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神農之言:神農氏的學說。神農是上古傳說中的人物,常與伏羹氏、燧 人氏一道被稱為「三皇」。神農氏主要的功績是教人從事農業生產,所以叫 「神農」。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多託古聖賢之名而標榜自己的學說。「農家」 就假托為「神農之言」。②許行:農家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詳。③ 踵(zhong):至,到。④廛:住房。氓:移民。⑤衣褐,捆屨,織 席以為食:穿粗麻衣,靠編草鞋,織草蓆謀生。衣(yi),動詞,穿;褐 (he),粗麻短衣;屨(ju),草鞋。(
6)陳良:楚國的儒士。陳相、陳辛:都 是陳良的學生。(
7)饔飧:饔(yong):早餐;飧(Sun):晚餐。(
8)厲: 病.(
9)釜:金屬製的鍋;甑:用瓦做的茶飯器;爨(cuan):燒火做飯; 鐵:指用鐵做的農具。(
11)舍:相當於方一言「啥」,即什麼東西、一切東西 的意思。(
12)宮中:家中。古代住宅無論貴賤都可以叫「宮」,秦漢以後才 專指帝王所居為宮。(
12)大人:這裡指有地位的人,與下文「小人」相對。 (
13)路:指奔波、勞累。(
15)敷:遍。(
16)瀹濟漯: 瀹濟漯(yue):疏導。濟漯(ta):濟水和漯水。(
17)后稷:相傳為周的始 祖,名棄,堯帝時為農師。(
18)樹藝:種植。(
19)契(xie):人名,相 傳是殷的祖先,姓子,堯帝時任司徒。(
20)放勛:堯的稱號,放是大,勛 是功勞,原本是史官的讚譽之辭,後來成為堯的稱號。(
21)勞之來之:勞、 來都讀為去聲,勸勉,慰勞。(
22)皋(gao)陶(yao):人名,相傳為虞舜 時的司法官。(
23)易:治。(
24)倍:同「背」,背叛。(
25)治任:準備 行李。治,整治;任,負擔。(
26)秋陽以暴:秋陽,周歷七八月相當於夏 歷五六月,所以這裡所說的秋陽實際相當於今天的夏陽。暴,同「曝」,曬。 皜皜(hao):光明潔白的樣子。(
28)鴃(jue):伯勞鳥。(
29)戎狄 膺,荊舒是懲:引自《詩經·魯頌·悶官》。膺,擊退;懲,抵禦;戎秋是 北方的異族;荊、舒是南方的異族。(
30)市賈不貳:賈通「價」;不貳,沒 有兩樣。(
31)五尺之重:古代尺寸短,五尺約相當於現在三尺多一點。 (
32)倍蓰(xi):倍,一倍;蓰,五倍。後文的什、百、千、萬都是指倍數。 (
33)巨屨小屨:粗糙的草鞋與精緻的草鞋。
【譯文】
有一個奉行神農氏學說,名叫許行的人從楚國到滕國進見滕 文公說:「我這個從遠方來的人聽說您施行仁政,希望得到一所住 處,成為您的百姓。」
滕文公給了他住處。
許地的門徒有幾十個人,都穿著粗麻衣服,靠打草鞋織蓆子 謀生。
陳良的門徒陳相和他弟弟陳辛背着農具從宋國來到滕國,也 進見滕文公說:聽說您施行聖人的政治,那麼,您也是聖人了, 我們都願意做聖人的百姓。”
陳相見到許行後非常高興,完全拋棄了自己以前所學的而改 學許行的學說。
陳相有一天去拜訪孟子,轉述許行的話說:「滕君的確是個賢 明的君主,不過,他還沒有掌握真正的治國之道。賢人治國應該 和老百姓一道耕種而食,一道親自做飯。現在滕國卻有儲藏糧食 的倉庫,存放財物的倉庫,這是損害老百姓來奉養自己,怎麼能 夠叫做賢明呢?」
孟子說:「許先生一定要自己種莊稼才吃飯嗎?」
陳相回答說:「對。」
「許先生一定要自己織布然後才穿衣嗎?」
回答說:「不,許先生只穿粗麻衣服。」
「許先生戴帽于嗎?」
回答說:「戴。」
孟子問:「戴什麼帽子呢?」
回答說:「戴白帽子。」
孟子問:「他自己織的嗎?」
回答說:「不是,是用糧食換來的。」
孟子問:「許先生為什麼不自己織呢?」
回答說:「因為怕誤了農活。」
孟子問:「許先生用鍋和甄子做飯,用鐵器耕種嗎?」
回答說:「是的。」
「他自己做的嗎?」
回答說:「不是,是用糧食換的。」
孟子於是說:「農夫用糧食換取鍋、瓶和農具,不能說是損害 了瓦匠鐵匠。那麼,瓦匠和鐵匠用鍋、瓶和農具換取糧食,難道 就能夠說是損害了農夫嗎?而且,許先生為什麼不自己燒窯冶鐵 做成鍋、甑和各種農具,什麼東西都放在家裡隨時取用呢?為什 麼要一件一件地去和各種工匠交換呢?為什麼許先生這樣不怕麻 煩呢?」
陳相回答說:「各種工匠的事情當然不是可以一邊耕種一邊同 時幹得了的。」
“那麼治理國家就偏偏可以一邊耕種一邊治理了嗎?官吏有官 吏的事,百姓有百姓的事。況且,每一個人所需要的生活資料都 要靠各種工匠的產品才能齊備,如果都一定要自己親手做成才能 使用,那就是率領天下的人疲于奔命。所以說:有的人腦力勞動, 有的人體力勞動;腦力勞動者統治人,體力勞動者被人統治;被 統治者養活別人,統治者靠別人養活:這是通行天下的原則。
“在堯那個時代,天下還未太平,洪水成災,四處氾濫;草木 無限制生長,禽獸大量繁殖,穀物沒有收成,飛禽起獸危害人類, 到處都是它們的蹤跡。堯為此而非常擔憂,選拔舜出來全面治理。 舜派益掌管用火燒,益便用烈火焚燒山野沼澤的草木,飛禽走獸 於是四散而逃。大禹疏通九條河道,治理濟水、源水,引流入海; 挖掘汝水、漢水,疏通淮水、泅水,引流進入長江。這樣中國才 可以進行農業耕種。當時,禹八年在外,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前 都不進去,即便他想親自種地,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