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亞里斯多德傳 - 45 / 164
傳記類 / 亞里斯多德 / 本書目錄
  

亞里斯多德傳

第45頁 / 共164頁。

 大小:

 第45頁

朗讀:

關於時間與空間問題,亞里士多德在這部著作中也進行詳盡的討論。他用時間的永恆性來論證運動的無限性。在空間問題上他反對德謨克利特關於虛空的學說,他從時間和空間的連續性批駁芝諾否認運動的四種證明。

6. 《詩學》


  

《詩學》全書共26章,是亞里士多德的一部重要的美學著作。

寫作這部著作的目的是探討詩的種類、每一類的特定效果和它的組成部分。詩可分為史詩、悲劇、喜劇、頌神詩、樂曲等,可見亞里士多德所說的詩是泛指藝術及各種形式。對這些他用「表象」來說明。表象是一種創造活動,不只在機械式的重現一幅原件,只儘可能忠實的重現,而且「重現」是指模仿。他認為,表象是人類自孩提以來就有的自然本能。人類一開始就比其他動物擁有更強的模仿能力。詩人及藝術家不但能表現外在事物的樣子,而且能表現事物之可能的樣子。模仿的手段、模仿對象和方式不同,又使它們相互區別開來。由於亞里士多德在這部著作中著重探討了模仿這一藝術的共同特徵,因而模仿成了貫穿全書的基本思想和內容。


  
亞里士多德之所以如此強調和重視詩的模仿問題,這除了和藝術本身性質有關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為了批駁柏拉圖的美學思想。我們知道,柏拉圖從理念論出發,把世界分成理念世界和現實世界,認為現實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模本」或「影子」,所以現實世界是不真實的;而藝術家模仿現實世界只是「模本的模本」、「影子的影子」,「和真實隔著三層」,因此更加不真實。他攻擊荷馬史詩,提出了兩大「罪狀」,其一就是「模仿」,認為模仿給人們的不是真理。與柏拉圖相反,亞里士多德極力推崇藝術的模仿,並對模仿在藝術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深刻的闡述。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