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治通鑑 中 - 140 / 546
中國古代史類 / 司馬光 / 本書目錄
  

資治通鑑 中

第140頁 / 共546頁。

 大小:

 第140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初,郗恢為朝廷拒西軍,玄未得江州,欲奪恢雍州,以恢為廣州。恢聞之,懼,詢于眾,眾皆曰:「楊佺期來者,誰不戮力;若桓玄來,恐難與為敵。」既而聞佺期代己,乃與閭丘羡謀阻兵拒之。佺期聞之,聲言玄來入沔,以佺期為前驅。恢眾信之,望風皆潰,恢請降。佺期入府,斬閭丘羡,放恢還都,至楊口,殷仲堪陰使人殺之,及其四子,託言群蠻所殺。

西秦乞伏益州與吐谷渾王視羆戰于度周川,視羆大敗,走保白蘭山,遣子宕豈為質于西秦以請和,西秦王乾歸以宗女妻之。


  

涼建武將軍李鸞以興城降于禿髮烏孤。

十一月,以琅邪王德文為衛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征虜將軍元顯為中領軍,領軍將軍王雅為尚書左仆射。

辛亥,魏王珪命尚書吏部郎鄧淵立官制,協音律,儀曹郎清河董謐制禮儀,三公郎王德定律令,太史令晁崇考天象,吏部尚書崔宏總而裁之,以為永式。淵,羌之孫也。

楊軌、王氣基帥戶數千自歸於西平王烏孤。

十二月,己丑,魏王基珪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天興。命朝野皆束髮加帽;追尊遠祖毛以下二十七人皆為皇帝;謚六世祖力微曰神元皇帝,廟號始祖;祖什翼犍曰昭成皇帝;廟號高祖;父寔曰獻神明皇帝。魏之舊俗,孟夏祀天及東廟,季夏帥眾卻霜于陰山,孟秋祀天于西郊。至是,始依仿古制,定郊廟朝饗禮樂,然惟孟夏祀天親行,其餘多有司攝事。又用崔宏議,自謂黃帝之後,以土德王。徙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傑二千家于代都,東至代郡,西及善無,南極陰館,北盡參合,皆為畿內,其外四方、四維置八部師以監之。

己亥,燕幽州刺史慕容豪、尚書左仆射張通、昌黎尹張順坐謀反誅。

初,琅邪人孫泰學妖術于錢唐杜子恭,士民多奉之。王珣惡之,流泰于廣州。王雅薦泰于孝武帝,雲知養性之方,召還,累官至新安太守。泰知晉祚將終,因王恭之亂,以討恭為名,收合兵眾,聚貨巨億,三吳之人多從之。識者皆憂其為亂,以中領軍元顯與之善,無敢言者。會稽內史謝輶發其謀,己酉,會稽王道子使元顯誘而斬之,並其六子。兄子恩逃入海,愚民猶以為泰蟬蛻不死,就海中資給恩。恩乃聚合亡命,得百餘人,以謀復仇。

西平王禿髮烏孤更稱武威王。

是歲,楊盛遣使附魏,魏以盛為仇池王。


◎晉紀三十三起屠維大淵獻,盡上章困敦,凡二年。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公元三三九年)

春,正月,辛酉,大赦。

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謀反,誅,事連尚書令東陽公根、尚書段成,皆坐死;遣中衛將軍衛雙就誅忠弟幽州刺史志于凡城。以衛將軍平原公元為司徒、尚書令。

庚午,魏主珪北巡,分命大將軍常山王遵等三軍東道出長川,鎮北將軍高涼王樂真等七軍從西道出牛川,珪自將大軍從中道出駮髯水以襲高車。

壬午,燕右將軍張真、城門校尉和翰坐謀反誅。

癸未,燕大赦,改元長樂。燕主盛每十日一自決獄,不加拷掠,多得其情。


  
武威王烏孤徙治樂都,以其弟西平公利鹿孤鎮安夷,廣武公傉檀鎮西平,叔父素渥鎮湟河,若留鎮澆河,從弟替引鎮嶺南,洛回鎮廉川,從叔吐若留鎮浩亹;夷、夏俊傑,隨才授任,內居顯位,外典郡縣,鹹得其宜。

烏孤謂群臣曰:「隴右、河西,本數郡之地,遭亂分裂至十餘國,呂氏、乞伏氏、段氏最強。今欲取之,三者何先?」楊統曰:「乞伏氏本吾之部落,終當服從。段氏書生,無能為患,且結好於我,攻之不義。呂光衰耄,嗣子微弱,纂、弘雖有才而內相猜忌,若使浩亹、廉川乘虛迭出,彼必疲于奔命,不過二年,兵勞民困,則姑臧可圖也。姑臧舉,則二寇不待攻而服矣。」烏孤曰:「善。」

二月,丁亥朔,魏軍大破高車二十餘部,獲七萬餘口,馬三十餘萬匹,牛羊百四十餘萬頭。衛王儀別將三萬騎絶漠千餘裡,破其七部,獲二萬餘口,馬五萬餘匹,牛羊二萬餘頭。高車諸部大震。

林邑王范達陷日南、九真,遂寇交趾,太守杜瑗擊破之。

庚戌,魏徵虜將軍庾岳破張超於勃海,斬之。

段業即涼王位,改元天璽。以沮渠蒙遜為尚書左丞,梁中庸為右丞。

魏主珪大獵于牛川之南,以高車人為圍,周七百餘裡;因驅其禽獸,南抵平城,使高車築鹿苑,廣數十里。三月,己未,珪還平城。

甲子,珪分尚書三十六曹及外署,凡置三百六十曹,令八部大夫主之。吏部尚書崔宏通署三十六曹,如令、仆統事。置五經博士,增國子太學生員合三千人。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