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遼史 - 59 / 163
歷史類 / 脫脫 / 本書目錄
  

遼史

第59頁 / 共163頁。

 大小:

 第59頁

朗讀:

儀坤州,啟聖軍,節度。本契丹右大部地。應天皇后建州。回鶻糯思居之,至四世孫容我梅裡,生應天皇后述律氏,適太祖。太祖開拓四方,平渤海,後有力焉。俘掠有伎藝者多歸帳下,謂之屬珊。以所生之地置州。州建啟聖院,中為儀寧殿,太祖天皇帝、應天地皇后銀像在焉。隷長寧宮。統縣一:

廣義縣。本回鶻部牧地。應天皇后以四征所俘居之,因建州縣。統和八年,以諸宮提轄司戶置來遠縣,十三年併入。戶二千五百。


  

龍化州,興國軍,下,節度。本漢北安平縣地。契丹始祖奇首可汗居此,稱龍庭。太祖於此建東樓。唐天復二年,太祖為迭烈部夷離,破代北,遷其民,建城居之。明年,伐女直,俘數百戶實焉。天元年,增修東城,制度頗壯麗。十三年,太祖於城東金鈴岡受尊號曰大聖大明天皇帝,建元神冊。天顯元年,崩于東樓。太宗升節度。隷彰愍宮,兵事屬北路女直兵馬司。刺史州一,未詳。統縣一:

龍化縣。太祖東伐女直,南掠燕、薊,所俘建城置邑。戶一千。

降聖州,開國軍,下,刺史。本大部落東樓之地。太祖春月行帳多駐此。應天皇后夢神人金冠素服,執兵仗,貌甚豐美,異獸十二隨之。中有黑兔躍入後懷,因而有娠,遂生太宗。時黑雲覆帳,火光照室,有聲如雷,諸部異之。穆宗建州。四面各三十里,禁樵採放牧。先屬延昌宮,後隷彰愍宮。統縣一:

永安縣。本龍原府慶州縣名。太祖平渤海,破懷州之永安,遷其人置寨於此,建縣。戶八百。

饒州,匡義軍,中,節度。本唐饒樂府地。貞觀中置松漠府。太祖完葺故壘。有潢河、長水濼、沒打河、青山、大福山、松山。隷延慶宮。統縣三:

長樂縣。本遼城縣名。太祖伐渤海,遷其民,建縣居之。戶四千,內一千戶納鐵。

臨河縣。本豐永縣人,<二六>太宗分兵伐渤海,遷於潢水之曲。戶一千。

安民縣。太宗以渤海諸邑所俘雜置。戶一千。

頭下軍州<二七>

頭下軍州,皆諸王、外戚、大臣及諸部從征俘掠,或置生口,各團集建州縣以居之。橫帳諸王、國舅、公主許創立州城,自餘不得建城郭。朝廷賜州縣額。其節度使朝廷命之。刺史以下皆以本主部曲充焉。官位九品之下及井邑商賈之家,征稅各歸頭下;唯酒稅課納上京鹽鐵司。

徽州,宣德軍,節度。景宗女秦晉大長公主所建。媵臣萬戶,在宜州之北二百里,因建州城。北至上京七百里。節度使以下,皆公主府署。戶一萬。

成州,長慶軍,節度。聖宗女晉國長公主以上賜媵臣戶置。在宜州北一百六十里,因建州城。北至上京七百四十里。戶四千。

懿州,廣順軍,節度。聖宗女燕國長公主以上賜媵臣戶置。在顯州東北二百里,因建州城。西北至上京八百里。戶四千。

渭州,高陽軍,節度。駙馬都尉蕭昌裔建。尚秦國王隆慶女韓國長公主,<二八>以所賜媵臣建州城。顯州東北二百五十里。遼制,皇子嫡生者,其女與帝女同。戶一千。

壕州。國舅宰相南征,俘掠漢民,居遼東西安平縣故地。在顯州東北二百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二十里。戶六千。

原州。本遼東北安平縣地。顯州東北三百里。國舅金德俘掠漢民建城。西北至上京八百里。戶五百。

福州。國舅蕭寧建。南征俘掠漢民,居北安平縣故地。在原州北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八十里。戶三百。

橫州。國舅蕭克忠建。部下牧人居漢故遼陽縣地,因置州城。在遼州西北九十里,西北至上京七百二十里。有橫山。戶二百。

鳳州。稿離國故地,渤海之安寧郡境,南王府五帳分地。在韓州北二百里,西北至上京九百里。戶四千。<二九>

遂州。本高州地,南王府五帳放牧於此。在檀州西二百里,西北至上京一千里。戶五百。

豐州。本遼澤大部落,遙輦氏僧隱牧地。北至上京三百五十里。戶五百。

順州。本遼隊縣地。橫帳南王府俘掠燕、薊、順州之民,建城居之。在顯州東北一百二十里,西北至上京九百里。戶一千。

閭州。羅古王牧地,近醫巫閭山。在遼州西一百三十里,西北至上京九百五十里。戶一千。

松山州。本遼澤大部落,橫帳普古王牧地。有松山。北至上京一百七十里。戶五百。

豫州。橫帳陳王牧地。南至上京三百里。戶五百。

寧州。本大賀氏勒得山,橫帳管寧王放牧地。在豫州東八十里,西南至上京三百五十里。戶三百。

邊防城

遼國西北界防邊城,因屯戍而立,務據形勝,不資丁賦。具列如左:

靜州,觀察。本泰州之金山。天慶六年升。

鎮州,建安軍,節度。本古可敦城。統和二十二年皇太妃奏置。<三○>選諸部族二萬餘騎充屯軍,專捍禦室韋、羽厥等國,凡有征討,不得抽移。渤海、女直、漢人配流之家七百餘戶,分居鎮、防、維三州。東南至上京三千餘裡。

維州,刺史。

防州,刺史。

河董城。本回鶻可敦城,語訛為河董城。久廢,遼人完之以防邊患。高州界女直常為盜,劫掠行旅,遷其族於此。東南至上京一千七百里。

靜邊城。本契丹二十部族水草地。北鄰羽厥,每入為盜,建城,置兵千餘騎防之。東南至上京一千五百里。

皮被河城。地控北邊,置兵五百於此防托。<三一>皮被河出回紇北,東南經羽厥,入臚河,沿河董城北,東流合沱漉河,入于海。南至上京一千五百里。

招州,綏遠軍,刺史。開泰三年以女直戶置。隷西北路招討司。

塔懶主城。<三二>大康九年置。在臚河。

※校勘記

一:十六州按紀會同元年十一月,十六州內有瀛、莫,無營、平。考異謂遼得瀛、莫後未久旋失,後人因以營、平計入十六州,蓋相沿之誤。

二:天梯蒙國別魯等三山蒙國二字原脫,據卷一一六國語解補。


  
三:禦河按大典七七○二作枯河。

四:他魯河按游幸表作撻魯河。

五:鴛鴦湖按紀、傳及游幸表並作鴛鴦濼。

六:火神澱火,原誤「大」。據通考三四六及國志四、五、六、一三各卷改。

七:兔兒山按營衛志中作吐兒山。

八:鑿山按大典七七○作鑒山。

九:轄軍府州城二十五按「二十五」與下文所列軍、府、州、城實數不合。

一○:五鸞鸞,原作「鑾」。按本紀中凡五見,並作鸞,據改。

一一:致祭按大典七七○二作致敬。

一二:南曰順陽曰南福按順陽大典作順歸。「曰南福」三字,原舛在「曰西雁兒」下,大典引同,據上下文改。

一三:貝聖尼寺貝,南、北及乾隆殿本並作「具」,大典七七○二亦作「具」。道光殿本改作「有」。

一四:中京正北八十里至松山館按富弼行程錄,由中京至臨都館、官窯館,再至松山館,為一百九十里。

一五:唐於契丹嘗置饒樂州州字原脫,據國志二四補。

一六:涼澱按紀天顯四年六月、八月以下及游幸表並作涼陘。

一七:祖州天成軍至右八部世沒裡地天成軍,大典同。太祖紀、太宗紀、聖宗紀並作天城軍。「右八部」,疑當作右大部。營衛志中阻午可汗二十部中有右大部,下文儀坤州亦有右大部之名。

一八:于越王述魯述魯,皇子表作述瀾,釋魯字。

一九:天贊中從太祖破扶餘城按紀,破扶餘城在天顯元年正月。

二○:慶州玄寧軍按紀大康十年十二月,改慶州大安軍曰興平。玄寧應是大安以前或興平以後軍號。

二一:在州二百里州下疑脫方位字。

二二:遼北大王撥剌占為牧按牧下應有「地」或「場」字,文意始完。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