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鵑見問,皺了雙眉的答道:「此話很長,容我詳詳細細的稟告軍師。 此次東王因見大軍東征,敵軍里向榮、張國粱、江忠源的三支人馬,跟蹤追下,東王便想趁此機會,先把胡林翼那路官兵除去,武昌地方,方能高枕無憂。 所以第一仗,即把那個鄂督吳文-,殺得一直退到黃州,全軍覆沒。 東王急又回兵去攻胡林翼的一路。 誰知那個胡林翼可沒有吳文-的好打發了。 當時一連打上三天三夜,我們這邊幾幾乎要吃敗仗,幸虧吳丞相和桂副指揮使兩個,一同使出法術,才將胡軍殺退。 那時那個李金鳳,因在患病,不能出戰,不然是吳文-還不至於一定陣亡的。 我在胡林翼那路人馬剛被吳丞相、桂副指揮使殺退的時候,就去獻計東王:我說最好去把吳軍死兵身上的軍服剝下,就叫我們的兵士穿上,冒充新任鄂督官文的軍隊,連夜去哄胡林翼、胡林翼一定上當。 」 陳小鵑說到此地,陳素鵑、洪宣嬌兩個,一同拍著手的岔嘴道:「此計就好。 」 二人一壁說著一壁望了一望天王和錢江說道:「此次英王的佔領安慶,不是就用此法的么。 」 錢江忙搖手阻止陳洪二人道:「你們快莫打岔,且讓小鵑將軍說完再說。 」 陳小鵑便又接著說道:「誰知東王不以為然,因為第二天正是他的小生日,他要慶壽賞功要緊,連他的王妃蕭三娘,都不能夠阻止。 不料就在慶壽賞功的那天晚上,大家個個吃得爛醉,都去好睡的當口,胡林翼卻把他的隊伍,統統穿了我們洪軍的軍服,冒充是李忠王的軍隊,從九江敗退回來的。 」 陳小鵑說到這句,又站了一站起來先向錢江告罪道:「那時連我也在醉夢之中,未曾防到此著。 東王當然更是糊里糊塗的愈加不防。 這天晚上,非但竟被胡軍殺得大敗特敗,且被那個李金鳳扶了病的和她哥哥兩個,拚命殺到,口口聲聲的喊著,定要活捉東王和吳丞相、桂副指揮使幾個,去替那個吳文-祭靈。 當時幸虧吳桂二人,和我與王妃蕭三娘等等,一面保護東王,一面拚命抵禦,始將我軍的陣腳穩住,沒有潰散。 後來那個李金鳳兄妹兩個,定要去和吳桂二人鬥法,吳桂兩人,那時本在醉中,不知怎麼一來,他們三個懂得法術的人,竟會一齊死去。 「現在官文、胡林翼、琦善的三路人馬,已將武昌圍得水泄不通。 我雖奉了東王之令連夜掛出城去,去到漢陽送信,豈知漢陽城池,也被胡林翼的一軍所佔。 城內的人馬,是否逃出,一時不能探知底細。 我就兼程奔來報信,此時武昌究竟失守與否,沿途未據探子報知。 」 陳小鵑一直到說此處,錢江尚未接嘴,韋昌輝素與東王不睦,他就先來介面道:「照小鵑將軍所說,東王就該問斬。 」 石達開正在有話要說,忽見飛探報知,說是清國新放的安徽布政使李孟群,已由武袕殺來,安徽按察使張熙宇、江寧藩司李本任,也由六安一帶殺來,那個曾充江忠源部下的鮑超,又由蕪湖殺來,張國樑又由潛山一帶殺來,統統會攻安慶。 天王聽了大驚道:「李孟群那廝,既離湖北,又放安徽藩司,我們的武昌,一定難保的了。 」 錢江點首道:「自然難保,何消說得。 」 天王道:「這末快快分兵,一援武昌,一保安慶。 」 錢江道:「此時進則得生、退則必死。 只有直取金陵。 不顧皖的了。 」 錢江說著,又去望著石達開說道:「我們已經戰勝吳來一軍。 我們的退兵,明明是誘那向張二人出戰之計,以便乘那金陵空虛,取之較為容易。 現在張國樑既已去攻安慶,正是我們所求不得的事情。 翼王以為如何?」 石達開連連的答道:「此乃擒賊擒王之策,我與軍師的意見相同。 」 石達開說了這句,又對天王說道:「此等看去雖覺有些冒險,其實極其穩當。 天王不必疑慮,快請下令進兵。 」天王聽說石達開也是如此在說,方始答應。 錢江還怕天王多疑不決,誤了機會。 他就忙對石達開道:「此去向南三十五里,有座小山,翼王趕快率兵三千,埋伏那裡。 倘若張國樑的一軍到來,翼王可與一戰,但是須作佯敗,讓那張國樑還當埋伏之兵,已經被他殺退,便好中我們之計也。 」石達開奉令領兵去訖。 錢江又對韋昌輝、曾天養二人說道:「你們二位一同率兵一萬,速從懷寧繞道,超出張國樑的後方,盡力攻之,不可誤事。 」韋曾二人,領命去訖。 錢江又對洪仁發、洪仁達、李世賢、李昭壽、李開芳、林鳳翔道:「你們六位,各率精兵五千,一俟翼王佯敗之後,趕緊一同連環出擊,縱不能生擒張國樑那廝,也得殺他一個片甲不回。 」六人奉令去訖。 錢江又對洪宣嬌、陳素鵑、陳小鵑三個道:「你們各率精兵五千直趨安慶。 沿途如遇由安慶回救金陵的官兵,只管攔著廝殺。 他們都是心慌之輩,包能大勝。 」三人奉令去訖。 錢江又命陳坤書等等水軍人員,各率新得舊有的一萬五千只船舶,由新州直下七里州,會攻南京。 自己即同天王統領大軍,直向南京殺去。 大軍起程的時候,忽有一個白袍小將,踉蹌的趨入軍中,一見天王,就伏地泣說道:「我乃南王馮雲山之子,馮兆炳是也。 」 天王見是南王之子,一時想起南王,不禁淚下如雨的扶起馮兆炳道:「你的父親,死得太早。 我正惦記他的家屬。 賢侄今天來此,我心慰矣。 」 第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清三傑》
第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