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語譯註 - 108 / 203
中國古代史類 / 劉知幾 / 本書目錄
  

國語譯註

第108頁 / 共203頁。

 大小:

 第108頁

朗讀:

111講:公子過鄭,鄭文公亦不禮焉①。叔詹諫曰②:「臣聞之:親有天,用前訓,禮兄弟,資窮困,天所福也。今晉公子有三祚焉,天將啟之。同姓不婚,惡不殖也。狐氏出自唐叔③。狐姬,伯行之子也④,實生重耳。成而雋才,離違而得所,久約而無釁,一也。同出九人,唯重耳在,離外之患,而晉國不靖,二也。晉侯日載其怨,外內棄之;重耳日載其德,狐、趙謀之,三也。在《周頌》曰⑤:『天作高山,大王荒之⑥。』荒,大之也。大天所作,可謂親有天矣。晉、鄭兄弟也,吾先君武公與晉文侯戮力一心⑦,股肱周室,夾輔平王⑧,平王勞而德之,而賜之盟質,曰:『世相起也。』若親有天,獲三祚者,可謂大天。若用前訓,文侯之功,武公之業,可謂前訓。若禮兄弟,晉、鄭之親,王之遺命,可謂兄弟。若資窮困,亡在長幼,還軫諸侯,可謂窮困。棄此四者,以徼天禍,無乃不可乎?君其圖之。」弗聽。叔詹曰:「若不禮焉,則請殺之。諺曰:『黍稷無成,不能為榮。黍不為黍,不能蕃廡。稷不為稷,不能蕃殖。所生不疑,唯德之基。』」公弗聽。

【註釋】


  

①鄭文公:鄭國國君,名捷,公元前672至前628年在位。②叔詹:鄭國大夫。③狐氏:重耳的外祖父。④伯行:狐氏的字。⑤《周頌》:指《詩經·周頌·天作》。⑥大王:指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⑦武公:鄭武公,鄭國國君,名滑突,公元前770至前744年在位。晉文侯:晉國國君,名仇,公元前780至前746年在位。⑧平王:周平王。

【譯文】

重耳經過鄭國,鄭文公也不加禮遇。叔詹勸諫說:“我聽說,親近上天,遵循先君的教誨,對兄弟以禮相待,資助窮困的人,上天是會保佑他的。如今晉公子有三種天意的吉兆,該是上天要贊助他吧。同姓的男女不結婚,怕的是子孫不會昌盛。狐氏是唐叔的後代,狐姬是伯行的女兒,生了重耳。重耳長大成人,才能出眾,雖然逃難離國,但舉動得體,長久處于窮困而沒有什麼毛病,這是一。同生的九個兄弟中,現在只有重耳還活着,雖然遭到陷害而流亡在外,而晉國國內卻一直不安定,這是二。百姓對晉侯怨聲載道,日甚一日,國內外都拋棄了他;重耳則天天注重提高品德,有狐偃、趙衰等為他出謀劃策,這是三。《周頌》上說:『上天生成了岐山,太王大大拓展了它。』荒,就是擴大的意思。擴大上天所生成的,可以稱得上是親近上天了。晉、鄭兩國是兄弟之國,我國的先王鄭武公和晉文侯曾同心協力,捍衛周王室,輔佐周平王,平王感激他們,賜給他們盟信,說:『世世代代互相扶持。』如果說親近上天的話,獲得三種吉兆的人,可以稱得上是得天助了。如果說遵循先王的訓誨,晉文侯的功勞,鄭武公的業績,可稱得上是前訓。

如果說對兄弟要以禮相待,晉、鄭兩國同姓相親,又有周平王的遺命,可稱得上是兄弟。如果說要資助貧困,公子從小到大流亡在外,乘車周歷各諸侯國,可稱得上窮困。拋棄了這四種美德,會招致天禍,恐怕不行吧!請君王好好地想一想。”鄭文公沒有聽從這番勸告。叔詹又說:「君王如果不能以禮相待,那麼就請殺了他。有一句諺語說:『黍稷如果不長,就不能開花。黍不能長成黍,就不能茂盛。稷不能長成稷,就不能繁育。種什麼得什麼,這是沒有疑問的,只有立德才是它的根基。』」鄭文公還是不聽。


  

楚成王以周禮享重耳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