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庸命:指順應天命。「庸」同「用」。(2)踐朕位:繼承我的帝位。「朕」,我。按:「朕」本為通用的第一人稱代詞,自秦始皇起才專用於帝王的自稱。 (3)鄙德:德行淺薄。 忝(ti□n,舔):辱,玷污。 (4)貴戚及疏遠:指遠近大臣。「貴戚」,同姓的人。 (5)矜(gu□n官):通「鰥」,無妻的成年男子。 (6)嚚(yin,淫):愚頑。 (7)傲:傲慢,凶狠。 (8)烝烝:形容孝德厚美的樣子。 (9)奸:指干邪惡的事。 十妻之二女:把兩個女兒嫁給他。堯之二女即娥皇和女英。 (
11)下二女:讓二女降尊。「下」,卑下,謙下。媯汭:媯水邊上。「汭」河岸。也有人說「汭」是河名,在溈水之北。 (
12)如:順,遵循。 (
13)五典:即五常之教,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
14)入:參與,參加。 (
15)時:是,這裡是因此、就的意思。 序:有秩序。 (
16)賓:指接迎朝見的諸侯和遠方賓客。 門:指天子朝會諸侯的明堂之門。 (
17)穆穆:莊敬和悅的樣子。 (
18)聖:具有最高的智慧與道德。 (
19)女(r□,汝):同「汝」,你。至:周到。績:成,這裡指做到。 (
20)讓於德:用德行不夠來推辭。懌:悅。 (
21)上日:朔日,初一。 (
22)受終:接受堯的禪讓。「終」,指堯終止天子的事。 文祖:指帝堯的祖廟。 (
23)大祖:即太祖,始祖。
於是帝堯老(1),命舜攝行天子之政(2),以觀天命(3)。舜乃在璇璣玉衡(4),以齊七政(5)。遂類於上帝(6),禋於六宗(7),望於山川(8),辯於群神(9)。揖五瑞十,擇吉月日,見四岳諸牧(
11),班瑞(
12)。歲二月,東巡狩(
13),至於岱宗,祡(
14),望秩於山川(
15)。遂見東方君長(
16),合時月正日(
17),同律度量衡(
18),修五禮五玉三帛二生一死為摯(
19),如五器(
20),卒乃復(
21)。五月,南巡狩;八月,西巡狩;十一月,北巡狩:皆如初。歸,至於祖禰廟(
22),用特牛禮(
23)。五歲一巡狩,群後四朝(
24)。遍告以言(
25),明試以功(
26),車服以庸(
27)。肇十有二州(
28),決川(
29)。像以典刑(
30),流宥五刑(
31),鞭作官刑(
32),扑作教刑(
33),金作贖刑(
34)。眚災過(
35),赦;怙終賊(
36),刑。欽哉(
37),欽哉,惟刑之靜哉(
38)!
(1)於是:在這個時候。 (2)攝行:代行。 (3)天命:天意,上天的旨意。 (4)在:觀察,觀測。璇璣玉衡:指北斗星。《天官書》:「北斗七星,所謂璇璣玉衡,以齊七政。」「璇璣」就是斗魁(斗身),斗魁的第二顆星叫天璇,第三顆星叫天璣,所以用璇璣代表斗魁。「玉衡」是從斗魁算起的第五顆星,屬於斗杓,即斗柄。古人很重視北半星,因為可以利用它來辨方向,定季節。舊注多以「璇璣玉衡」為觀測天象的儀器,似後世的渾天儀,恐未可信。 (5)齊七政:意思是測定日、月、五星運行是否正常,以判斷政事之得失。古人迷信,認為天象的變化,如日月蝕,五星相聚等與人事吉凶有關。「齊」,排列,校正。「七政」,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 (6)類:古代祭祀名。臨時祭告上天叫類祭。 (7)禋(y□n,因):古代祭祀名。把祭品放在火上燒,使香味隨煙上達於天,叫禋祭。六宗:各家說法不一。馬融認為是指天、地、四時。 (8)望:古代祭祀名。遙望山川舉行祭祀叫望祭。 (9)辯:通「遍」,普遍地祭祀。 十揖:通「輯」,斂,聚斂。五瑞:五種瑞信,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諸侯所執作為符信的玉圭。《周禮·典瑞》:「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七寸;伯執躬圭,五寸;子執谷璧,男執蒲璧,皆五寸。」 (
11)見:召見。 諸牧:指各地長官。 (
12)班:同「頒」,分賜,頒發。 (
13)巡狩:天子視察諸侯所轄地區,檢查其政績。 (
14)祡:同「柴」,古代祭祀名,燒柴祭天叫柴祭。 (
15)望秩:按次序遙祭。「秩」,次序。 (
16)君長:諸侯首領。 (
17)合:統一協調。 正:校正。 (
18)同:統一。律:音律。古代音樂用十二根長度不同的竹管(律管),確定十二個高度不同的標準音,稱為十二律。 度:長度。量:容量。 衡:重量。 (
19)五禮:指吉、凶、賓、軍、嘉五種禮儀。《正義》:「《周禮》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祇,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賓禮親邦國,以軍禮同邦國,以嘉禮親萬民也。」 五玉:即「五瑞」。《集解》引鄭玄曰:「執之曰瑞,陳之曰玉 。」三帛:指三種不同顏色的繒帛,諸侯用於朝見的禮品。又《集解》引鄭玄曰:「帛,所以薦玉也。必三者,高陽氏後用赤繒,高辛氏後用黑繒,其餘諸侯皆用白繒。」 二生:指羔羊、雁,卿大夫用於朝見的禮品。一死:指雉,即野雞,士用於朝見的禮品。 摯:通 「贄」,古代初次拜見尊長時所送的禮物。這裡指以上所說諸侯、卿大夫、士等所執的禮物。 (
20)如:至於。五器:即五玉、五瑞。 (
21)卒:結束,指 朝見完畢。 復:還,指歸還給諸侯。 (
22)祖禰(n□,你):父親的神主入廟後稱禰。《正義》引何休云:「生曰父,死曰考,廟曰禰。」 (
23)特牛禮:以一頭牛作祭品的祭禮。「特」,一頭牲。 (
24)群後四朝:《集解》引鄭玄曰:「巡狩之年,諸侯見於方岳之下。其間四年,四方諸侯分來朝於京師也。」「群後」,指各個諸侯。「後」,君主,這裡指諸侯國君主。 (
25)「遍告」句:《正義》云:「言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又《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引《夏書》此句作「賦納以言」,楊伯峻註:「賦為敷之借字,遍也。謂不論卑尊遠近,如其言善,即遍加納取。」據此,則「遍告以言」也可講作諸侯普遍地以善言告舜。 (
26)試:考察。 (
27)車服以庸: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庸謂酬勞報功,……謂以車馬衣服酬其功。蓋指官階不同,車服亦異,賜以車服,所以表示尊貴寵榮。」「車服」,這裡是賜給車服之意。 (
28)肇:開始,創立。 十二州:即冀、兗、青、徐、荊、揚、豫、梁、雍、並、幽、營。 (
29)決川:疏通河道。 (
30)象:執法,以法治理。典刑:常刑,即指下句所說的「五刑」。 (
31)流宥五刑:用流放的辦法寬大處理觸犯五刑的人。「流」,流放。「宥」,寬赦。「五刑」,指墨(臉上刺字)、劓、剕(斷足)、宮(閹割男子的生殖器,毀壞女子的生殖機能)、大辟(死刑)等五種刑罰。 (
32)官刑:官府中使用的刑罰。 (
33)撲:用夏(賈樹)或楚(荊樹)做的一種用來打人的刑具。 教刑:指學校中使用的刑罰。 (
34)金作贖刑:意思是可以用金贖罪。「金」當是黃銅。《集解》引馬融曰:「金,黃金也。」不可信。陳直《新證》云:「虞夏時是否已用金屬及已用金屬貨幣,尚屬存疑。」 (
35)眚(sh□ng,省)災過:因災禍而造成過失。「眚災」,災禍。「眚」也是「災」義。(
36)怙終賊:意思是有所仗恃作惡為害。「怙」,倚仗。「終」,指堅持到底。「賊」,害,作惡。 (
37)欽:敬謹,慎重。(
38)靜:靜謐,這裡是審慎的意思。
驩兜進言共工(1),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辟(2)。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岳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3)。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4)。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5);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6),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7),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鹹服(8)。
(1)進言:推薦。 (2)淫辟:放縱邪僻。 (3)不便:不利,不宜,這裡是不以為宜的意思。 (5)三苗:我國古代部族名,散居於今湘、鄂、贛、皖毗鄰的地區。數(shuo,朔):屢次。 (5)變:指改變當地的風俗。 北狄:指北方的部族。下文「南蠻」「西戎」「東夷」分別指南方、西方、東方的部族。 (6)遷:使遷徙,即流放。 (7)殛:通「極」,流放遠方。 (8)罪: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