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國文學史 - 145 / 471
文學史類 / 馬黃 / 本書目錄
  

中國文學史

第145頁 / 共471頁。

 大小:

 第145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古文運動的勝利,也是中唐文學發展的重大成就。六朝駢文統治文壇的局面,雖然自隋代李諤、王通,到初唐陳子昂、盛唐李華、蕭穎士等都曾經努力反對,卻一直很少改變。到中唐時代,由於社會矛盾的發展,政治思想的鬥爭趨于尖鋭,駢文已經無法適應這種要求。韓愈首先發起了復興儒學的運動,幻想通過加強儒家思想的統治,遏制佛老思想的流行,加強中央集權,並改變藩鎮割據的局面。在文章上他也反對六朝駢儷的文風,主張恢復先秦兩漢的散文傳統。他的政治主張雖然受到一些人擁護,並沒有獲得成功。但是在文體改革上,卻得到和他政治見解頗不相同的柳宗元等人的支持,產生了更大的影響,形成了規模宏大的古文運動。韓、柳二人除寫了許多政論外,還寫了不少傳記、雜文、寓言、遊記之類的文學散文,以深厚的功力,獨特的風格,錘煉精粹的語言,顯示了散文在藝術表現上的優越性,終於使駢文在文壇上失去了統治的地位。

晚唐駢文雖然繼續流行,但皮日休、陸龜蒙、羅隱等人繼承韓、柳散文的傳統寫出了許多富有戰鬥鋒芒的諷刺小品,也顯示了散文的藝術力量。


  

唐代傳奇小說,其源出於六朝志怪。初盛唐時期的傳奇,作品不多,並且還有六朝志怪的濃厚影響。到了中唐時期,作者增多,創作達到了極盛階段。由於城市的繁榮,社會生活的複雜,作品也更多地表現社會現實生活,志怪的色彩漸漸淡薄。文人對功名富貴的夢想,文人和妓女的愛情,成為新的題材,有的作品還流露濃厚的市民生活情調。情節的委曲細膩,人物的生動鮮明,也大大超過了初盛唐時期。這是我國短篇小說達到成熟的標誌。

由於唐代帝王提倡佛教,當時寺廟中講唱佛經故事之風相當盛行,於是產生了變文。後來更產生了講唱歷史故事和時事的變文。這種講唱文學,初盛唐已經存在,中晚唐更為盛行。除講唱結合的變文外,還有隻唱不講的詞文,以及只講不唱的話本。這些通俗講唱的文學,故事情節多想象誇張,語言多鋪排渲染,藝術比較粗糙。但對後來的白話小說、講唱文學有較大的影響。唐代民歌流傳下來的雖然不多,但形式短小,現實性很強,值得我們重視。

在唐代城市繁榮,音樂發達,歌樓妹館大量出現的情況下,出現了配合「胡夷裡巷」歌曲的曲子詞。現存敦煌曲子詞,多數是中晚唐時代歌妓們傳唱的民間詞。內容相當廣泛,有歌樓妓女的辛酸,也有征夫思婦的痛苦。中唐時代開始有文人詞出現。到晚唐時代,以溫庭筠為代表的文人詞,內容偏于艷情,成就不大,但藝術上有獨創性,影響較深遠。

唐亡後,藩鎮割據的局面延續下來,成為五代十國分裂混戰的局面。當時北方戰爭頻繁,文學毫無成就。南方十國之間,雖然也有戰爭,局勢仍相當穩定。南唐、後蜀兩國國勢較強,歷史較久,經濟、文化都有所發展。

五代十國時期,詞的創作成就有新的發展。後蜀在溫庭筠直接影響下,出現了花間派詞人。他們的作品絶大多數是綺羅香澤之詞,但有少數詞人風格頗有變化。韋莊詞有較多個人抒情意味,風格清麗疏雅,有一定意義。南唐詞人有馮延己和李景、李煜。他們的詞內容仍然很狹窄,感情也不夠健康,但較少濃艷的脂粉氣。李煜在亡國以後寫的一些詞,能直抒胸臆,寫個人國破家亡的感受,擴大了詞的表現範圍,藝術上也有獨特的成就,對詞的發展有一定的貢獻。


第一章 隋及初唐詩歌


第一節 隋代詩歌

隋及初唐是詩歌史上的過渡時期。在全國統一局面下,反對統治詩壇的齊梁詩風的鬥爭,經過曲折,終於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隨着鬥爭的深入,詩的內容和形式也逐漸發生新的變化。


  

第一節 隋代詩歌

隋文帝統一南北後,國勢漸趨富強。但是,在文學上,直承南北朝的浮艷文風,依然占着統治地位。

北周時代蘇綽在文風改革上曾提倡過復古,隋文帝在公元五八四年,又繼續詔令「公私文翰,並宜實錄」。還懲罰了文表寫得華艷的泗州刺史司馬幼之。後來治書御史李諤上書指斥南朝文風是「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文帝又把這篇奏書頒示天下。這兩次詔令雖然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文壇風氣,但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隋朝前期,有一些原是北朝的詩人如盧思道、楊素、薛道衡等,曾經寫了一些較好的邊塞詩。質量雖然不夠高,但這類作品在較短時期內先後出現,的確反映了一些新的風氣。這裡也多少說明了庾信、王褒詩風的影響。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