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楚昭王失國(
1),屠羊說走而從于昭王(
2)。昭王反國(
3),將賞從者,及屠羊說(
4)。屠羊說曰:「大王失國,說失屠羊;大王反國,說亦反屠羊。臣之爵祿己複矣(
5),又何賞之有!」王曰:「強之(
6)!」屠羊說曰:「大王失國,非臣之罪,故不敢伏其誅(
7);大王反國,非臣之功,故不敢當其賞(
8)。」王曰:「見之(
9)!」屠羊說曰:「楚國之法,必有重賞大功而後得見,今臣之知不足以存國而勇不足以死寇(
10)。吳軍入郢(
11),說畏難而避寇,非故隨大王也(
12)。今大王欲廢法毀約而見說,此非臣之所以聞於天下也。」
王謂司馬子綦曰(
13):「屠羊說居處卑賤而陳義甚高(
14),子綦為我延之以三旌之位(
15)。」屠羊說曰:「夫三旌之位,吾知其貴于屠羊之肆也(
16);萬鐘之祿(
17),吾知其富於屠羊之利也;然豈可以貪爵祿而使吾君有妄施之名乎!說不敢當,願複反吾屠羊之肆。」遂不受也。
【譯文】
楚昭王喪失了國土,屠羊說跟隨他在外逃亡。昭王返回楚國,打算賞賜跟隨他逃亡的人,賞賜到屠羊說,屠羊說說:「當年大王喪失了國土,我也失去了屠宰羊牲的職業;大王返歸楚國,我也就得以重操舊業。我從業的報酬已經得到恢復,又何必賞賜什麼!」昭王說:「強令接受獎賞!」屠羊說說:「大王失去楚國,不是為臣的過失,所以我不願坐以待斃伏法受誅;大王返歸楚國,也不是為臣的功勞,所以我也不該接受賞賜。」楚昭王說:「那麼我就接見他!」屠羊說又說:「按照楚國的法令,必定有大功的人重賞後方才能夠得到接見的禮遇,現在我的才智不足以使國家得到保全而勇力又不足以使敵寇受到殲滅。吳軍攻入郢都,我畏懼危難而躲避敵寇,並不是有心追隨大王在外逃亡。如今大王意欲棄置法令和制度來接見我,這不是我所希望傳聞天下的辦法。」
楚昭王對司馬子綦說:「屠羊說身處卑賤而陳述的道理卻很深刻,你還是替我用三卿之位來延請他。」屠羊說知道後說:「三卿的高位,我知道比起屠宰羊牲的作坊實在是高貴得多;優厚的俸祿,我也知道比起屠宰羊牲的報酬實在是豐厚得多;然而,怎麼可以貪圖高官厚祿而使國君蒙受胡亂施捨的壞名聲呢!我不敢接受公卿之位,一心想回到屠宰羊牲的作坊。」於是拒不接受封賞。
【原文】
原憲居魯(
1),環堵之室(
2),茨以生草(
3);蓬戶不完(
4),桑以為樞(
5);而甕牖二室(
6),褐以為塞(
7);上漏下濕,匡坐而弦(
8)。子貢乘大馬(
9),中紺而表素(
10),軒車不容巷(
11),往見原憲。原憲華冠縰履(
12),杖藜而應門(
13)。子貢曰:「嘻!先生何病?」原憲應之曰:「憲聞之,無財謂之貧,學而不能行謂之病。今憲貧也,非病也。」子貢逡巡而有愧色(
14)。原憲笑曰:「夫希世而行(
15),比周而友(
16),學以為人,教以為己,仁義之慝(
17),輿馬之飾,憲不忍為也。」
曾子居衛(
18),縕袍無表(
19),顏色腫噲(
20),手足胼胝(
21)。三日不舉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
22),捉衿而肘見(
23),納屨而踵決(
24)。曳、縰而歌商頌(
25),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
26),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27)。
孔子謂顏回曰(
28):「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
29)?」顏回對曰:「不願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
30),足以給飦粥(
31);郭內之田四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回不願仕。」孔子愀然變容曰(
32):「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
33);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
34)。’丘誦之久矣,今於回而後見之,是丘之得也。」
【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