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301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301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301頁

朗讀:

荊州江陵府 隋為南郡。武德初,蕭銑所據。四年,平銑,改為荊州,領江陵、枝江、長林、安興、石首、松滋、公安七縣。五年,荊州置大總管,管荊、辰、朗、澧、東松、沈、基、復、巴、睦、崇、硤、平等十三州,統潭、桂、交、循、夔、高、康、欽、尹九州。六年,改平州為玉州,改巴州為岳州。七年,廢基州入郢州。其年,改大總管為大都督,督荊、辰、澧、朗、東松、岳、硤、玉八州,仍統潭、桂、交、夔、高、欽、尹等七州。其沈、復、睦、崇四州,循、康二州都督並不統。八年,廢玉州,以當陽縣來屬。貞觀元年,廢郢州,以章山來屬。二年,降為都督府,惟督前七州而已。其桂、潭等七州,不統也。八年,廢東松州入硤州,又省章山入長林。十年,辰州改隷黔州。都督硤、澧、朗、岳四州,都督從三品。荊州領江陵、枝江、當陽、長林、安興、石首、松滋、公安等八縣。龍朔二年,升為大都督,督硤、岳、復、郢四州。天寶元年,改為江陵郡。乾元元年三月,復為荊州大都督府。自至德後,中原多故,襄、鄧百姓,兩京衣冠,盡投江、湘,故荊南井邑,十倍其初,乃置荊南節度使。上元元年九月,置南都,以荊州為江陵府,長史為尹,觀察、制置,一准兩京。以舊相呂諲為尹,充荊南節度使,領澧、朗、硤、夔、忠、歸、萬等八州,又割黔中之涪,湖南之岳、潭、衡、郴、邵、永、道、連八州,增置萬人軍,以永平為名。二年,置長寧縣于郭內,與江陵並治。其年,省枝江縣入長寧。至德二年,江陵尹衛伯玉以湖南闊遠,請于衡州置防禦使。自此,八州置使,改屬江南西道。舊領縣八,戶一萬二百六十,口四萬九百五十八。天寶領縣七,戶三萬一百九十二葉四萬八千一百四十九。在京師東南一千七百三十里,至東都一千三百一十五里。

江陵 漢縣,南郡治所也。故楚都之郢城,今縣北十里紀南城是也。後治于郢,在縣東南。今治所,晉桓溫所築城也


  

長寧 上元元年,分江陵縣置,治郭下。二年,又廢枝江併入

當陽 漢縣,屬南郡。武德四年,于縣置平州,領當陽、臨沮二縣。六年,改屬玉州。又省臨沮入當陽,屬荊州

長林 晉分編縣置長林縣,以其有櫟林長阪故也。武德四年,于縣東北百二十里置基州及章山縣。七年,廢基州,以章山屬郢州。州廢,屬荊州。八年,省入長林

石首 漢華容縣,屬南郡。武德四年,分華容縣置,取縣北石首山為名。舊治石首山,顯慶元年,移治陽支山下

松滋 漢高城縣地,屬南郡。松滋,亦漢縣名。屬廬江郡。晉時松滋縣人避亂至此,乃僑立松滋縣,因而不改

公安 吳孱縣地。漢末左將軍劉備,自襄陽來鎮此,時號左公,乃改名公安。

硤州下 隋夷陵郡。武德四年,平蕭銑,置硤州,領夷陵、夷道、遠安三縣。貞觀八年,廢東松州,以宜都、長陽、巴山三縣來屬。其年,省夷道入宜都。九年,自下牢鎮移治陸抗故壘。天寶元年,改為夷陵郡。乾元元年,復為硤州。舊領縣五,戶四千三百,口一萬七千一百二十七。天寶,戶八千九十八,口四萬五千六十六。在京師東南一千八百八十八里,至東都一千六百四十六里。

夷陵 漢縣,屬南郡。有夷山在西北,因為名。蜀置宜都郡。梁改為宜州,後魏改為拓州,又改為硤州。隋縣治石皋城。武德四年,移治夷陵府。貞觀九年,移治陸抗故壘

宜都 漢夷道縣,屬南郡。陳改為宜都,隋改為宜昌,屬荊州。武德二年,置江州,領宜昌一縣,尋改為宜都。六年,改江州為東松州。八年,廢睦州。以長陽、巴山來屬。貞觀八年,廢東松州,盡以三縣屬硤州

長陽 漢佷山縣,屬武陵郡。隋改為長陽,以溪水為名。隋屬荊州,武德四年,置睦州,領長陽、巴山二縣。八年,廢睦州,以二縣屬東松州。貞觀八年,屬硤州

遠安 漢臨沮縣地,屬南郡。晉改高安縣。後周改為遠安,屬硤州

巴山 隋分佷山縣置巴山縣。武德二年,置江州,領巴山、鹽水二縣。四年,廢江州及鹽水縣,以巴山屬睦州。八年,屬東松州。貞觀八年,屬硤州。

歸州 隋巴東郡之秭歸縣。武德二年,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分置歸州。三年,分秭歸置興山縣,治白帝城。天寶元年,改為巴東郡。乾元元年,復為歸州。舊領縣三,戶三千五百三十一,口二萬一十一。天寶,戶四千六百四十五,口二萬三千四百二十七。在京師南二千二百六十八里,至東都一千八百四十三里。

秭歸 漢縣,屬南郡。魏改為臨江郡。吳、晉為建平郡。隋屬巴東郡。武德二年,置歸州。


  
巴東 漢巫縣地,屬南郡。周置樂鄉縣,隋改為巴東縣

興山 武德三年,分秭歸縣置。舊治高陽城,貞觀十七年,移治太清鎮,天授二年,移治古夔子城。

夔州下 隋巴東郡。武德元年,改為信州。領人復、巫山、雲安、南浦、梁山、大昌、武寧七縣。二年,以武寧、南浦、梁山屬浦州。又改信州為夔州,仍置總管,管夔、硤、施、業、浦、涪、渝、谷、南、智、務、黔、克、思、巫、平十九州。八年,以浦州之南浦、梁山來屬。九年,又以南浦、梁山屬浦州。貞觀十四年,為都督府,督歸、夔、忠、萬、涪、渝、南七州。後罷都督府。天寶元年,改為雲安郡。至德元年,于雲安置七州防禦使。乾元元年,復為夔州。二年,刺史唐論請升為都督府。尋罷之。舊領縣四,戶七千八百三十,口三萬九千五百五十。天寶,戶一萬五千六百二十九,口六萬五十。在京師南二千四百四十三里,至東都二千一百七十五里。

奉節 漢魚復縣,屬巴郡,今縣北三里赤甲城是也。梁置信州,周為永安郡,隋為巴東郡,仍改為人復縣。貞觀二十三年,改為奉節

雲安 漢朐縣,屬巴郡。故城曰萬戶城。縣西三十里,有鹽官

巫山 漢巫縣,屬南郡。隋加「山」字,以巫山硤為名。舊治巫子城

大昌 晉分巫、秭歸縣置建昌縣,又改為大昌。隋不改。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