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愛彌兒 - 131 / 354
親子關係類 / 盧梭 / 本書目錄
  

愛彌兒

第131頁 / 共354頁。

 大小:

 第131頁

朗讀:

 由此可見,我們之所以愛我們的同類,與其說是由於我們感到了他們的快樂,不如說是由於我們感到了他們的痛苦;因為在痛苦中,我們才能更好地看出我們天性的一致,看出他們對我們的愛的保證。如果我們的共同的需要能通過利益把我們聯繫在一起,則我們的共同的苦難可通過感情把我們聯繫在一起。一個幸福的人的面孔,將引起別人對他的妒忌,而不會引起別人對他的愛慕。我們將訴說他之所以過得格外舒服,是因為他竊取了他不應當享受的權利;同時,就我們的自私心來說,是更加感到痛苦的,因為它使我們覺得這個人已不再需要我們了。但是,有哪一個人看見別人遭受苦難而不同情的呢?如果從心願上說,誰不想把他從苦難中解救出來呢?我們的心將使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自己就是那個受苦的人,而不會把自己想象為那個幸福的人。我們覺得,在這兩種人的境遇中,前一種人的境遇比後一種人的境遇更能打動我們的心。憐憫心是甜蜜的,因為當我們設身處地為那個受苦的人着想的時候,我們將以我們沒有遭到他那樣的苦難而感到慶幸。妒忌心是痛苦的,因為那個幸福的人的面孔不僅不能使羡慕的人達到那樣幸福的境地,反而使他覺得自己不能成為那樣幸福的人而感到傷心。我覺得,前者可使我們免受那個人所受的痛苦,後者將從我們身上剝奪另一個人所享受的那種幸福。

因此,如果你要在一個青年人的心中培養他那開始衝動的日益成長的感情,如果你要使他的性格趨向善良,那就決不能用虛假的人們的幸福面貌在他身上播下驕傲、虛榮和妒忌的種子,決不能先讓他看到宮廷的浮華和富麗的排場,決不能帶他到交際場所和衣飾華麗的人群中去;只有在你已經使他能夠就上流社會的本身去瞭解上流社會的時候,你才能夠讓他看見上流社會的外表。在他對人們還沒有獲得認識以前,就讓他出入社交場合的話,那就不是在培養他,而是在敗壞他;不是在教育他,而是在欺騙他。


  

人並非生來就一定能做帝王、貴族、顯宦或富翁的,所有的人生來都是赤條條地一無所有的,任何人都要遭遇人生的苦難、憂慮、疾病、匱乏以及各種各樣的痛苦,最後,任何人都是注定要死亡的。做人的真正意義正是在這裡,沒有哪一個人能夠免掉這些遭遇。因此,我們開始的時候,就要從同人的天性不可分離的東西,真正構成人性的東西,着手進行我們的研究。

長大到十六歲的少年能夠懂得什麼叫痛苦了,因為他自己就曾經受過痛苦;但是他還不大清楚別人也同樣地遭受痛苦:看見別人的痛苦而自己沒有那種痛苦的感覺,是不明白別人的痛苦是怎樣一回事情的,而且,正如我已經說過一百次的,當孩子還不能想象別人的感覺時,他只能知道他自己的痛苦;但是,當感官一發育,燃起了他的想象的火焰的時候,他就會設身處地為他的同類想一想了,他就會為他們的煩惱感到不安,為他們的痛苦感到憂傷。正是在這個時候,那苦難的人類的淒慘情景將使他的心中開始產生他從來沒有體驗過的同情。


  
如果你在你的孩子的身上不容易看出這個時刻的到來,那又怪得着誰呢?你很早就教會他們玩弄情感,教會他們說帶情感的語言,以至他們談起話來總是那種腔調,拿你教他們的東西來對付你自己,使你沒有辦法可以看出他們什麼時候才說的不是假話,而是他們真正的感覺。可是,你們看一看我的愛彌兒,我已經帶他長大到這樣的年齡了,但他從來沒有動過什麼感情,也沒有說過任何假話。在他還不懂得什麼叫愛以前,他從來沒有向任何人說過:「我很愛你」;我從來沒有給他講過他在他爸爸、媽媽或生病的老師的房間裡應該表現什麼樣子,我從來沒有告訴過他怎樣在他心中根本沒有憂愁的時候裝出一副憂愁的樣子。見到人死的時候,他是不會假哭一場的,因為他不知道死是怎樣一回事情。他在心中沒有某種感覺,他在態度上就沒有某種表情。除他自己以外,他對什麼人都是一概不注意的;他跟其他的孩子一樣,對任何人都不表示關心,所不同的是,他不假裝一副關心人的樣子,他不象他們那樣虛偽。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