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頁
沒過多久派遣梱到燕國去,強盜在半道上劫持了他,想要保全其身形而賣掉實在擔心他跑掉,不如截斷他的腳容易賣掉些,於是截斷他的腳賣到齊國,正好齊國的富人渠公買了去給自己看守街門,仍能夠一輩子吃肉而終了一生。
【原文】
齧缺遇許由(
1),曰:「子將奚之?」曰:「將逃堯。」曰:「奚謂邪?」曰:「夫堯,畜畜然仁(
2),吾恐其為天下笑。後世其人與人相食與!夫民,不難聚也;愛之則親,利之則至,譽之則勸,致其所惡則散(
3)。愛利出乎仁義,捐仁義者寡,利仁義者眾。夫仁義之行,唯且無誠,且假乎禽貪者器(
4)。是以一人之斷制利天下(
5),譬之猶一覕也(
6)。夫堯知賢人之利天下也,而不知其賊天下也,夫唯外乎賢者知之矣(
7)。」
【譯文】
齧缺遇見許由,說:「你準備去哪里呢?」許由回答:「打算逃避堯。」齧缺說:「你說些什麼呢?」許由說:「堯,孜孜不倦地推行仁的主張,我擔心他受到天下人的恥笑。後代一定會人與人相食啊!百姓,並不難以聚合,給他們愛護就會親近,給他們好處就會靠近,給他們獎勵就會勤勉,送給他們所厭惡的東西就會離散。愛護和利益出自仁義,而棄置仁義的少,利用仁義的多。仁義的推行,只會沒有誠信,而且還會被禽獸一般貪婪的人借用為工具。所以一個人的裁斷與決定給天下人帶來了好處,打個比方說就好像是短暫的一瞥。唐堯知道賢人能給天下人帶來好處,卻不知道他們對天下人的殘害,而只有身處賢者之外的人才能知道這個道理。」
【原文】
有暖姝者(
1),有濡需者(
2),有卷婁者(
3)。
所謂暖姝者,學一先生之言,則暖暖姝姝而私自說也(
4),自以為足矣,而未知未始有物也(
5),是以謂暖姝者也。濡需者,豕虱是也(
6),擇疏鬣自以為廣宮大囿(
7),奎蹄曲隈(
8),浮間股腳,自以為安室利處,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煙火(
9),而己與豕俱焦也。此以域進(
10),此以域退,此其所謂濡需者也。卷婁者,舜也。羊肉不慕蟻,蟻慕羊肉,羊肉羶也。舜有羶行(
11),百姓悅之,故三徙成都(
12),至鄧之虛而十有萬家(
13)。堯聞舜之賢,舉之童土之地(
14),曰翼得其來之澤。舜舉乎童土之地,年齒長矣,聰明衰矣(
15),而不得休歸,所謂卷婁者也。
是以神人惡眾至,眾至則不比(
16),不比則不利也。故無所甚親,無所甚疏,抱德煬和以順天下(
17),此謂真人。於蟻棄知(
18),于魚得計,於羊棄意。
【譯文】
有沾沾自喜的人,不偷安矜持的人,有彎腰駝背、勤苦不堪的人。
所謂沾沾自喜的人,懂得了一家之言,就沾沾自喜地私下裏暗自得意,自以為滿足了,卻不知道從未曾有過絲毫所得,所以稱他為沾沾自喜的人。所謂偷安矜持的人,就像豬身上的蝨子一個樣,選擇稀疏的鬃毛當中自以為就是廣闊的宮廷與園林,後腿和蹄子間彎曲的部位,乳房和腿腳間的夾縫,就認為是安寧的居室和美好的處所,殊不知屠夫一旦揮動雙臂布下柴草生起煙火,便跟隨豬身一塊兒燒焦。這就是依靠環境而安身,這又是因為環境而毀滅,而這也就是所說的偷安自得的人。所謂彎腰駝背、勤苦不堪的人,就是舜那樣的人。羊肉不會愛慕螞蟻,螞蟻則喜愛羊肉,因為羊肉有羶腥味。舜有羶腥的行為,百姓都十分喜歡他,所以他多次搬遷居處都自成都邑,去到鄧的廢址就聚合了頭十萬家人。堯瞭解到舜的賢能,從荒蕪的土地上舉薦了他,說是希望他能把恩澤佈施百姓。舜從荒蕪的土地上被舉薦出來,年歲逐漸老了,敏捷的聽力和視力衰退了,還不能退回來休息,這就是所說的彎腰駝背、勤苦不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