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金史 - 280 / 384
歷史類 / 脫脫 / 本書目錄
  

金史

第280頁 / 共384頁。

 大小:

 第280頁

朗讀:

朝廷以曦初附,恃中國為援,欲先取襄陽以為蜀漢屏蔽,乃詔右副元帥匡先攻襄陽,詔略曰:「陝西一面雖下四州,吳曦之降朕所經略。自大軍出境,惟卿所部力戰為多,方之前人無所愧謝。今南伐之事責成卿等,區區俘獲不足羡慕,果能為國建功,豈止一身榮寵,後世子孫,亦保富貴。」匡得詔,乃移兵趨襄陽。十二月,曦遣果州團練使郭澄、仙人關使任辛奉表及蜀地圖志、吳氏譜牒來上。

七年正月,召綱赴京師,以為陝西宣撫副使,進三階。還軍,吳曦遣郭澄進謝恩表、誓表、賀全蜀歸附三表,親王百官稱賀,朝廷以詔答之,並賜誓詔。郭澄朝辭,諭澄曰:「汝主效順,以全蜀歸附,朕甚嘉之。然立國日淺,恐宋兵侵軼,人心不安,凡有當行事務已委宣撫完顏綱移文計議。或有緊急,即差人就去講究。大定間,汝主嘗以事入覲,今亦多歲,朕嘉汝主之義,懷想不忘,欲得其繪像,如見其面。今已遣使封冊,俟回日附進。可以此意歸諭汝主。」詔以同知臨洮府事術虎高琪為封冊使,翰林直學士喬宇副之。詔高琪曰:「卿以邊面宣力,加之讀書,蜀人識卿威名,勿以財賄動心,失大國體。檢制隨去奉職,勿有違枉生事。」


  

頃之,宋安丙殺吳曦。上聞曦死,遣使責綱,詔曰:「曦之降,自當進據仙人關,以制蜀命,且為曦重。既不據關,復撤兵,使丙無所憚,是宜有今日也。」於是,詔贈曦太師,命德順州刺史完顏思忠招魂葬于水洛縣。以曦族兄端之子為曦後。詔諭陝西軍士,略曰:「汝等爰自去冬,出疆用命,擐披甲冑,冒涉艱險,直取山外數州,比之他軍實有勤效。界外屯駐日久,負勞苦,恩賞未行,有司申奏不明,以致如此。朕已令增給賞物,以酬爾勞。惟是餘賊未殄,猶須經略。眷我師徒,久役未解,深懷憫念,寤寐弗忘。汝等益思體國之忠,奮敵愾之勇,協心畢力,建立功勛;高爵厚祿,朕所不吝。」

宋人復陷階州、西和州,綱至鳳翔,詔徹五州之兵退保要害,五州之民願徙內地者厚撫集之。以近侍局直長為四川安慰使。蒲察貞撤黃牛戍,宋安丙乘之,連兵來襲,遂陷散關,鞏州鈐轄兀顏阿失死之。詔奪綱官一階,降兵部侍郎,權宣撫副使。遣戶部侍郎尼龐古懷忠按治綱以下將吏。懷忠未至陝西,綱、貞遣兵潛自昆谷西山養馬澗入,四面攻之,復取散關,斬宋將張統領、于團練。綱遣使奏捷,詔書獎諭,貞等釋不問。

八年,宋獻韓侂冑、蘇師旦首,詔以陝西關隘還之,宋罷兵。綱還京師。是歲,章宗崩,衛紹王即位,除陝西路按察使,累官尚書左丞。至寧元年,綱行省事于縉山,徒單鎰使人謂綱曰:「高琪駐兵縉山甚得人心,士皆思奮,與其行省親往,不若益兵為便。」綱不聽。徒單鎰復使人止之曰:「高琪措畫已定,彼之功即行省之功。」綱不從。綱至縉山,遂大敗。

胡沙虎斬關入中都,遷衛紹王于衛邸,命綱子安和作家書,使親信人召綱。綱至,囚之憫忠寺,明日,押至市中,使張霖卿數以失四川、敗縉山之事,殺之。

貞祐四年,綱子權復州刺史安和上書訟父冤,略曰:「先臣綱在章宗時,招懷西羌青宜可等十八部族,取宋五州,吳曦以全蜀歸朝。胡沙虎無故見殺,奪其官爵。」詔下尚書省議:「謹按元年詔書雲,胡沙虎屢害良將,正謂綱輩也。」乃追復尚書左丞。弟定奴。

定奴與兄綱俱知名,充護衛,除平涼府判官,累官同知真定府。從平章政事仆散揆伐宋,加平南虎威將軍。兵罷,遷河南東路副統軍,三遷武勝軍節度使,入為右副點檢。大安二年,遷元帥右都監,救西京,改震武軍節度使。元帥奧屯襄敗績,定奴坐失期及不以軍敗實奏,降河州防禦使。遷鎮西軍節度使、河東北路按察轉運使。宣宗即位,改知歸德府。貞祐二年,改知河南府,兼河南副統軍。尋遷河南統軍使,兼昌武軍節度使。請內外五品以上舉能幹之士充河北州縣官。改簽樞密院事、殿前都點檢、兼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復為簽樞密院事、行院事兼知歸德府事,改兼武寧軍節度使,行院于徐州。召為刑部尚書、參知政事。興定三年,薨。

贊曰:章宗伐宋之役,三易主帥,兵家所忌也。宋不知乘此以為功,猶曰有人焉?韓侂冑心強智疏,蘇師旦謀淺任大,函首燕、薊,南北皆曰賊臣,何哉?完顏匡、完顏綱皆泰和終功之臣,然匡隳忠於大安,綱罔難於至寧,富貴之惑人,乃如此邪?





列傳第三十七

列傳第三十七


  
○徒單鎰 賈鉉 孫鐸 孫即康 李革

徒單鎰本名按出,上京路速速保子猛安人。父烏輦,北京副留守。鎰穎悟絶倫,甫七歲,習女直字。大定四年,詔以女直字譯書籍。五年,翰林侍講學士徒單子溫進所譯《貞觀政要》、《白氏策林》等書。六年,復進《史記》、《西漢書》,詔頒行之。選諸路學生三十餘人,令編修官溫迪罕締達教以古書,習作詩、策。鎰在選中,最精詣,遂通契丹大小字及漢字,該習經史。久之,樞密使完顏思敬請教女直人舉進士,下尚書省議。奏曰:「初立女直進士科,且免鄉、府兩試,其禮部試、廷試,止對策一道,限字五百以上成。在都設國子學,諸路設府學,並以新進士充教授,士民子弟願學者聽。歲久,學者當自眾,即同漢人進士三年一試。」從之。十三年八月,詔策女直進士,問以求賢為治之道。侍御史完顏蒲涅、太常博士李晏、應奉翰林文字阿不罕德甫、移刺傑、中都路都轉運副使奚釭考試鎰等二十七人及第。鎰授兩官,余授一官,上三人為中都路教授,四名以下除各路教授。十五年,詔譯諸經,著作佐郎溫迪罕締達、編修官宗璧、尚書省譯史阿魯、吏部令史楊克忠譯解,翰林修撰移刺傑、應奉翰林文字移刺履講究其義。鎰自中都路教授選為國子助教。左丞相紇石烈良弼嘗到學中與鎰談論,深加禮敬。丁母憂,起複國史院編修官。

世宗嘗問太尉完顏守道曰:「徒單鎰何如人也?」守道對曰:「有材力,可任政事。」上曰:「然,當以劇任處之。」又曰:「鎰容止溫雅,其心平易。」久之,兼修起居注,累遷翰林待制,兼右司員外郎。獻《漢光武中興賦》,世宗大悅曰:「不設此科,安得此人。」

章宗即位,遷左諫議大夫,兼吏部侍郎。明昌元年,為御史中丞。無何,拜參知政事,兼修國史。鎰言:「人生有欲,不限以制,則侈心無極。今承平日久,當慎行此道,以為經久之治。」章宗鋭意于治平,鎰上書,其略曰:「臣竊觀唐、虞之書,其臣之進言于君曰『戒哉』,『懋哉』,曰『籲』,曰『都』。既陳其戒,復導其美。君之為治也,必曰:『稽于眾,捨己從人』。既能聽之,又能行之,又從而興起之。君臣上下之間相與如此。陛下繼興隆之運,撫太平之基,誠宜稽古崇德,留意于此,無因物以好惡喜怒,無以好惡喜怒輕忽小善,不恤人言。夫上下之情有通塞,天地之運有否泰。唐陸贄嘗陳隔塞之九弊,上有其六,下有其三。陛下能慎其六,為臣子者敢不慎其三哉!上下之情既通,則大綱舉而群目張矣。」進尚書右丞,修史如故。

三年,罷為橫海軍節度使,改定武軍節度使,知平陽府事。先是,鄭王永蹈判定武軍,鎬王永中判平陽府,相繼得罪,連引者眾,上疑其有黨,或命節度定武,繼又知平陽焉。改西京留守。承安三年,改上京留守。五年,上問宰臣:「徒單鎰與宗浩孰優?」平章政事張萬公對曰:「皆才能之士,鎰似優者。鎰有執守,宗浩多數耳。」上曰:「何謂多數?」萬公曰:「宗浩微似趨合。」上曰:「卿言是也。」頃之,鎰拜平章政事,封濟國公。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