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摺紙為範:舊時書寫用無格白紙,書寫時為使字行端直,每頁摺疊成若干豎格。范,式樣。
(
27)疊背:肩背相疊,形容聚觀之人眾多。
(
28)不疵:此處猶言不錯,很好。疵,瑕疵,玉上的小斑點。喻指細小的毛病,缺點。
(
29)「飛揚」二句:謂風放縱恣肆,妒忌成性。飛揚,放縱,任性。《莊子。
天地》:「且夫失性有五:……五日趣舍滑心,使性飛揚。」忌嫉,忌刻妒嫉。
忌害別人,欲居其上(
30)「濟惡」二句:謂風以其才而成其惡,妒忌之性浸骨洽髓。濟,成。
醉骨,以酒浸漬之骨,意為浸骨洽髓。醉,酒漬。
(
31)「射人」二句;謂風在暗處害人,其狡詐有如含沙射人之域。此二句為含沙射人或含沙射影的略語。喻指暗中攻擊或陰謀陷害別人。《詩。小雅。何人斯》:「為鬼為域,則不可得。」《釋文》:“蜮,狀如■,三足。
一名射工,俗呼之水弩,在水中含沙射人。一雲射人影。「(
32)」昔虞帝“三句:謂虞舜曾受鳳的蠱惑,竟想借它解除百姓的煩惱。
虞帝,即虞舜。舜為有虞氏。見《史記。五帝本紀》。狐媚,傳說狐狸善媚,因以喻指女性對男子的蠱惑。英、皇,女英、娥皇,傳說為唐堯二女,嫁舜為妃。
見《太平禦覽》一三五引《列女傳》。渠,她,詣風神。《孔子家語》載舜歌《南風》事:「舜彈五絃琴,歌《南風》之詩,其詩日:」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溫兮。南鳳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
33)「楚王」三句,謂楚王也曾受鳳的蠱惑而藉以稱雄,但對宋玉的諷諫之意卻不予體察。楚王,指楚襄王,即楚頃襄王(公元前
298 一前
263 年在位)。
傳為宋玉所作的《鳳賦》見《文選》一三),以風為喻,諷刺楚王一味淫樂驕縱,不知體恤百姓。有云:「楚襄王游于蘭台之宮,宋玉、景差侍。有風颯然而至,王乃披襟而當之,日,快哉此鳳!寡人所以庶人共者邪?」
宋玉回答,指出有「大王之風」和「庶人之風」;前者為「雄風」,後者為「雌風」,楚王深為其說所動。賢才,蓋指宋玉。未能稱意,謂其婉轉設譬,未能達到諷諫的目的。
(
34)「沛上」二句:謂起兵沛上的劉邦,竟借《大風》之歌而抒寫思守土猛土之意。沛上英雄,指漢高祖劉邦,他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
209 年)
于家鄉沛縣起兵反秦。雲飛而思猛士,■括劉邦《大風歌》詩意。漢高祖十二年(公元前
195 年),劉邦平定英布叛亂之後,路經沛縣,“置酒沛宮,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發沛中幾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擊築,自為歌詩曰『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幾皆和之。
高祖乃起舞,慷慨傷懷,泣數行下。”見《史記。高祖本紀》。
(
35)「茂陵,‘二句,謂英武蓋世的漢武帝竟也以《秋風辭》抒發其懷念佳人之情。茂陵天子,指漢武帝劉徹,因其死葬茂陵,故稱。《文選》四五據《漢武帝故事》錄漢武帝《秋風辭》有云:」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攜(一作「懷」)佳人兮不能忘。“
(
36)「從此」二句:謂風仗侍以上所言帝王之寵,一天比一天恣意放縱,
肆其狂暴。怙,恃,憑仗。
(
37)「怒號」二句:謂狂風怒號,竟敢將王宮中的占風玉片吹得叮噹亂響。
萬竅,自然界各種空隙。《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為風。
是惟無作,作則萬竅怒■。「碎玉,碎玉片。王仁裕《開元遺事》下載,慶玄宗之子岐王,為測定風向,在」宮中于竹林內懸碎玉片,每夜聞相觸之聲,即知有風,號占風鋒“。鋒,大鈴。
(
38)「■湃」二句:謂秋風夜起,在枯樹間舞弄出颯颯之聲。■湃,同「澎湃」,也作「砰湃」,水相擊聲。此用以形容秋風大作,如驚濤駭浪。
歐陽修《秋聲賦》描繪秋風云:“聞有聲自西南來者,……初浙瀝以流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
四無人聲,聲在樹間。“中宵,中夜。寒聲,猶秋聲。
(
39)「倏向」二句:謂疾風拂掠山林,不過假借虎威。倏,倏忽,迅疾。
假虎之威,從虎而假其威。《易。乾》:「雲從龍,風從虎。」
(
40)「時于」二句:謂偶遇三峽礁石,便在江中掀起觸天之浪。時,時而。
灧■堆,江心突起的巨石,今已炸去。原在今四川奉節縣西南瞿塘峽口,為長江三峽著名險灘之一。見《水經注》三三《江水》。
(
41)「簾鈎」四句:謂簾鈎頻搖,秋風吹過高閣;風鈴猛然響動,驚醒了情思綿綿的離人好夢。簾鈎,捲簾之鈎。“清商,清越、淒厲的商音,此指秋風。
商,商音,古為五音(宮、商、角、徵、羽)之一,其音淒厲。舊以陰陽五行(金、木、水、火、土)之說,謂商屬金,配合四時為秋。《文選》二九《古詩十九首》之五:”清商隨風發,中曲正徘徊。「檐鐵,即檐馬,掛在屋櫓下的風鈴。也稱」鐵馬「,」玉馬“。幽夢,隱約恍惚的夢境。
此謂夢中情思。
(
42)「尋帷」二句:謂風不經允許徑入內室,竟如同關係極為密切的賓客。
尋帷下榻,謂不經介紹,直入內室。尋,覓。帷,床帳。下榻,《後漢書。徐稚傳》載,陳著為豫章太守,在郡不接待賓客,“唯稚來特設一榻。
去則縣(懸)之。「後因稱賓客寄居為下榻。人幕之賓,謂關係極為密切的賓客。入幕,入于帳幕之中。《晉書。郗超傳》:」謝安與王坦之嘗詣(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