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語譯註 - 73 / 203
中國古代史類 / 劉知幾 / 本書目錄
  

國語譯註

第73頁 / 共203頁。

 大小:

 第73頁

朗讀:

建家園。他們的牲畜在戰亂中散失了,無法繁殖恢復,桓公就送給他們養在馬廄裡的三百匹良馬。這樣天下諸侯都稱讚桓公仁德。於是天下諸侯都知道桓公的這些舉動並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所以諸侯們都歸附於他。齊桓公知道天下諸侯歸附他,所以就讓諸侯們帶著輕微的禮物來朝見,而用重禮回贈他們。所以天下諸侯朝見時用劣馬做禮物,用麻織的粗布做托玉器的襯墊,送來的鹿皮也不是整張的。諸侯的使者空着口袋而來,卻都滿載而歸。由於齊國用利籠絡他們,用信結交他們,用武力威懾他們,所以天下的小國諸侯一旦與桓公締結盟約,就沒有誰敢背棄。這是因為貪圖他的好處,相信他的仁義,懾服他的武力。桓公知道天下諸侯都服從自己,所以又大力施展他的忠信,可以採取行動幫助諸侯的就去行動,可以為諸侯謀劃的就去謀劃。桓公派軍隊滅掉了不服從他的譚和遂兩個小國,但自己不去佔有而把它們的土地分給諸侯,所以諸侯們稱頌他的寬宏大度。他取消對車夷一帶魚鹽的禁運,命令關市對過往的魚鹽只檢查而不收稅,用這個辦法使諸侯得到實利,諸侯們都稱頌他能廣施恩惠。他下令修築葵茲、晏、負夏、領釜丘等幾個要塞,用以防禦戎人和狄人對鄰近各諸侯國的侵掠;他還下令修築五鹿、中牟、蓋與、牡丘等幾個關隘,用以捍衛諸夏的要地,並向中原各國顯示自己的權威。桓公為了霸業而從事的教化終於大見成效,於是甲冑盾和刀劍矛戟矢都封存收藏而不用,穿著朝服西渡黃河與強大的晉國盟會也絲毫不必害怕了,這是文治的成功。所以大國都自慚不及,小國紛紛歸附。這一切都是因為齊桓公能重用管仲、寧戚、隰朋、賓胥無、鮑叔牙這批人才,霸業正是因此而建立起來的。

79講:武公伐翼①,殺哀侯②,止欒共子曰③:「苟無死,吾以子見天子,令子為上卿,制晉國之政。」辭曰:「成聞之:『民生於三④;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則致死焉。報生以死,報賜以力,人之道也。臣敢以私利廢人之道,君何以訓矣?且君知成之從也,未知其待于曲沃也⑤。從君而貳,君焉用之?」遂鬥而死。


  

【註釋】

①武公,晉武公,名稱。公元前678年至前677年為晉國國君。翼:晉國都城,在今山西省翼城縣東。②哀侯:晉哀侯,名光。公元前717至前710年在位。③欒共子:又叫共叔成,晉哀侯的大夫。④民生於三:此處「三」係指君、師、父。⑤曲沃:晉武公的封地,在今山西省聞喜縣境內。

【譯文】

武公討伐翼城,殺了晉哀侯,勸阻晉哀侯的大夫欒共子說:「假如你不為哀侯效忠而死,我將帶你去進見天子,讓他任命你當上卿,掌管晉國的政務。」欒共子拒絶說:「我聽說過:『人在世間生活靠的是父親、師長和國君,要始終如一地事奉他們。』父親給我生命,師長給我教誨,國君給我食祿。沒有父親就不會來到世間,沒有國君的食祿就不會長大,沒有師長的教誨就不會知道家族的歷史,所以必須一心一意事奉他們。只要是他們的事,就應出死力去辦。用死報答他們的養育,用力報答他們的惠賜,這是做人的道理。我豈敢為了一己的私利廢棄做人的道理,那樣的話你又怎麼教我盡忠呢?況且你只知道勸我不為哀候效忠而死,卻不知道我如苟且到曲沃事奉你,就是懷有二心。跟隨國君的人卻懷有二心,國君要用他幹什麼?」於是戰鬥而死。


  

史蘇論獻公伐驪戎勝而不吉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