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古文觀止譯注 - 97 / 555
古典散文類 / 吳楚材 / 本書目錄
  

古文觀止譯注

第97頁 / 共555頁。

 大小:

 第97頁

朗讀: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自黃帝至漢武帝時三千多年歷史,凡五十二萬餘言,一百三十篇,分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各體有機配合,構成了這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安書》)的歷史巨著。

《史記》中文學價值最高的是本紀、世家、列傳三類傳記性作品,這些作品善於抓住人物性格特徵與相互間的矛盾衝突,驅遣史實,結構佈局,既能實錄不訛,又有開合跌宕之致,加以語言峻潔生動,遂能于搖曳變化中將人物刻劃得栩栩如生,故歷來被推崇為我國傳紀文學的典範、古代散文的楷模。司馬遷也因此成為歷史上最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之一。


  

除《史記》外,司馬遷還主持了變更秦歷,創製「太初曆」的工作,奠定了我國舊曆的基礎。



【題 解】項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蘇宿縣西)人,是秦亡後群雄逐鹿中原時一位失敗的英雄。雖然未成帝業,但他在秦漢之間,曾主宰一時,號為「霸王」;加以司馬遷對他抱有深切的同情,所以將他也列入本紀。

項羽的性格具有強烈的悲劇性。一方面他「力拔山兮氣蓋世」,從二十四歲隨叔父項梁起兵後,一直抗擊着強秦的主力,在多次決定性的戰役中,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另一方面,他疏於戰略,黯于用人,剛愎自用卻又當斷不斷,企圖以一夫之勇、一己之智來統一天下,終於不可避免地被雄才大略而機巧多詐的劉邦擊敗,以烏江自刎結束了可歌可泣的一生。《項羽本紀》在記敘他一生重大事蹟時,成功地塑造了這一豐滿動人的悲劇性格,顯示了他失敗的歷史必然性;如果與多少帶有喜劇味道的《高祖本紀》對讀,可以見出司馬遷不以成敗論英雄的良史識見與洞察人心的優秀文學家的天賦。

這裡選錄的一節,歷來標目為《鴻門宴》。在項羽苦戰秦軍主力之際,劉邦卻乘虛直搗秦都咸陽,從此反秦起義轉入了楚漢相爭的歷史對抗。在咸陽附近鴻門的這次宴會,則是這一對抗的發軔與縮影。兵力上占絶對優勢的項羽集團,在這第一回合宴間的唇槍舌劍的交鋒中,就可悲地輸給了弱小的劉邦集團,這正預示了這場對抗的前途,而其原因在司馬遷看來,恰恰在於這段文章中詳細描寫的劉、項二人的性格差異及由此帶來的項氏集團的貌合神離與劉邦君臣的桴鼓相應。明白了這一點,就可知作者在大事紀性質的本紀中,竟用了近兩千字的筆墨描寫這次時僅一天的小小宴會,決非廢墨閒筆了。如果說在眾多人物有主有從、錯綜複雜的性格衝突的傳神描寫中展示出歷史事件的必然性來,是司馬遷傳記的最大特色,那末《鴻門宴》就是一個典型的範例。至于文中諸人各自的性格特徵,文章的波瀾起伏,材料的取捨安排以及語言的鍛造雅健,讀者自可在閲讀中加以細細的品味。



  

沛公軍霸上(1),未得與項羽相見。沛公左司馬曹無傷使人言于項羽曰(2):「沛公欲王關中(3),使子嬰為相(4),珍寶盡有之。」項羽大怒,曰:「旦日饗士卒(5),為擊破沛公軍(6)!」

當是時,項羽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7);沛公兵十萬,在霸上。范增說項羽曰(8):「沛公居山東時(9),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10)。急擊勿失!」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