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下 - 32 / 550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 記錄本頁面 我的閱讀標記

舊唐書 下

第32頁 / 共550頁。

證聖元年,召拜洛州長史,尋加銀青光祿大夫,封石泉縣男。萬歲登封元年,轉并州長史,封琅邪縣男。未行,遷鸞台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俄轉鳳閣侍郎,依舊知政事。

神功元年七月,清邊道大總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凱還,欲以是月詣闕獻俘。內史王及善以為將軍入城,例有軍樂,既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請備而不奏。方慶奏曰:「臣按禮經,但有忌日,而無忌月。晉穆帝納後,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時持疑不定。下太常,禮官荀訥議稱:『禮只有忌日,無忌月。若有忌月,即有忌時、忌歲,益無理據。』當時從訥所議。軍樂是軍容,與常不等,臣謂振作於事無嫌。」則天從之。則天嘗幸萬安山玉泉寺,以山逕危懸,欲禦腰輿而上。方慶諫曰:「昔漢元帝嘗祭廟,出便門,禦樓船,光祿勛張猛奏曰:『乘船危,就橋安。』元帝乃從橋,即前代舊事。今山徑危險,石路曲狹,上瞻駭目,下視寒心,比于樓船,安危不等。陛下蒸人父母,奈何踐此畏涂?伏望停輿駐蹕。」則天納其言而止。是歲,改封石泉子。


  

時有制,每月一日于明堂行告朔之禮。司禮博士闢閭仁諝奏議,其略曰:「經史正文,無天子每月告朔之事,唯《禮記玉藻》云:『天子聽朔于南門之外。』其每月告朔者,諸侯之禮也。臣謹按《禮論》及《三禮義宗》、《江都集禮》、《貞觀禮》、《顯慶禮》及《祠令》,無天子每月告朔之事。若以為無明堂故無告朔之禮,有明堂即合告朔,則周、秦有明堂而無天子每月告朔之事。臣等參求,既無其禮,不可習非,以天子之尊而用諸侯之禮。」方慶又奏議,其略曰:「明堂,天子布政之宮也。謹按《谷梁傳》云:『閏者,附月之餘日,天子不以告朔。』『非禮也。閏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人之道,於是乎在矣。不告閏朔,棄時政也。』臣據此文,則天子閏月亦告朔矣。寧有他月而廢其禮乎?先儒舊說,天子行事,一年十八度入明堂矣。大享不問卜,一入也;每月告朔,十二入也;四時迎氣,四入也;巡狩之年,一入也。今禮官議唯歲首一入耳,與先儒既異,在臣不敢同。宋朝何承天纂集其文,以為《禮論》,雖加編次,事則闕如。梁代崔靈恩撰《三禮義宗》,但捃摭前儒,因循故事而已。隋煬帝命學士撰《江都集禮》,只抄撮舊禮,更無異文。《貞觀》、《顯慶禮》及《祠令》不言告朔者,蓋為歷代不傳,所以其文乃闕。各有緣由,不足依據。今禮官引為明證,在臣誠實有疑。」則天又令春官廣集眾儒,取方慶、仁諝所奏議,以定得失。時成均博士吳揚善、太學博士郭山惲等奏:「按《周禮》及《三傳》,皆有天子告朔之禮,秦滅《詩》、《書》,由是告朔禮廢。望依方慶議。」有制從之。

則天以方慶家多書籍,嘗訪求右軍遺蹟。方慶奏曰:「臣十代從伯祖羲之書,先有四十餘紙,貞觀十二年,太宗購求,先臣並已進之。唯有一卷見今在。又進臣十一代祖導、十代祖洽、九代祖珣、八代祖曇首、七代祖僧綽、六代祖仲寶、五代祖騫、高祖規、曾祖褒,並九代三從伯祖晉中書令獻之已下二十八人書,共十捲。」則天禦武成殿示群臣,仍令中書舍人崔融為《寶章集》,以敘其事,復賜方慶,當時甚以為榮。

方慶又舉:「令杖『期喪、大功未葬,不預朝賀;未終喪,不預宴會。』比來朝官不遵禮法,身有哀容,陪預朝會,手舞足蹈,公違憲章,名教既虧,實玷皇化。伏望申明令式,更禁斷。」從之。方慶漸以老疾,乞從閒逸,乃授麟台監修國史。及中宗立為東宮,方慶兼檢校太子左庶子。

聖歷二年一日,則天欲季冬講武,有司稽緩,延入孟春。方慶上疏曰:「謹按《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天子命將帥講武,習射禦角力。』此乃三時務農,一時講武,以習射禦,角校才力,蓋王者常事,安不忘危之道也。『孟春之月,不可以稱兵。』兵者,甲冑干戈之總名。兵金性,克木,春盛德在木,而舉金以害盛德,逆生氣。『孟春行冬令,則水潦為敗,雪霜大摯,首種不入。』蔡邕《月令章句》云:『太陰新休,少陽尚微,而行冬令以導水氣,故水潦至而敗生物也。雪霜大摯,折陽者也。太陰乾時,雨雪而霜,故大傷首種。首種,謂宿麥也,麥以秋種,故謂之首種。入,收也,春為沍寒所傷,故至夏麥不成長也。』今孟春講武,是行冬令,以陰政犯陽氣,害發生之德。臣恐水潦敗物,霜雪損稼,夏麥不登,無所收入也。伏望天恩不違時令,至孟冬教習,以順天道。」手制答曰:「比為久屬太平,多歷年載,人皆廢戰,並悉學文。今者用整兵威,故令教習。卿以春行冬令,則水潦為敗,舉金傷木,則便害發生。循覽所陳,深合典禮,若違此請,乃月令虛行。佇啟直言,用依來表。」是歲,正授太子左庶子,封石泉公,余並如故,俸料同職事三品,兼侍皇太子讀書。方慶又上言:「謹按史籍所載,人臣與人主言及上表,未有稱皇太子名者。當為太子皇儲,其名尊重,不敢指斥,所以不言。晉尚書仆射山濤啟事,稱皇太子而不言名。濤中朝名士,必詳典故,其不稱名,應有憑準。朝官尚猶如此,宮臣歸則不疑。今東宮殿及門名,皆有觸犯,臨事論啟,迴避甚難。孝敬皇帝為太子時,改弘教門為崇教門;沛王為皇太子,改崇賢館為崇文館。皆避名諱,以遵典禮。此即成例,足為軌模。伏望天恩因循舊式,付司改換。」制從之。


  

長安二年五月卒,贈袞州都督,謚曰貞。中宗即位,以宮僚之舊,追贈吏部尚書。方慶博學好著述,所撰雜書凡二百餘卷。尤精《三禮》,好事者多詢訪之。每所酬答,咸有典據,故時人編次,名曰《禮雜答問》。聚書甚多,不減秘閣,至于圖畫,亦多異本。諸子莫能守其業,卒後尋亦散亡。長子光輔,開元中官至潞州刺史。少子晙,工書知名,尤善琴棋,而性多嚴整,官至殿中侍御史。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