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在《列國志傳》的基礎上,明末馮夢龍「本諸左史,旁及諸書」(註:吳門可觀道人:《新列國志序》)編著了《新列國志》。三百年來,這是一部除《三國演義》之外流傳最廣、影響較大的通俗歷史演義。清乾隆年間以蔡元放名義印行的《東周列國志》,實即馮夢龍《新列國志》的評點本。作品敘事起於周宣王,訖于秦始皇,刪去《列國志傳》中某些虛構情節,改正了謬誤,更符合于史實,同時「敷衍不無增添,形容不無潤色」,小說的文字樸實生動,明白曉暢,部分情節描寫有聲有色。如第
102回對朱亥義勇行為的描寫:
秦王欲封朱亥官職,朱亥堅辭不受,秦王益怒,令左右引朱亥置虎圈中。圈有斑斕大虎,見人來即欲前攫。朱亥大喝一聲:「畜牲何敢無禮!」迸開雙睛,如兩個血盞,目眥盡裂,迸血濺虎。虎蹲伏股慄,良久不敢動。左右乃復引出。秦王……愈欲迫降之,亥不從。命拘于驛舍,絶其飲食。朱亥曰:「吾受信陵君知遇,當以死報之!」乃以頭觸屋柱,柱折而頭不破。於是以手自探其喉,絶咽而死。
在這樣誇張的描寫裡,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粗豪義勇的人物形象。其他如「弦高假命犒秦軍」、「圍下宮程嬰匿孤」、「西門豹喬送河伯婦」等故事,表現了我國人民傳統的美好品質,都具有積極意義。但是作者原意要將它寫成一部令人「引為法誡」的歷史演義,對它的文學性總的說來注意不夠,所以作品的主要成就還在於對普及這個英雄輩出時代的歷史知識。
這時期較好的歷史演義,尚有甄偉的《西漢演義》。《西漢演義》中有些描寫是很有意義的,如寫劉邦在伐秦過程中,由於招賢納士、修明政治、嚴肅軍紀,因此深得民心,終於取得勝利;而項羽狂妄自大,恣意殺掠人民,大失民心,只能以失敗告終。
在英雄傳奇小說方面,這時期產生的作品很多是通過隋末農民起義、唐末五代的分裂、宋代抗遼抗金的戰爭等,塑造了系列的英雄形象。這些英雄人物原來就在民間廣泛流傳,受到人民的熱愛和尊敬。成書後,大都保存了民間傳說的精彩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願望。其中影響較大的《北宋志傳》。
《北宋志傳》的作者熊大木,嘉靖時書坊主人,是英雄傳奇小說較早的作者,在《北宋志傳》以外還編有《西漢志傳》、《東漢志傳》、《唐書志傳》、《大宋演義中興英烈傳》等,對英雄傳奇小說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北宋志傳》把自南宋到來流傳的楊家將故事定型化了,為故事的再創造保存了豐富的材料。小說通過北宋楊業一家世代抵抗契丹的忠勇事蹟,讚揚了歷史上的民族英雄;譴責破壞抗敵事業的叛賣行為。小說包括幽州大戰,楊業撞死李陵碑,楊六郎把守三關口,十二寡婦征西等故事,描寫了眾多的英雄形象。如老英雄楊業,驍勇善戰,威震四方,連契丹的蕭太后也稱讚他:「久聞此老號楊無敵,名不虛傳。」後因奸臣潘仁美的陷害,身困重圍,頭撞李陵碑壯烈殉國。但楊氏一門卻更堅強樂觀,不問男婦老幼,前僕後繼地跨上衛國殺敵的最前線。作品中不僅着力渲染了楊六郎的英雄事蹟,而且比較突出地描紛了楊門女將的群像,這在我國古典小說中是個可貴的創造,特別楊令婆、穆桂英的赤膽忠心、智勇雙全,閃耀着愛國主義的思想光輝。書中綠林豪傑出身的孟良、焦贊也是人們所喜愛的草莽英雄的形象。
但是,《北宋志傳》裡所表現的愛國思想和忠君思想是緊緊糾纏在一起的。這些王公大將、誥命夫人,他們為國效勞是以忠君觀念為基礎的,這和人民大眾所表現的愛國主義思想還是有所不同的。全書藝術上比較粗糙:人物性格不夠鮮明、生動,情節缺少提煉,甚至有前後不一致的地方,以及某些迷信、荒誕的描寫,這些都影響到它的文學價值。
此外,較好的英雄傳奇小說還有吉衣主人的《隋史遺文》和無名氏的《英烈傳》等。《隋史遺文》屬於「說唐」小說系統,作品以亂世英雄秦瓊為中心人物,把隋煬帝、唐太宗等皇帝放在次要地位,標志著說唐故事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英烈傳》在演說朱元璋發跡變泰的故事中,寫了他和開國臣僚在發跡之前的一些豪俠行為,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第二節 封神演義和其他神魔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