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定府:沖,繁。 隷清河道。 總兵駐。 明曰真定。 領州五,縣二十七。 雍正元年曰正定。 二年,升冀、趙、深、定、晉為五直隷州,以南宮等十七縣屬之。 十二年,降晉州,並所屬無極、城與定州、新樂還來隷。 東距省治二百九十里。 廣二百七十里,袤三百八十里。 北極高三十八度十一分。 京師偏西一度四十八分。 領州一,縣十三。 正定沖,繁,難。 倚。 舊曰真定,雍正元年改。 西有滹沱,自平山入。 有冶河故道二。 其北林濟河,合西北諸泉及旺泉河。 又北,滋河自新樂入,伏而東。 滹沱性善徙,滏北滋南,百數十里沖漫幾遍。 今河乃同治七年改決,為康熙中東入深、安、饒故道。 有恆山、伏城二驛。 獲鹿沖。 府西南六十里。 南有封龍山。 北:五峰山,洨水出焉。 合小沙、左金河。 西有鹿泉水,東至大要舍納冶河。 今淤。 有鎮寧驛。 井陘簡。 府西南百三十里。 井陘山東北有關。 北:綿蔓河自山西平定州入,合甘淘河,一曰微水。 折北,左得金珠泉,至東冶村曰冶河。 西南:固關,寄平定州,置參將。 其北:娘子關。 有汛。 邊牆西北首達滴岩,南訖楊莊口。 有陘山驛。 阜平簡。 府西北二百十里。 順治末,省。 康熙二十二年,復置。 大茂山東北,平陽河出焉。 沙河自山西繁峙入,納靈丘北流、鷂子諸河曰派河,又東合班峪、燕支諸河。 又汊河出縣南白蛇嶺。 邊牆東北首落路口,西南訖當城河口。 有龍泉關、長城嶺。 汛東有王快鎮。 康熙中,縣寄此。 又茨溝營鎮。 縣驛一。 欒城簡。 府南六十里。 西有洨河,自獲鹿入,納北沙、金水二河。 南、西有故城二。 關城驛。 行唐簡。 府北七十五里。 西北:箕山,郜河出其北兩嶺口,合甘泉河、龍門溝,側城東南,合賈木溝。 北:派河自曲陽入,合曲河。 西:滋河自靈壽入而伏。 靈壽簡。 府西北六十里。 南:滹沱自平山緣界合松陽河、衛河。 衛河,禹貢衛水也。 西北:滋河自山西五台入,納汊河。 又東南合慈峪河,亦曰慈河,入行唐。 邊牆北首白草溝口,南訖車孤駝口。 有叉頭鎮巡司。 乾隆中移慈峪鎮。 平山簡。 府西少北八十里。 西北有房山,濊河出焉,古石臼水,今湮。 滹沱自山西五台首入縣西北,始出山。 又納冶河,始湍悍。 邊牆北首合河口,南訖清風口。 有洪子店巡司。 元氏簡。 府南少西九十里。 西北:封龍山,北泜水所出,下流入胡盧河。 無極水南入贊皇會南源,復入而合,錯出復入,至紙屯村與槐河會。 豬龍河自縣西匯諸山水,北沙河出割髭嶺,今並涸。 其南金水河,東入欒城。 縣驛一。 贊皇簡。 府西南百二十里。 雍正三年自趙州來隷。 西南:贊皇山,河出焉。 其北泜河,南源二,出可蘭、四望二山。 槐河二源,一黃沙嶺,一紙糊套山,今並涸。 王家坪鎮,鹹豐末改汛。 縣驛一。 晉州簡。 府東少西南九十里。 西北:滹沱自無極入。 同治十年,改自城入。 又故道二。 有驛。 無極簡。 府東七十里。 雍正二年改屬晉州,十二年復。 滹沱河自城入,再錯出,復入,逕東漢村,復歧為二。 其滋河入逕縣南,屈東又北。 木刀溝自新樂入,合護城河,錯出復入,併入深澤。 縣驛一。 城簡。 府東南五十里。 雍正二年改屬晉州,十二年復。 滹沱自正定入,合西韓、旺泉二河。 順、康中再決,並東南過周頭入白牧河。 滋河自正定、木刀溝自新樂入,與王莽溝並涸。 縣驛一。 新樂沖,疲。 府東北七十五里。 雍正二年改屬定州,十二年復。 派河自行唐入,合郜河。 木刀溝出平山之濊河,滋河奪之。 順治中,知縣林華皖濬自西南閔泉鎮。 嘉慶初,滋之支津復自正定入奪之,錯出復入,合浴河。 縣驛一。 大名府:沖,繁,難。 總兵駐。 順治初,置大順廣道。 雍正初,改清河道,十一年,復置。 初沿明制,領州一,縣十。 雍正三年,割內黃、濬、滑分隷河南彰德、衛輝。 乾隆二十三年,省魏縣分入大名、元城。 東北距省治八百里。 廣二百里,袤三百七十里。 北極高三十度二十一分三十秒。 京師偏西一度六分。 領州一,縣六。 大名沖,繁,難。 倚。 府南偏。 明徙府南八里南樂鎮。 乾隆二十二年已於漳,復故,惟縣丞駐。 衛河自河南內黃入。 其新衛河自清豐入,錯出復入來會。 漳河自臨漳分入,一入衛,一至府治南為漳河引河。 東有縣故城三。 東北:小灘鎮,嘉慶中置河主簿。 縣驛一。 元城繁。 倚。 府北偏。 故城三。 東南:衛河自大名入。 其漳水引河,古漳河入,逕北張莊而合,並東入館陶。 東南:馬頰河自南樂入。 縣驛一。 南樂難。 府東南五十里。 嘉慶二十一年,新開衛河始自大名入。 光緒十四年後,漳河始自其縣來會。 西有硃龍河、嶽儒固河,東六塔廢河,並自清豐入。 又東:龍窩河自山東觀城入,至龍窩村止。 夏秋霪潦,輒復瀰漫。 然六塔平壤故有順水溝,康熙中,知縣王培宗濬;光緒二十一年,原思瀛再濬,命曰永順,邑賴之。 清豐難。 府南少東九十里。 西有廣陽山。 衛河自河南內黃緣界。 西有古馬頰河。 硃龍河自開入。 有順河堡鎮。 縣驛一。 東明繁,疲,難。 府南二百二十里。 西有黃河自長垣入。 自明以來,在縣境者三徙:嘉慶八年奪洪河,二十四年奪漆河,鹹豐五年奪賈魯河,後復北徙為今瀆。 南有杜勝集鎮。 雍正十年改守備置都司,明年置巡司。 舊有通判,道光中裁。 開州繁,疲,難。 府南百二十里。 同、光中,黃河自東明潰入者六道,合而復分。 北支古瓠子河,一曰毛相河,故小渠,康熙中決荊隆口,始大。 南支古濮渠,併入山東濮州。 又有黃河故道二,曰古馬頰河、古硃龍河。 又硝河自河南滑縣入,亦曰馬頰河。 徐鎮堡、兩門集、井店集、柳下屯四鎮。 呂丘堡,州判駐。 古定鎮有廢巡司。 州驛一。 長垣繁,疲,難。 府西南二百九十里。 東有黃河自河南蘭封入,舊逕盤岡裡,鹹豐八年徙蘭岡,同治二年復折西自蘭通集至舊城口為今瀆。 縣丞駐大黃集。 有大岡廢巡司。 縣驛一。 順德府:沖。 隷大順廣道。 東北距省治五百七十里。 廣二百八十里,袤百五十里。 北極高三十七度七分。 京師偏西一度四十九分。 領縣九。 邢台沖,繁,難。 倚。 西:封山。 野河出西北馬嶺口,淤。 今自內丘入,會稻畦、漿水、路羅三川為洪河。 北有達活河,合沙應河。 又有百泉河,右會七里河。 西:黃村巡司。 有龍岡驛。 鐵路。 沙河沖。 府南三十五里。 沙河自河南武安入,會邢台之洪河。 右出支津,逕城南而東,納西狼溝水,其東即東狼溝。 縣驛一。 鐵路。 南和繁,疲。 府東南四十里。 西:百泉河自邢台入。 沙河支津亦自其縣入,合東狼溝。 其正渠曰乾河。 又東洺河、劉壘河,自鷄澤入。 有驛。 鐵路。 平鄉疲,難。 府東八十里。 東:滏陽河自鷄澤入。 西:劉壘河自南和入。 縣驛一。 廣宗疲。 府東百二十里。 漳河故道二,康熙二十六年溢,知縣吳存禮增築東西堤萬九千餘丈。 縣驛一。 钜鹿疲,難。 府東百十里。 钜鹿藪即大陸澤。 滏陽河自任入。 老漳河,康熙中徙,廢。 縣驛一。 唐山簡。 府東北八十里。 有宣務山。 泜河、李陽河、柳林河,並自內丘入。 有驛。 內丘沖。 府北六十里。 鵲山一曰龍騰山,龍騰水出焉,匯西山九龍水,東流為柳林河。 其西麓姑腦,泜河南源出焉,錯出復入,其泜河第二川、第三川合為野河。 有中丘驛。 鐵路。 任簡。 府東北四十里。 滏陽河自平鄉入。 有大陸澤,納九河八水,東溢為鷄爪河來會。 澤舊亙钜鹿、隆平、寧晉境,滹、漳、滏湊焉。 今滹北,漳南,滏亦東徙。 大陸在任者南泊,即張家泊,在寧晉者北泊,即寧晉泊。 縣驛一。 第19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清史稿 上》
第19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