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⑩。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說也(
11)。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12);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13)。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
14),亦因是(
15)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16)。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
17)?彼是莫得其偶(
18),謂之道樞(
19)。樞始得其環中(
20),以應無窮(
21)。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故曰莫若以明。
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
22);以馬喻馬之非馬(
23),不若以非馬喻馬之非馬也。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
可乎可,不可乎不可。道行之而成,物謂之而然(
24)。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
25)。惡乎可?可於可。惡乎不可?不可於不可(
26)。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
27)、厲與西施(
28)、恢恑憰怪(
29),道通為一(
30)。其分也(
31),成也(
32);其成也,毀也(
33)。凡物無成與毀,複通為一。唯達者知通為一(
34),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35)。庸也者,用也(
36);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
37);適得而幾矣(
38)。因是已(
39),已而不知其然(
40),謂之道。勞神明為一而不知其同也(
41),謂之朝三(
42)。何謂朝三?狙公賦芧曰(
43):「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
44),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
45),是之謂兩行(
46)。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惡乎至(
47)?有以為未始有物者,至矣,盡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
48)。其次以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虧也。道之所以虧,愛之所以成(
49)。果且有成與虧乎哉?果且無成與虧乎哉?有成與虧,故昭氏之鼓琴也(
50)。無成與虧,故昭氏之不鼓琴也。昭文之鼓琴也,師曠之枝策也(
51),惠子之據梧也(
52),三子之知幾乎(
53)!皆其盛者也,故載之末年(
54)。唯其好之也(
55),以異於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
56)。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
57)。而其子又以文之綸終(
58),終身無成。若是而可謂成乎?雖我亦成也(
59)。若是而不可謂成乎?物與我無成也。是故滑疑之耀(
60),聖人之所圖也(
61)。為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
【注釋】
①吹:風吹。根據本段大意看,「言」似有所指,不宜看作一般所謂的說話、言談,而指「辯論」;下句的「言者」則當指善辯的人。辯言之是非出於己見,而風吹出於自然,所以說「言非吹」。
②特:但,只。
③(gòu)音:剛剛破卵而出的鳥的叫聲。
④辯:通作「辨」,分辨、區別。
⑤惡(wū):何,怎麼。隱:隱秘,藏匿。
⑥成:成就。「小成」這裏指一時的、局部的成功。
⑦榮華:木草之花,這裏喻指華麗的詞藻。
⑧儒墨:儒家和墨家,戰國時期兩個政治和哲學流派。
⑨莫若以明:傳統的解釋為「莫如即以本然之明照之」,意思是「不如用其自然加以觀察」。姑存此說。
⑩「自知」疑為「自是」之誤,與上句之「自彼」互文;若按「自知」講,語義亦不通達。
(
11)方生:並存。一說「方」通作「旁」,依的意思。
(
12)方:始,隨即。
(
13)因:遵循,依託。
(
14)由:自,經過。一說用,「不由」就是不用。照:觀察。天:這裏指事物的自然,即本然。
(
15)因:順著。
(
16) 一:同一,同樣。
(
17)果:果真。
(
18)偶:對,對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