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出問,怪其音熟,視之,成也。母子抱哭。婦亦驚起,一門歡慰。疑媼為大士現身(
29). 由此持觀音經咒益虔。遂流寓湖北,治田廬焉。
【註釋】
(
1) 觀音祠:奉祀觀音的廟堂。觀音,梵語意譯,本譯作「觀世音」,因唐人諱「世」字,故簡稱「觀音」,也譯作「觀自在」,為佛教中的菩薩。
佛經說他救苦救難,賜人以福。我國舊時民間對其信仰極為普遍,各地多建有寺廟。
(
2) 娟然:美好的樣子。
(
3) 酡(tuó馱)然:酒後臉上發紅的樣子。此指因害羞而臉紅。
(
4) 慚:羞慚。
(
5) 澄澄:本為形容水清澈,此處藉以形容目光晶亮,即目如秋水之意。
(
6) 浼(m ěi 每):請託,央求。冰:冰人。《晉書。索■傳》:「孝廉令狐策夢立冰上,與冰下人語。■曰:」冰上為陽,冰下為陰,陰陽事也;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與冰下人語,為陽語陰,媒介事也。君當為人作媒,冰伴而婚成。‘“後因稱媒人為冰人。
(
7) 清族:猶清門。清白人家。
(
8) 授教職:被任為教官。明清府州縣教官有教授、學正、教諭、訓導等,負責管理士子,主持孔廟祭祀等。
(
9) 弔影:形影相弔,謂孤立無依。
(
10)縈迴:繞來轉去。(
11)日昃(z è仄):日斜,太陽平西。
(
12)母我者:以我為母的人。
(
13)直:「值」本字。價錢。
(
14)肖:相似。
(
15)濡煦:意謂體恤、愛護。《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濡,濕潤。煦,通「■」、「■」,吐出之沫。
(
16)大倫:倫常大道,此指夫婦倫常。倫常是古時封建統治階級所規定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根本準則。《孟子。公孫丑下》:「內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父子、君臣而外,加夫婦、兄弟、朋友,封建禮教稱為「五倫」。
(
17)株待,「守株待兔」的省詞。株,樹樁。《韓非子。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未而守株,冀復得兔。
兔不可復得,而身為來國笑。“後便以這個寓言故事諷喻拘泥而不知變通的人。
(
18)無論:不必說,不要說。
(
19)萍梗人:像浮萍枝梗一樣飄泊無定的人。
(
20)簾幌:窗帘、帷幔。
(
21)蓬首:頭髮散亂得像飛蓬一樣。飛蓬,即蓬草,根枯斷後遇風飛旋,故名。《詩。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
(
22)滌地無類:意謂全被殺光。滌,洗。此為洗劫、掃蕩的意思。類,噍類,活人。
(
23)期:約期,預定的日期。
(
24)戎馬戒嚴:此謂處于戰爭狀態。戎馬,軍馬。戒嚴,在戰時採取的嚴密防備措施。
(
25)儔人:同行人。
(
26)剽(piào 票)■(s ù素),輕捷的樣子。《史記。禮書》,「輕利剽| ,卒(猝)為| 風。」
(
27)■(h ǒu 吼):傳說中北方像狗一樣的野獸。《集韻》:「■,北方獸名,似犬,食人。」在舊小說中,「金毛■」是佛門菩薩的坐騎。
(
28)超乘(shèng剩):跳上車馬坐騎。語出《左傳。昭公元年》。
(
29)大士:菩薩稱號,此指觀音。
餓鬼
馬永,齊人,為人貪,無賴(
1) ,家卒屢空(
2) ,鄉人戲而名之「餓鬼」。
年三十餘,日益竇(
3) ,衣百結鶉(
4) ,兩手交其肩,在市上攫食。人盡棄之,不以齒。
邑有朱叟者,少攜妻居于五都之市(
5) ,操業不雅。暮歲歸其鄉,大為士類所口(
6) ;而朱潔行為善,人始稍稍禮貌之。一日,值馬攫食不償,為肆人所苦。
憐之,代給其直。引歸,贈以數百,俾作本。馬去,不肯謀業,坐而食。無何,資復匱,仍蹈舊轍。而常懼與朱遇,去之臨邑(
7).暮宿學宮(
8) ,冬夜凜寒,輒摘聖賢顛上旒而偎其板(
9).學官知之(
10),怒欲加刑。馬哀免,願為先生生財。
學官喜,縱之去。馬探某生殷宮,登門強索資,故挑其怒;乃以刀自■(
11),誣而控諸學。學官勒取重賂,始免申黜。諸生因而共憤,公質縣尹(
12). 尹廉得實(
13),答四十,梏其頸,三日斃焉。
是夜,朱叟夢馬冠帶而入,曰:「負公大德,今來相報。」既寤,妾舉子。
叟知為馬,名以馬兒。少不慧,喜其能讀。二十餘,竭力經紀,得入邑泮(
14).後考試寓旅邸,晝臥床上,見壁間悉糊舊藝(
15);視之,有「犬之性」四句題,心良其難,讀而志之。入場,適是其題,錄之,得優等,食餼焉(
16). 六十餘,補臨邑訓導(
17). 宮數年,曾無一道義交。惟袖中出青蚨(
18),則作鸕鷀笑(
19);不則睫毛一寸長,棱棱若不相識(
20). 偶大令以諸生小故(
21),判令薄懲,輒酷掠如治盜賊(
22). 有訟士子者(
23),即富來叩門矣。如此多端,諸生不復可耐。
而年近七旬,臃腫聾■,每向人物色烏須藥。有狂生某,銼茜根紿之(
24). 天明共視,如廟中所塑靈官狀。大怒,拘生;生已早夜亡去。以此憤氣中結,數月而死。
【註釋】
(
1) 無賴:指品格惡劣,強橫無恥,放刁、撒潑等。
(
2) 屢空:常常貧困。《論語。先進》:「回(顏回)也其庶乎!屢空。」
(
3) 窶(j ù據):貧困。
(
4) 百結鶉:即懸鶉百結之意。鵪鶉毛班尾禿,很像襤褸的衣服,因以懸鶉、鶉衣形容衣服的破爛。庾信《擬連珠》:「蓋聞懸鶉百結,知命不憂。」
(
5) 五都之市:五大城市,歷代所指不同,此蓋泛指繁華的都市。
(
6) 士類:即士人。所口:所詬病。
(
7) 臨邑:此指鄰近縣城。臨,鄰。
(
8) 學宮:即文廟,亦為縣學所在地。詳前《金世成》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