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滕文公再次拜訪時孟子所引述的那些話,不外乎鼓勵他 要有實施仁政的勇氣罷了。因為,古往令來,不論是聖賢還是普 通人,本性都是善良的,聖賢能做到的,普通人經過努力也能做 得到。何況,滕國雖然小,但折算起來也有方圓五十里國土嘛,只 要是實施仁政,照樣可以治理成一個好的國家。
這就是孟子的苦心,無論大國小國,只要是有機會就抓住不 放,抓住宣揚自己的政治學說和治國方案。
上行下效的實例
【原文】
滕定公①薨②,世子謂然友③曰:「昔者孟子嘗與我言于于宋,于 心終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④,吾欲使子問于孟子,然後行事。」
然友之鄒⑤問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親喪,固所自盡(
6)也。曾子曰:“生,事 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可謂孝矣(
7)。’諸侯之禮,吾 未之學也;雖然,吾嘗聞之矣。三年之喪(
8),齊疏之服(
9),飦粥之 食(
10),自天子達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為三年之喪。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國(
11) 魯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 《志》(
12)曰:『喪祭從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謂然友曰:「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今也父兄百官不 我足也,恐其不能盡于大事,子為我問孟子!」 然友復之鄒問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聽于塚宰(
13), 歠(
14)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風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風,必偃(
15)。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誠在我。」
五月居廬(
16),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謂曰知。及至葬,四方 來觀之,顏色之戚,哭泣之哀,弔者大悅。
【註釋】
①滕定公:滕文公的父親。 ② 薨:死。古代稱侯王死叫 「薨」,唐代以後用於指二品以上官員死。③然友:人名,太子的老師. ④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喪、凶災之類。⑤之:至,到。鄒與滕相 距只有四十餘里,所以可以問後行事。(
6)自盡:盡自己最大的心力. (
7)曾子曰:這幾句話在《論語·為政》中是孔子對樊遲說的。(
8)三年 之喪:指子女為父母、臣下為君主守孝三年。(
9)齊(zi)疏之服:用粗 布做的縫邊的喪服。齊,指衣服縫邊。古代喪服叫做衰(CUT),不縫衣邊的 叫「斬衰」,縫衣邊的叫「齊衰」。(
10)飦(zhan);稠粥。粥:稀粥.這裡 是偏義複詞,指稀粥。(
11)宗國:魯、膝諸國的始封祖都是周文王的兒子, 而周公封魯,於行輩較長,所以其餘姬姓諸國都以魯為宗國。(
12)《志》: 記國家世系等的一種書。(
13)塚宰:官名。在君王居喪期間代理朝政. (
14)歠(Chuo):飲。(
15)君子之德………必偃:這幾句出自《論語·顏 淵》篇孔子的話。「尚」與「上」同;偃,倒下。(
16)五月居廬:居住在喪 廬中五個月。
【譯文】
滕定公死了,太子對老師然友說:「上次在宋國的時候孟子和 我談了許多,我記在心裡久久不忘。今天不幸父親去世,我想請 您先去請教孟子,然後才辦喪事。」
然友便到鄒國去向孟子請教。
孟子說:「好得很啊!父母的喪事本來就應該盡心竭力。曾子 說:『父母活着的時候,依照禮節侍奉他們;父母去世,依照禮節 安葬他們,依照禮節祭把他們,就可以叫做孝了。』諸侯的禮節, 我不曾專門學過,但卻也聽說過。三年的喪期,穿著粗布做的孝 服,喝稀粥。從天子一直到老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這樣的.」
然友回國報告了太子,太子便決定實行三年的喪禮。滕國的 父老官吏都不願意。他們說:「我們的宗國魯國的歷代君主沒有這 樣實行過,我們自己的歷代祖先也沒有這樣實行過,到了您這一 代便改變祖先的做法,這是不應該的。而且《志》上說過:『喪禮 祭祖一律依照祖先的規矩。』還說:『道理就在於我們有所繼承.』」
太子對然友說:‘我過去不曾做過什麼學問,只喜歡跑馬舞劍。 現在父老官吏們都對我實行三年喪禮不滿,恐怕我處理不好這件 大事,請您再去替我問問孟子吧!”
然友再次到鄒國請教孟子。 孟子說:「要堅持這樣做,不可以改變。孔子說過:『君王死 了,太子把一切政務都交給家事代理,自己每天喝稀粥。臉色深 黑,就臨孝子之位便哭泣,大小官吏沒有誰敢不悲哀,這是因為 太子親自帶頭的緣故。』在上位的人有什麼喜好,下面的人一定就 會喜好得更厲害。領導人的德行是風,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受 風吹,必然隨風倒。所以,這件事完全取決於太子。」
然友回國報告了太子。
太子說:「是啊,這件事確實取決於我。」
於是太子在喪廬中住了五個月,沒有頒佈過任何命令和禁令。 大小官吏和同族的人都很贊成,認為太子知禮。等到下葬的那一 天,四面八方的人都來觀看,太子面容的悲傷,哭泣的哀痛,使 前來弔喪的人都非常滿意。
【讀解】
領導人以身作則,上行下效是孔子反覆申說的一個話題,孟 子也同樣繼承了孔子的思想。他在本章裡所說的「君子之德,風 也;小人之德,草也。革尚之風,必愜。」正是孔子在《顏淵》裡 面說的“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修’的翻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