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亞里斯多德傳 - 43 / 164
傳記類 / 亞里斯多德 / 本書目錄
  

亞里斯多德傳

第43頁 / 共164頁。

 大小:

 第43頁

朗讀: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一般國家在實踐上所能達到的那種政體形式,就是由「中等階級」進行統治。在任何國家中,總有三種成分:一個階級十分富有,一個階級十分貧窮,第三個階級則居中間。富者、貧者統治都不好,只有中等階級為基礎組成的政體為最好,因為從倫理道德來看,「中庸適度」乃是最好的,是一種美德,這種道德原則適用於城邦國家,因此擁有適度財產乃是最好的,而且這個階級能夠恪守中庸的道德原則,順從理性。另外,中等階級人數多,是比較穩定的公民階級,它沒有野心,還可以充當貧富兩個敵對階級的「仲裁者」,它的政體可以避免黨派之爭,至少黨派糾紛可能少。不難看出,亞里士多德這種由中等階級進行統治的治國方案,是企圖調和敵對階級之間的矛盾,以維持行將崩潰的城邦奴隷制,當然這不過是一種幻想。

亞里士多德還探討了各種政體更替的原因和治理的辦法。他指出,一般城邦在建立政體時,都以偏於自己的正義和平等為原則。邦內持有不同觀念的黨派,就企圖推翻這種政權。如民主政體的建國觀念認為,凡人們有一方面的平等就應該在各方面都絶對平等,既然大家都是自由人,就應該一切都歸於平等。寡頭政體的建國觀念認為,人們要是在某一方面不平等,就應該在任何方面都不平等,富人就應該在財產方面占絶對優勢。從這些觀念出發,平民便以他們應有的平等地位為依據,要求分享一切權利;而寡頭們則要求在一切方面都必須踰越於他人,於是這兩個派別在同一城邦內,倘若所賦予的政治權利不符合自己的願望時,就各自起來煽動變革。另外,一切政體都可能由於外來勢力的破壞,或被傾覆或引起變革。這就是各種政體發生變革的一般原因。亞里士多德還列舉了歷史上大量事實,詳盡地分析了各種政體發生變革的具體原因。維持各種政體的方法和途徑,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禁絶一切違法行為,一切政體都應訂立法制並安排它的經濟體系,執政者不能假借公職,謀求私利;任何政體都應求得大多數公民的擁護,才能穩定,各種政體的措施不能趨於極端,不要忘記「中庸之道」,應保持各勢力的平衡;按照各政體的精神教育人民,使他們的生活符合本政體的要求,這樣才能達到長治久安的效果。


  

亞里士多德擬定了理想城邦的輪廓和教育宗旨及方法。他對於理想城邦的人口、疆域、位置、民族稟性、社會結構,直到邦內中心城市的規劃都提出了具體方案。對於城邦的教育,諸如對公民、青年、兒童教育的宗旨、原則、課程和方法都作了詳細的規定。

5. 《物理學》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