疲,難。 倚。 雍正九年置。 西北:蜀岡、甘泉山。 北:邵伯湖,與高郵錯。 運河合湖水南流,至壁虎橋入江都,綠洋湖、喬墅蕩分流入之。 鎮三:邵伯、上官、大儀。 一驛:邵伯。 有汛。 上官、邵伯二巡司。 揚子 沖,繁。 府西南七十里。 明為儀真。 雍正二年,改「真」為「徵」。 宣統元年,復曰揚子。 西北有銅山、界墩山。 南濱大江。 西自六合入,有裡世洲、沙漫洲二水自林家橋、王家壩北來注之。 又西分流至泗源溝入江。 稅課大使駐。 新河出月塘集,西南流,亦入江。 一鎮:新城。 有水驛驛丞。 清江芒稻河徬官,裁。 青山、舊港、黃泥港有汛。 舊江口巡司一。 高郵州 沖,繁。 府北一百二十里。 西南:神居山。 運河北逕稅務橋,鹽河西流注之。 又逕車邏壩,南澄子河注之,南匯為綠洋湖。 馬霓河東南流,入於清水潭,受運河北泄諸水,東積為草蕩,三陽河南來注之。 高郵湖西北,一曰甓社湖,北接界首湖,南赤岸湖,與甘泉錯。 水高、永南有汛。 二驛:界首、孟城。 界首、時保巡司二。 興化 疲,難。 府東北一百六十五里。 東:大海,有堤。 鹽河並堤流,西受界河、海溝、橫涇諸水,東出為大團河、八灶、七灶河,東北會鬥龍港,入於海。 有劉莊、草堰、丁溪三場,鹽課大使駐。 北有吳公湖、苔大蹤湖,與鹽城、寶應錯。 石、白駒三徬,有徬官。 鎮三:安豐、陵亭、芙蓉。 安豐巡司一。 寶應 沖,繁。 府北二百四十里。 運河北自山陽入,逕八口鋪,東溢為瓦溝溪。 又南流,逕汜水鎮,至界首,有界首湖,入高郵。 其西寶應湖,匯淮流下瀦之水。 苔大蹤湖東北,周二百里,分支入運河。 衡陽有汛。 一驛:安平,有驛丞,裁。 衡陽、槐樓巡司二。 泰州 繁,疲,難。 府東一百二十里。 鹽河西自江都入,夾城東流,一曰裡下河,有溱潼水注之。 至白米鎮,左通串場河,右出支津,入泰興。 又東逕海安鎮,左歧為界河,東南入如皋。 鹽河東北自東台入,西南流,逕淤溪達鰍魚港,又西南與之合。 有泰壩,泰州分司運判駐。 鮑湖東北。 鎮四:海安、安鄉、鬥門、樊汊。 海安、曲塘有汛。 海安、安鄉巡司二。 東台 繁,疲。 府東二百四十里。 乾隆三十二年置。 東:大海,有堤。 鹽場七:東台、何垛、梁垛,安豐、富安、角斜、拼茶。 鹽課大使駐。 又小海場大使,裁。 裡下河自泰州環城北流,又東溢為支河入海。 鹽河出縣西海道徬,西南流,錯出復入,至淤溪入泰州。 水利同知駐東台場。 草堰四徬有徬官。 一鎮:西溪。 巡司裁。 王家港有汛。 徐州府: 要,沖,繁,難。 隷淮徐道。 徐州鎮總兵駐。 順治初為直隷州。 領蕭、碭山、豐、沛。 雍正十一年,升府。 置銅山縣。 又以降直隷邳州來隷,及所領宿遷、睢寧。 東南距省治七百三十里。 廣三百二十里,袤一百八十里。 北極高三十四度五分。 京師偏東五十八分。 領州一,縣七。 銅山 沖,繁,難。 倚。 雍正十一年置。 東北有銅山,故名。 微山湖,東北出為荊山河,即引河,一曰徐州河,承湖水至卞塘入邳州,與運河合。 資河一曰奎河,東南流入蕭縣。 黃河故道西北。 一鎮:卞塘。 鄭集三堡有汛。 利國、東岸二驛,驛丞裁。 雙溝、利國巡司二。 蕭 簡,難。 府西五十里。 南:丁公山。 西:岱山。 西北為岱山湖。 又東南有龍山河。 資河自銅山入,東南逕軸山西,左出支津入靈壁,正渠入宿州。 其西望川湖,逕大海子東,亦入宿。 鎮二:白土、永安。 一驛:桃山。 張山店巡司一。 碭山 沖,繁,疲,難。 府西北一百六十里。 東北:芒碭山。 利民溝一曰小神湖,東南流,屈而西,入永城。 西沙河,西南逕鼎新集,入河南夏邑。 城北為黃河故道。 周家寨、蟠龍集有汛。 豐 簡。 府西北一百五十里。 東南:華山。 新開河北流逕章固鎮,又北入魚台。 舊濬以導黃河,今堤存。 豐水一曰泡河,班志泡水也,入泗,湮。 一鎮:吳康。 沛 沖。 府西北一百二十里。 西:七山。 有棲山圩,乾隆四十六年河決,縣沒,徙此。 四十七年建城。 鹹豐元年河決,城覆沒,遷夏鎮。 十一年仍還舊治。 東:微山湖。 西有聶莊鋪小河口。 運河自滕入,屈曲流入湖。 泗水自山東魚台入,亦曰南清河,受金溝水,為金溝渡,東合三河口水,自此入運。 有彭口、楊莊二徬。 徬官裁。 夏鎮、棲山圩有汛。 夏陽巡司一。 邳州 沖,難。 府東北一百五十里。 舊治下邳。 康熙二十八年遷治艾山南。 七年河決,移今治。 雍正三年升直隷州。 十一年來屬。 南:葛嶧山,即距山。 北:艾山、石埠山。 西北:黃石山。 運河自嶧錯入,逕泇口,岔河東北注之。 至徐塘口合徐川河水,又南合沂水,入宿遷。 武河,古武水,一曰治水,左通沂河,右入武原水,復出數支津,與燕子、柴溝等併入運。 武原水即泇河,自蘭山入,東會沂水,達宿遷之黃墩湖,入黃河。 城南有黃河故道。 鎮三:直河、新安、泇口。 姚灣、泇口有汛。 舊城巡司一。 宿遷 沖,繁,難。 府東一百里。 北:司峿山、馬陵山。 東:五華峰。 南:鬥山。 運河自邳州入,南合六塘河水,入桃源。 西北:駱馬湖,匯沂河、山澗諸水為巨浸。 北:沭河自郯城入,南得桃花澗水,再錯沭陽,折東北,逕燕集圩仍入之。 西南:故黃河,有堤。 鎮三:白洋河、小河口、邵店。 順河、司峿有汛。 二驛:鍾吾、司峿。 鍾吾有驛丞,裁。 司峿巡司一。 睢寧 簡。 府東南一百二十里。 有池山、官山。 西:九頂山。 西南:峰山、荊山、英公山。 東南:池山。 白塘河出小李集,東南流,合沈家河,即今涸沙河,東入宿遷。 又潼水,水經注所謂潼陂水入睢者,湮。 鎮二:高紹、辛安。 通州直隷州: 繁,難。 隷常鎮通海道。 順治初,因明制,屬揚州府。 縣一,海門。 康熙十一年,縣省。 雍正二年,升直隷州,割揚州府之如皋、泰興來屬。 西距省治五百三十里。 廣三百里,袤百三十里。 北極高三十二度三分。 京師偏東四度十一分。 領縣二。 東:軍山、劍山。 西:黃泥山、馬鞍山,五峰並峙。 東北:天竺山。 南:狼山,設砲台。 狼山鎮總兵駐。 東北:大海,產鹽,置場五:呂四、餘東、餘西、金沙、石港,鹽課大使駐。 又馬塘、餘中二場,乾隆元年裁。 西亭場,三十三年裁。 通州分司運判駐石港,稅課大使亦駐。 南:大江西自如皋入,東行達老洪港,會於海。 鹽河自如皋西入江,東分流,循城而南,又東入於海。 鎮二:狼山、石港。 石港、金沙、餘東、呂四有汛。 狼山巡司裁。 呂東巡司一。 如皋 繁,難。 州西北一百二十里。 東,瀕海。 鹽場二:豐利、掘港。 鹽課大使駐。 大江西自靖江入,又東入通州,北通運鹽河。 河西北自泰州入,循城南,分為二。 一南流入江。 一東逕丁堰,又分流,至岔河,為鹽場諸水。 又南流,逕白蒲鎮入通州。 鎮四:丁堰、掘港、豐利、白蒲。 馬塘、豐利有汛。 主簿駐掘港。 西場、石莊巡司二。 泰興 疲,難。 州西二百四十里。 大江西北自江都入,右與丹徒分岸,為廟港。 納李薛河,又南與丹陽分岸,東至界港。 界河自靖江緣界而西入之,又東入靖江,分支為老龍河,至黃橋,折南注界河。 黃橋有汛。 口岸、黃橋、印莊,巡司三。 第21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21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