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頁
弘治、正德時期統治階級已很腐朽、反動。武宗就是個典型的荒淫無道的皇帝。除了在宮內奢侈淫樂外,還四出巡遊,所至劫掠財物,搶奪婦女,以至「市肆蕭然,白晝閉戶」。武宗時宦官劉瑾在原有的東西二廠之外,又設立了內行廠,分遣囉卒,四出刺事,一人有事,全家被累,鄰里皆坐。統治階級內部藩王和中央之間的矛盾也非常突出。安化王以討劉瑾為名,聲稱「特舉義兵,清除君側」,後九年寧王據江西起兵,聲言直取南京,其勢更大。到了嘉靖、萬曆以後,政治危機繼續發展。世宗即位之初,雖頒發了一些所謂改革武宗弊政的詔旨,但很快就在一些權貴的攻擊下「收回成命」,隨之,弊政又復層出不窮。世宗經年不朝,迷通道教。當時內閣紛爭劇烈,改革派和權貴保守派互相鬥爭,形成了政治上的混亂局面。在嚴嵩父子執政的二十多年中,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一些正直的官吏相繼被迫害而死,這些情況在當時出現的幾部戲曲中有明顯反映。嘉靖末年,社會上已經呈現了一個軍政財壞,財政破產的局面。到了隆慶、萬曆年間,封建統治者在緩和社會矛盾和輓救政治危機方面作了不少努力。當時出現了以張居正為代表的改革派,他們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諸如:澄清吏治,平均賦役,制止兼併,清理土地,清查邊軍積弊和鞏固國防等等。這些措施對推動社會生產的發展,鞏固封建統治起了一定作用。但到了萬曆中期之後,改革派又逐漸被排斥。當時以神宗為首的上層統治集團已經腐朽不堪。神宗本人又是個荒淫殘暴的皇帝。他臣下說他是酒色財氣四病俱全,非藥石可治。為了滿足無度的揮霍,他又陸續向各地派出大批宦官,充當礦鹽稅使,到處掠奪,從而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反抗。這時一些作品中所出現的反暴君傾向就是當時現實的反映。上層統治集團荒淫的生活,直接影響到一般的官僚、地主,也使整個社會風氣趨向墮落。在這時一些小說、戲曲中所出的大量色情的描寫,就是深受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萬曆後期封建統治集團內部掀起了東林黨和邪黨之間的鬥爭。邪黨到了天啟年間轉為閹黨,首領魏忠賢把持朝政,大批殺害東林黨人,這就使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鬥爭更為激烈。繼起的復社,和東林黨一樣既是政治團體,又是文學團體,它繼續和閹黨作鬥爭,一直到明亡,成為明中葉後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它對當時文學創作有不小影響,明末清初有不少作品就直接反映這種激烈的黨事。天啟、崇禎年間地主對農民的剝削也更為苛重,而最高統治者又通過「遼餉。」、「剿餉」、「練餉」等名目,橫征暴斂,使人民傾家蕩產,到處流亡。加之水、旱、饑饉、疾疫等災害不断發生,從而引起了明末如火如荼的農民大起義,明王朝也就在農民革命的洪流中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