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官制臺起先已經得著李續宜發話之信,因為此是私事,不好去和李續宜打官話的。 正在急得沒人轉圓之際,忽見胡林翼已將侍生帖子送入,這一喜還當了得,趕忙親至壽堂門口迎接。 及見李續宜也在後面跟著,心裡更加感激胡林翼不置。 於是殷慇勤勤的回禮之後,即同大家去到花廳入席。 席上已在向著胡林翼大事敷衍,不過未提此話罷了。 席散之後,又親自送出大眾。 回到上房內,忽見他的那位闞氏姨太太,一個人獨坐房中,正在那兒流淚,心知自然爲了李續宜掃她面子之事。 忙去立在闞姨太太的身旁,一面替她拭著眼淚,一面陪了笑臉的說道:「你快不必生氣。 方纔的那李渾蛋,自然大大的不是,好在有了胡撫臺替你抓回面子。 我們還是商量商量,怎麼謝謝人家才好。 」 闞姨太太聽說,方才一壁去讓官制臺替她拭去淚痕,一壁又怨苦連天的說道;「我說胡撫臺真是好人。 今天若沒他來賞我面子,我早被那個姓李的小子,氣得一索子吊死的了。 」闞姨太太說到這句,又把她的那雙水汪汪的眼珠子,死命的盯上官制臺幾眼道:「虧你還是一位湖廣總督,一位皇親國戚。 你若不把那個姓李的小子參他媽的,我就前去告他御狀。 」 官制臺皺眉道:「事有緩急,你不可混在一起。 要參那個李渾蛋,儘管慢慢的兒參了。 現在先得想出一個法了,怎麼前去謝謝胡撫臺呢?」 闞姨太太想了半天道:「要不讓我去認胡撫臺的太夫人做個乾娘。 」 官制臺忙介面道:「這樣也好。 不過不好自己就去,總得有人出來拉攏,不然沒有面子。 」 闞姨太太聽了不禁大怒起來,馬上啐了官制臺一口道:「你還是在講夢話呢,還是在講酒話?那個姓李的小子,這般糟蹋他的祖奶奶,你倒不說沒有面子。 我要去認胡撫臺的太夫人做乾娘,倒反說沒有面子!」 官制臺連連地把他身子一讓,忙告饒道:「算我說錯,算我說錯。 這末你明天就去,好不好呢?」 闞姨太太聽見官制臺這樣答她,方始沒話。 第二天一早官制臺尚未醒來,闞姨太太早已打扮得像個花旦似的,由著一班丫頭,將她簇擁著,坐上官制臺那個八抬八扳的綠呢大轎,一直來到撫臺衙門,遞進名帖進去,太夫人和陶夫人兩個,傳諭升炮迎接。 及至入內,這位闞姨太太,先以侄媳之禮,拜見了太夫人,又以弟媳之禮,見了陶夫人。 剛才坐定,就將頭一天受了李續宜之氣,幸虧胡林翼給她面子的事情,告知太夫人和陶夫人兩個聽了。 太夫人含笑的先答道:「官太太,老身倒要奉勸你,不必去記李方伯之恨,因為他是一位軍功出身,多少總未免有些武氣。 」 闞姨太太剛待答話,忽見胡撫臺不由通報,自己走了進來。 正是: 國事縈懷輕小節 軍情順手賴多嬌 不知胡林翼進來有何要事,且閱下文。 第三三回 隔省辭官獨嗤黃太守 因禍得福共保左京堂 闞姨太太一見胡撫臺,自顧自的走將進來,稍稍地將臉一紅,便去和他招呼,二人行了一個常禮。 太夫人笑問胡林翼道:「我們婆媳兩個,正在和官太太談心,你夾忙之中,進來何事?」 胡林翼也笑上一笑的答道:「兒子特來叩見官家嫂子。 」 闞姨太太先答了一聲不敢,又去對著太夫人說道:「此地中丞,能夠瞧得起侄媳,益見伯母的盛德。 今天侄媳斗膽,要想拜認伯母做個乾娘,以便時常好討教訓。 」 太夫人聽說,正待謙虛,那知闞姨太太早已不由分說,就向太夫人倒金拄玉口稱乾娘的拜了下去。 太夫人只好連忙親自扶起,客氣幾句。 闞姨太太又向胡林翼、陶夫人拜了下去,胡林翼、陶夫人兩個,也忙還禮。 大家忙亂一會。 胡林翼始將他的心事,悄悄告知陶夫人。 陶夫人點頭會意,便命丫環吩咐出去,從速擺上席來。 胡林翼向著闞姨太太笑說道:「愚兄尚有公事要辦,大妹可與家慈和內人,在此多飲幾杯。 愚兄就把此事,命人前去稟知制軍。 」 太夫人忙來岔口道:「這末快去告知制軍,說是我要留下我們這位干小姊好好的玩一天呢。 」 胡林翼奉命去後,她們母女姑嫂三個,方始入席,低斟淺酌的吃了起來。 陶夫人即在席上乘間說道:「姑娘,你可知道我們大哥,方才進來何事?」 闞姨太太一愣道:「這倒不知,想是大哥有甚麼說話,要和我講么?」 陶夫人點點頭道:「你們大哥方才對我說,叫我轉致姑娘,現在我們既是一家人了,湖北的內政,他想和制軍兩個把他辦好。 以便騰出身子,全力去對敵人。 」 闞姨太太連連拍著胸脯的笑答道:「嫂子,我敢包定你們妹婿以後無論甚麼公事,統統讓與我們大哥作主辦理。 」 闞姨太太說了這句,又朝太夫人笑著的說道:「乾娘,從前你的子婿,他因不知我們大哥是個正直君子,所以有些地方,要和大哥爭持。 」 太夫人至此,方知她兒子的苦心,便也含笑的介面道:「大小姐,話雖如此。 我們這位子婿制軍,他倒底是位總督。 以後只要大家商量辦理,你們大哥得能不致尸位素餐,也就好了。 」 闞姨太太忽正色的答道:「乾娘不必這般說法,你的子婿,懂得甚麼?做你女兒的,再老實和你說一聲。 他是在旗的,斗大西瓜般的漢字,也不過認識半籃罷了。 」 第10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清三傑》
第1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