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頁
長安雲花寺有觀音堂,在寺西北隅。大中末,百姓屈岩患瘡且死,夢一菩薩摩其瘡曰:「我在雲花寺。」岩驚覺汗流,數日而愈。因詣寺尋檢,至聖畫堂,見菩薩,一如其睹。傾城百姓瞻禮。岩遂立社,建堂移之。(出《酉陽雜俎》)
【譯文】
長安雲花寺有個觀音堂。在寺的西北角。唐宣宗大中末年,百姓屈岩得了瘡快要死了,夢見一個菩薩撫摸他的瘡說:「我在雲花寺。」屈岩驚醒,出了一身汗,不幾天瘡就全好了。於是他到了雲花寺尋找查看。到了聖畫堂,看見了一個菩薩,象夢中見到的一樣。全城的百姓都來拜這菩薩。屈岩於是選了祭祀的地方,建築了祠堂把菩薩搬了過來。
李舟
唐虔州刺史李舟與妹書曰:「釋迦生中國,設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設教如釋迦。天堂無則已,有則君子登;地獄無則已;有則小人入。」識者以為知言。(出《國史補》)
【譯文】
唐虔州刺史李舟在給妹妹的信中說:「如果釋迦牟尼生於中國,設教就會象春秋戰國時的孔子;如果春秋戰國時的孔子生在西方,也會設教象釋迦牟尼。天堂沒有就罷了,有就有君子去登;地獄沒有就罷了,有就有小人去下。」有見識的人認為這話是有道理的。
惠原
沙門惠原,本姓春氏,義陽人也,少以弓弩為業。至武陵山,射一孕鹿。將死能言曰:「吾先身只殺汝,汝今遂並殺害我母子,既是緣對,應為汝死。」復向言曰:「吾尋當成佛也。汝可行善,生生代代,勿復結冤。」惠原即悟前緣,遂落髮于鹿死之處,而置迦藍,名耆闍窟山寺。王融別傳,言惠死後十年,有人于武當山下見之。(出《朗州圖經》)
【譯文】
出家人惠原,俗家姓春,是義陽人。年少以用弓箭狩獵為職業。一次到武陵山,射中了一隻孕鹿。鹿快要死了,開口講了話:「我前生只殺了你一個。你今世一下子殺害了我母子,既然是前生的冤孽,應當死在你的手裡」。又向他說:「我很快就要成佛了,你也應該多做好事,咱們世世代代,不要再結冤仇。」惠原就明白了前緣。於是就在鹿死的地方削髮為僧,並且在那裡修了廟,取名耆闍窟山寺。王融的別傳中,記載惠原死後十年,有人在武當山下看見他。
延州婦人
昔延州有婦女,白皙頗有姿貌,年可二十四五。孤行城市,年少之子,悉與之遊,狎昵薦枕,一無所卻。數年而歿,州人莫不悲惜,共醵喪具為之葬焉,以其無家,瘞于道左。大曆中,忽有胡僧自西域來,見墓,遂趺(明抄本「趺」作「敷」。)坐具,敬禮焚香,圍繞讚歎。數日,人見謂曰:「此一淫縱女子,人盡夫也,以其無屬,故瘞于此,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聖,慈悲喜舍,世俗之慾,無不徇焉。此即鎖骨菩薩,順緣已盡,聖者云耳。不信即啟以驗之。」眾人即開墓,視遍身之骨,鈎結皆如鎖狀,果如僧言。州人異之,為設大齋,起塔焉。(出《續玄怪錄》)
【譯文】
以前延州有一個婦女,長得白靜而又有幾分美貌,年齡在二十四五歲左右,獨自往來于城中。年輕的男子,都爭着與她交遊,跟她親熱,甚至要她陪着睡覺也不拒絶。幾年後死了。跟她親近過的人沒有不悲痛惋惜的,共同湊錢辦喪埋葬她。因為她沒有家。就埋在道邊。大曆年中,忽然有個胡僧從西域來,看見墳墓,於是就跪下,擺設香案,焚香敬拜,圍繞着讚歎。幾日後,看見的人對他說:「這是一淫蕩女子,所有的男人都是她的丈夫。因她沒有家,所以埋在這裡,和尚為什麼要敬重她呢?」和尚說:「並不是施主所能知道的,這是一個大聖。慈悲施捨,世俗的願望,她沒有不曲意順從的。這就是鎖骨菩薩,在塵世間的事情已經做完了,所以她是聖者。不信就打開棺材看一看。」眾人於是就掘墓開棺,看她全身的骨頭,鈎結的都象鎖狀,果真象和尚說的那樣。州人感到奇異,為她設大齋,修了塔。
鎮州鐵塔
唐天祐中,太原僧惠照因夢鎮州南三十里廢相國寺中埋鐵塔,特往訪之。至界上,為元戎王中令鎔所知,延在衙署供養。衙將任友義慮是鄰道諜人,或致不測,懇要詰而逐之。元戎始疑,惠具以尋塔為對。遽差于府南三十里訪之,果得相國寺古墓,掘其殿砌之前,得鐵塔,上刻三千人姓名,悉是見在常山將校親軍,唯任友義一人無名,乃知冥數前定。刻斯塔者,何神異哉。(出《北夢瑣言》)
【譯文】
唐昭宗天祐年間,太原和尚惠照因為夢見鎮州南三十里廢相國寺中埋一鐵塔,特意前去探訪。到了州界上,被元戎王中令鎔知道了,請在署衙裡供養。衙內的將領任友義想到這也許是鄰州派來的探子,或者會有什麼不測的事情發生,懇切要求審問並驅逐他。元戎也有點犯疑,惠照具實說了尋找塔的事。元戎就立刻派人到府南三十里去訪查,果然找到了相國寺的古墓。在墓殿台階前面挖掘,找到了鐵塔。上面刻了三千人的姓名,都是在常山將校親軍中的人,唯獨沒有任友義的名字。才知道是前世所定。刻這個塔的人,是何等神異啊!
渭濱釣者
清渭之濱,民家之子,有好垂釣者。不農不商,以香餌為業,自壯及中年,所取不知其紀極。仍得任公子之術,多以油煎燕肉置於纖鈎,其取鮮鱗如寄之於潭瀨,其家數口衣食,綸竿是賴。忽一日,垂釣于大涯硤,竟日無所得。將及日晏,忽引其獨繭,頗訝沉重。迤邐輓之,獲一銅佛像。既悶甚,擲之於潭心,遂移釣于別浦,亦無所得。移時,又牽出一銅佛。於是折其竿,斷其綸,終身不復其業。(出《玉堂閒話》)
【譯文】
清澈渭水的邊上,有一個平常百姓家的兒子,喜歡釣魚。不事農不從商,以用香餌垂釣為職業,從壯年到中年,釣到的魚不知有多少了。他掌握了任公子配製魚餌的方法,用油把燕子肉煎了掛在釣鉤上來釣魚。這種釣法就像把魚保存在自家的池塘隨用隨取一樣容易,他家幾口人的生活,全依賴于這個釣魚竿了。有一天,他在大涯硤釣魚,整日無所收穫,天色將晚。拉起魚竿只感到拉不動,他很驚訝,慢慢地拉起,釣起一個銅佛像,感到納悶。又把它扔回水潭。於是又到別的河裡去釣魚,也沒有收穫。又釣出一個銅佛像。在這時他折斷了他的魚竿扯斷了魚弦終身不再釣魚。
聲明:本書由奇書網(www.Qisuu.com)自網絡收集整理製作,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下載後請在
24小時內刪除.如果喜歡,請購買正版.
太平廣記之報應徵應卷(第
102-
145卷)
李昉 等編著
報應徵應卷目錄
卷第一百二 報應一(金剛經)
盧景裕 趙文若 趙文昌 新繁縣書生 蒯武安
睦彥通 杜之亮 慕容文策 柳儉 蕭瑀 趙文信 劉弼
袁志通 韋克勤 沈嘉會 陸懷素
卷第一百三 報應二(金剛經)
司馬喬卿 孫壽 李觀 豆盧夫人 尼修行
陳文達 高紙 白仁皙 竇德玄 宋義倫 李岡 王陁
王令望 陳惠妻 何澋 張玄素 李丘一
卷第一百四 報應三(金剛經)
于昶 裴宣禮 吳思玄 銀山老人 崔文簡 姚待
呂文展 長安縣繫囚 李虛 盧氏 陳利賓 王宏 田氏
卷第一百五 報應四(金剛經)
李惟燕 孫明 三刀師 宋參軍 劉鴻漸 張嘉猷
魏恂 杜思訥 龍興寺主 陳哲 豐州烽子 張鎰 崔寧
卷第一百六 報應五(金剛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