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政元年,兼雍州牧。及周宣營建東京,以熾為京洛營作大監,宮苑制度,皆取決焉。大象初,改食樂陵縣,邑戶如舊。隋文帝入輔政,停洛陽宮作,熾請入朝。屬尉遲迥舉兵,熾乃移入金墉,與洛州刺史、平涼公元亨同心固守,仍權行洛陽鎮事。相州平,熾方入朝。屬文帝初為相國,百僚皆勸進,自以累世受恩,遂不肯署箋,時人綿高其節。及帝踐極,拜太傅,加殊禮,贊拜不名。開皇四年八月薨,時年七十八。贈八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謚曰恭。
熾事親孝,奉諸兄以悌順聞。及其望位隆重,而子孫皆處列位,遂為當時盛族。
子茂嗣。茂有弟十三人,恭、威最知名。
恭位至大將軍。從周武平齊,封贊國公,除西兗州總管,以罪賜死。
熾兄善,以中軍大都督、南城公從魏孝武西遷,仕至太仆、衛尉卿、汾北華瀛三州刺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永鄜縣公,謚曰忠。子榮定嗣。
榮定沉深有器局,容貌魁偉,美鬚髯,便弓馬。初為魏文帝千牛備身,周文帝見而奇之,授平東將軍,賜爵宜君縣子。後從周文與齊人戰于北芒,周師不利,榮定與汝南公宇文神慶帥精騎擊卻齊師。以功拜上儀同。尋復以軍功進位開府。襲爵永鄜縣公,除忠州刺史。從平齊,加上開府,拜前將軍、佽飛中大夫。
其妻,則隋文帝長姊安成長公主也,文帝少與之情契甚厚。榮定亦知帝有人君之表,尤相推結。及帝作相,領左右宮伯,使鎮守天台,總統露門內兩廂仗衛,常宿禁中。遇尉遲迥初平,朝廷頗以山東為意,拜榮定為洛州總管以鎮之。前後賜縑四千匹、西涼女樂一部。及受禪,來朝,賜馬三百匹、部曲八十戶遣之。坐事除名。公主曰:「天子姊乃作田舍兒妻!」上不得已,尋拜右武候大將軍。上數幸其第,恩錫甚厚,每令尚食局日供羊一口,珍味稱是。以佐命功,拜上柱國。
歷位寧州刺史、右武候大將軍、秦州總管,賜吳樂一部。突厥沙鉢略寇邊,為行軍元帥,率總管出涼州。與虜戰于高越原,兩軍相持,地無水,士卒渴甚,至刺馬血而飲,死者十二三。榮定仰天太息,俄而澍雨,軍復振。於是進擊,數挫其鋒,突厥憚之,請盟而去。賜縑萬匹,進爵安豐郡公,復封子憲為安康郡公,賜縑五千匹。歲余,拜右武衛大將軍。帝欲以為三公,榮定上書固辭,陳畏懼之道,帝乃止。前後賞賜不可勝計。及卒,帝為之廢朝,令左衛大將軍元旻監護喪事,賻絹三千匹。上謂侍臣曰:「吾每欲致榮定於三事,其人固讓不可。今欲賜之,重違其志。」於是贈冀州刺史、陳國公,謚曰懿。子抗嗣。
抗美容儀,性通率,長於巧思。父卒後,恩遇彌厚,所賜錢帛金寶亦以鉅萬。位定州刺史,檢校幽州總管。煬帝即位,漢王諒反,以為抗與通謀,由是除名,以其弟慶襲封陳公。
慶亦有姿容,性和厚,頗工草隷。初封永富郡公,位河東太守、衛尉卿。大業末,為南郡太守,為盜賊所害。
慶弟璡,亦工草隷,頗解鍾律。歷位潁川、南郡、扶風太守。
熾兄子毅。毅字天武。父岳早卒,及毅著勛,追贈大將軍、冀州刺史。毅深沉有器度,事親以孝聞。魏孝武初,起家員外散騎侍郎。時齊神武擅朝,毅慨然有徇主之志。從孝武西遷,封奉高縣子。從禽竇泰,復弘農,戰沙苑,皆有功,進爵安武縣公。恭帝元年,進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大都督,改封永安縣公。出為幽州刺史。周孝閔帝踐阼,進爵神武郡公。保定三年,拜大將軍。
時與齊人爭衡,戎車歲動,並交結突厥以為外援。突厥已許納女于周,齊人亦甘言重幣,遣使求婚,狄人便欲有悔。朝廷乃令楊薦等累使結之,往返十餘,方復前好。至是雖期往逆,猶懼改圖。以毅地兼勛戚,素以威重,乃令為使。乃毅至,齊使亦在焉,突厥君臣,猶有貳志。毅抗言正色,以大義責之,累旬乃定,卒以皇后歸。朝議嘉之,別封成都縣公,進位柱國。歷同州刺史、蒲金二州總管,加上柱國,入為大司馬。隋開皇初,拜定州總管。累居籓鎮,鹹得人和。二年,薨于州,贈襄、郢等六州刺史,謚曰肅。
毅性溫和,每以謹慎自守,又尚周文帝第五女襄陽公主,特為朝廷所委信,雖任兼出內,未嘗有矜惰之容,時人以此稱焉。子賢嗣。
賢字托賢,志業通敏,少知名。宣政元年,授使持節、儀同大將軍。開皇中,襲爵神武公,除遷州刺史。
毅第二女即大唐太穆皇后。武德元年,詔贈毅司空、使持節、總管荊郢等十州諸軍事、荊州刺史、杞國公。又追贈賢子紹宣秦州刺史,並襲賢爵。紹宣無子,仍以紹宣兄子德藏嗣。
賀蘭祥,字盛樂,其先與魏俱起,有乞伏者,為賀蘭莫何弗,因以為氏。後有以良家子鎮武川者,遂家焉。父初真,少知名,為鄉閭所重,尚文帝姊建安長公主。保定二年,追贈太傅、柱國、常山郡公。祥年十一而孤,居喪合禮。長於舅氏,特為周文帝所愛,雖在戎旅,常博延儒生,教以書傳。周文初入關,祥與晉公護俱在晉陽,後乃遣使迎致之。解褐奉朝請。少有膽氣,志在立功。尋擢補都督,恆居帳下。從平侯莫陳悅,又迎魏孝武,以前後功封撫夷縣伯。仍從擊潼關,獲東魏將薛長儒,又攻回洛拔之。還拜左右直長,進爵為公。
大統九年,從周文與東魏戰于芒山,進位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侍中。十四年,除都督、荊州刺史,進爵博陵郡公。先是祥嘗行荊州事,雖未期月,頗有惠政,至是重往,百姓安之。由是漢南流人襁負至者,日有千數,還近蠻夷莫不款附。祥隨機撫納,鹹得其歡心。時盛夏亢陽,祥親巡境內,觀政得失,見有發掘古塚,暴露骸骨,乃謂守令曰:「此豈仁者為政邪!」命所在收葬之。即日澍雨,是歲大有年。境內多古墓,其俗好行發掘,至是遂息。祥雖周文密親,性甚清素。州境南接襄陽,西通岷蜀,物產所出,多諸珍異。既與梁通好,行李往來,公私贈遺,一無所受。梁雍州刺史、岳陽王蕭詧欽其風素,乃以竹屏風、絺綌之屬及經史贈之。祥難違其意,取而付諸所司。周文後聞之,並以賜祥。十六年,拜大將軍。周文以涇、渭溉灌之處,渠堰廢毀,乃令祥修造富平堰,開渠引水,東注于洛。功用既畢,人獲其利。魏廢帝二年,行華州事,後改華州為同州,仍以祥為刺史。尋拜尚書左仆射。六官建,授小司馬。周孝閔帝踐阼,進位柱國、大司馬。時晉公護執政,祥與護中表,少相親愛,軍國之事,護皆與祥參謀。及誅趙貴,廢閔帝,祥有力焉。
武成初,吐谷渾侵掠州郡,詔祥與宇文貴總兵討之。祥乃遣其軍司檄吐谷渾,與渾廣定王、鍾留王等戰,破之,因拔其洮陽、洪和二城,以其地為洮州。撫安西土,振旅而還。進封涼國公。薨,贈太師、同岐等十三州諸軍事、同州刺史,謚曰景。
有七子,敬、讓、璨、師、寬知名。
敬少歷顯職,封化隆縣侯,後襲爵涼國公。位柱國、華州刺史。
讓,大將軍、鄭州刺史、河東郡公。
璨,開府儀同三司、宣陽郡公。建德五年,從于并州戰歿,贈上儀同大將軍,追封清都公。
師,尚明帝女,位上儀同大將軍、幽州刺史、博陵郡公。
寬,開府儀同大將軍、武始公。入隋,歷汴、鄭二州刺史,並著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