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舊唐書 上 - 218 / 455
歷史類 / 劉昫 / 本書目錄
  

舊唐書 上

第218頁 / 共455頁。

 大小:

 第218頁

朗讀:

光宅元年九月,高宗廟樂,以《鈞天》為名。中宗廟樂,奏《太和》之舞。開元六年十月敕,睿宗廟奏《景雲》之舞。二十九年六月 ,太常奏:「準十二年東封太山日所定雅樂,其樂曰《元和》六變,以降天神。《順和》八變,以降地祇。皇帝行,用《太和》之樂。其封太山也,登歌、奠玉幣,用《肅和》之樂;迎俎,用《雍和》之樂;酌獻、飲福,用《壽和》之樂;送文、迎武,用《舒和》之樂;亞獻、終獻,用《凱安》之樂;送神,用夾鐘宮《元和》之樂。神社首也,送神用林鐘宮《順和》之樂。享太廟也,迎神用《永和》之樂;獻祖宣皇帝酌獻用《光大》之舞,懿祖光皇帝酌獻用《長髮》之舞,太祖景皇帝酌獻用《大政》之舞,世祖元皇帝酌獻用《大成》之舞,高祖神堯皇帝酌獻用《大明》之舞,太宗文皇帝酌獻用《崇德》之舞,高宗天皇大帝酌獻用《鈞天》之舞,中宗孝和皇帝酌獻用《太和》之舞,睿宗大聖貞皇帝酌獻用《景雲》之舞;徹豆,用《雍和》之舞;送神,用黃鐘宮《永和》之樂。臣以樂章殘缺,積有歲時。自有事東巡,親謁九廟,聖情慎禮,精祈感通,皆祠前累日考定音律,請編入史冊,萬代施行。」下制曰:「王公卿士,爰及有司,頻詣闕上言,請以『唐樂』為名者,斯至公之事,朕安得而辭焉。然則《大咸》、《大韶》、《大濩》、《大夏》,皆以大字表其樂章,今之所定,宜曰《大唐樂》。」皇祖弘農府君至高祖大武皇帝六廟,貞觀中已詔顏師古等定樂章舞號。洎今太常寺又奏有司所定獻祖宣皇帝至睿宗聖貞皇帝九廟酌獻用舞之號。

天寶元年四月,命有司定玄元皇帝廟告享所奏樂,降神用《混成》之樂,送神用《太一》之樂。寶應二年六月,有司奏:玄宗廟樂請奏《廣運》之舞 ,肅宗廟樂請奏《惟新》之舞。大曆十四年,代宗廟樂請奏《保大》之舞。永貞元年十月,德宗廟樂請奏《文明》之舞。元和元年,順宗廟樂請奏《大順》之舞。元和十五年,憲宗廟樂請奏《象德》之舞。穆宗廟樂請奏《和寧》之舞。敬宗廟樂請奏《大鈞》之舞。文宗廟樂請奏《文成》之舞。武宗廟樂請奏《大定》之舞。


  

貞觀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陣之曲。太宗謂侍臣曰:「朕昔在籓,屢有征討,世間遂有此樂 ,豈意今日登于雅樂。然其發揚蹈厲,雖異文容,功業由之,致有今日,所以被于樂章,示不忘于本也。」尚書右仆射封德彞進曰:「陛下以聖武戡難,立極安人,功成化定,陳樂象德,實弘濟之盛烈,為將來之壯觀。文容習儀,豈得為比。」太宗曰:「朕雖以武功定天下,終當以文德綏海內。文武之道,各隨其時,公謂文容不如蹈厲,斯為過矣。」德彞頓首曰:「臣不敏,不足以知之。」其後令魏徵、虞世南、褚亮、李百藥改制歌辭,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執戟,以象戰陣之法焉。六年,太宗行幸慶善宮,宴從臣于渭水之濱,賦詩十韻。其宮即太宗降誕之所。車駕臨幸,每特感慶,賞賜閭裡,有同漢之宛、沛焉。於是起居郎呂才以御製詩等於樂府,被之管弦,名為《功成慶善樂》之曲,令童兒八佾,皆進德冠、紫袴褶,為《九功》之舞。冬至享宴,及國有大慶,與《七德》之舞皆奏于庭。七年,太宗制《破陣舞圖》:左圓右方,先偏後伍,魚麗鵝貫,箕張翼舒,交錯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戰陣之形。令呂才依圖教樂工百二十人,被甲執戟而習之。凡為三變,每變為四陣,有來往疾徐擊刺之象,以應歌節,數日而就,更名《七德》之舞。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觀者見其抑揚蹈厲,莫不扼腕踴躍,凜然震竦。武臣列將咸上壽云:「此舞皆是陛下百戰百勝之形容。」群臣咸稱萬歲。蠻夷十餘種自請率舞,詔許之,久而乃罷。十四年,有景雲見,河水清。張文收採古《硃雁》、《天馬》之義,制《景雲河清歌》,名曰宴樂,奏之管弦,為諸樂之首,元會第一奏者是也。

永徽二年十一月,高宗親祀南郊,黃門侍郎宇文節奏言:「依儀,明日朝群臣,除樂懸 ,請奏《九部樂》。」上因曰:「《破陣樂舞》者,情不忍觀,所司更不宜設。」言畢,慘愴久之。顯慶元年正月,改《破陣樂舞》為《神功破陣樂》。二年,太常奏《白雪》琴曲。先是,上以琴中雅曲,古人歌之,近代已來,此聲頓絶,雖有傳習,又失宮商,令所司簡樂工解琴笙者修習舊曲。至是太常上言曰:「臣謹按《禮記》、《家語》云:舜彈五弦之琴,歌《南風》之詩。是知琴操曲弄,皆合于歌。又張華《博物誌》云:『《白雪》是大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曲名。』又楚大夫宋玉對襄王云:『有客于郢中歌《陽春白雪》,國中和者數十人。』是知《白雪》琴曲,本宜合歌,以其調高,人和遂寡。自宋玉以後,迄今千祀,未有能歌《白雪曲》者。臣今準敕,依于琴中舊曲,定其宮商,然後教習,併合于歌。輒以御製《雪詩》為《白雪》歌辭。又按古今樂府,奏正曲之後,皆別有送聲,君唱臣和,事彰前史。輒取侍臣等奉和雪詩以為送聲,各十六節,今悉教訖,並皆諧韻。」上善之,乃付太常編於樂府。六年二月,太常丞呂才造琴歌《白雪》等曲,上制歌辭十六首,編入樂府。六年三月,上欲伐遼,于屯營教舞,召李義府、任雅相、許敬宗、許圉師、張延師、蘇定方、阿史那忠、于闐王伏闍、上官儀等,赴洛城門觀樂。樂名《一戎大定樂》。賜觀樂者雜彩有差。麟德二年十月,制曰:「國家平定天下,革命創製,紀功旌德,久被樂章。今郊祀四懸,猶用干戚之舞,先朝作樂,韜而未伸。其郊廟享宴等所奏宮懸,文舞宜用《功成慶善》之樂,皆著履執拂,依舊服袴褶、童子冠。其武舞宜用《神功破陣》之樂,皆被甲持戟,其執纛之人,亦著金甲。人數並依八佾,仍量加簫、笛、歌鼓等,並于懸南列坐,若舞即與宮懸合奏。其宴樂內二色舞者,仍依舊別設。」上元三年十一月敕:「供祠祭《上元舞》,前令大祠享皆將陳設。自今已後,圓丘方澤,大廟祠享,然後用此舞,餘祭並停。」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