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題 解】本文是《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有關屈原的部分,其中又刪去了屈原《懷沙》賦全文。這是現存關於屈原最早的完整的史料,是研究屈原生平的重要依據。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生活在戰國中後期,當時七國爭雄,其中最強盛的是秦、楚二國。屈原曾在楚國內政、外交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以後,雖然遭讒去職,流放江湖,但仍然關心朝政,熱愛祖國。最後,毅然自沉汨羅,以殉自己的理想。本文以強烈的感情歌頌了屈原卓越超群的才華和他對理想執着追求的精神。雖然事蹟簡略,但文筆沉鬱頓挫,詠歎反覆,夾敘夾議,是一篇有特色的評傳式散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1)。為楚懷王左徒(
2)。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3)。懷王使屈原造為憲令(
4),屈平屬草稿未定(
5),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屈平不與,因讒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
6)。「離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
7)。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
8)。《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
9)。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
10)。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
11)。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
12)。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13),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14)。推其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屈原既絀(
15)。其後秦欲伐齊,齊與楚從親,惠王患之(
16)。乃令張儀詳去秦,厚幣委質事楚(
17),曰:「秦甚憎齊,齊與楚從親,楚誠能絶齊,秦願獻商、於之地六百里(
18)。」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絶齊,使使如秦受地。張儀詐之曰:「儀與王約六里,不聞六百里。」楚使怒去,歸告懷王。懷王怒,大興師伐秦。秦發兵擊之,大破楚師于丹、淅,斬首八萬,虜楚將屈匄,遂取楚之漢中地(
19)。懷王乃悉發國中兵,以深入擊秦,戰于藍田(
20)。魏聞之,襲楚至鄧(
21)。楚兵懼,自秦歸。而齊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漢中地與楚以和(
22)。楚王曰:「不願得地,願得張儀而甘心焉。」張儀聞,乃曰:「以一儀而當漢中地,臣請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幣用事者臣靳尚(
23),而設詭辯于懷王之寵姬鄭袖。懷王竟聽鄭袖,復釋去張儀。是時屈原既疏,不復在位,使于齊,顧反(
24),諫懷王曰:「何不殺張儀?」懷王悔,追張儀,不及。
其後,諸侯共擊楚,大破之,殺其將唐昧(
25)。時秦昭王與楚婚(
26),欲與懷王會。懷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國,不可信,不如毋行。」懷王稚子子蘭勸王行:「奈何絶秦歡!」懷王卒行。入武關(
27),秦伏兵絶其後,因留懷王,以求割地。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
28)。復之秦,竟死於秦而歸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