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恭字敬公,梁國蒙人也。習韓詩﹑孟氏易,講授門徒常千餘人。王莽末,盜賊從橫,攻沒郡縣,恭以恩信為觽所附,擁兵固守,獨安全。光武即位,嘉其忠果,召拜郎中,再遷太山都尉。和集百姓,甚得其歡心。
恭善為文,着賦﹑頌﹑詩﹑勵學凡二十篇。年四十九卒官,諸儒共謚曰宣明君。
子牙,少習家業,着賦﹑頌﹑贊﹑誄凡四十篇。舉孝廉,早卒,鄉人號曰文德先生。
傅毅字武仲,扶風茂陵人也。少博學。永平中,于平陵習章句,因作迪志詩曰:
咨爾庶士,迨時斯勖。日月逾邁,豈雲旋復!哀我經營,旅力靡及。
在茲弱冠,靡所庶立。
于赫我祖,顯于殷國。二夡阿衡,克光其則。武丁興商,伊宗皇士。
爰作股肱,萬邦是紀。奕世載德,迄我顯考。保膺淑懿,纘修其道。
漢之中葉,俊乂式序。秩彼殷宗,光此勛緒。 言武丁所以能興殷者,惟尊皇美之士,謂傅說。 伊余小子,穢陋靡逮。懼我世烈,自茲以墜。誰能革濁,清我濯溉?誰能昭闇,啟我童昧?先人有訓,我訊我誥。訓我嘉務,誨我博學。爰率朋友,尋此舊則。契闊夙夜,庶不懈忒。
秩秩大猷,紀綱庶式。匪勤匪昭,匪壹匪測。農夫不怠,越有黍稷,
誰能雲作,考之居息?二事敗業,多疾我力。如彼遵衢,則罔所極。
二志靡成,聿勞我心。如彼兼聽,則溷于音。
式,法也。言美哉乎大道,可以綱紀觽法。若不勤勵,則不能昭明其道;不專一,則不能深測。
于戲君子,無恆自逸。徂年如流,鮮茲暇日。行邁屢稅,胡能有迄。
密勿朝夕,聿同始卒。
少有閒暇之日也。
言朝夕黽勉,終始如一也。
毅以顯宗求賢不篤,士多隱處,故作七激以為諷。
建初中,肅宗博召文學之士,以毅為蘭台令史,拜郎中,與班固﹑賈逵共典校書。毅追美孝明皇帝功德最盛,而廟頌未立,乃依清廟作顯宗頌十篇奏之,
由是文雅顯于朝廷。
車騎將軍馬防,外戚尊重,請毅為軍司馬,待以師友之禮。及馬氏敗,免官歸。
永元元年,車騎將軍竇憲復請毅為主記室,崔駰為主簿。及憲遷大將軍,復以毅為司馬,班固為中護軍。憲府文章之盛,冠于當世。
毅早卒,着詩﹑賦﹑誄﹑頌﹑祝文﹑七激﹑連珠凡二十八篇。
黃香字文強,江夏安陸人也。年九歲,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喪,鄉人稱其至孝。
年十二,太守劉護聞而召之,署門下孝子,甚見愛敬。香家貧,內無仆妾,躬執苦勤,盡心奉養。遂博學經典,究精道術,能文章,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童」。
初除郎中,元和元年,肅宗詔香詣東觀,讀所未嘗見書。香後告休,及歸京師,時千乘王冠,帝會中山邸,乃詔香殿下,顧謂諸王曰:「此『天下無雙江夏黃童』者也。」左右莫不改觀。後召詣安福殿言政事,拜尚書郎,數陳得失,賞賚增加。常獨止宿台上,晝夜不離省闥,帝聞善之。
永元四年,拜左丞,功滿當遷,和帝留,增秩。六年,累遷尚書令。後以為東郡太守,香上疏讓曰:「臣江淮孤賤,愚蒙小生,經學行能,無可筭錄。遭值太平,先人余福,得以弱冠特蒙徵用,連階累任,遂極台閣。訖無纖介稱,報恩暛死,誠不意悟,卒被非望,顯拜近郡,尊位千里。臣聞量能授官,則職無廢事;因勞施爵,則賢愚得宜。臣香小丑,少為諸生,典郡從政,固非所堪,誠恐蒙頓,孤忝聖恩。又惟機密端首,至為尊要,復非臣香所當久奉。承詔驚惶,不知所裁。臣香年在方剛,適可驅使。願乞余恩,留備□官,賜以督責小職,任之宮台煩事,以畢臣香螻蟻小志,誠瞑目至願,土灰極榮。」
帝亦惜香乾用,久習舊事,復留為尚書令,增秩二千石,賜錢三十萬。是後遂管樞機,甚見親重,而香亦祗勤物務,憂公如家。 十二年,東平清河奏訞言卿仲遼等,所連及且千人。香科別據奏,全活甚觽。
每郡國疑罪,輒務求輕科,愛惜人命,每存憂濟。又曉習邊事,均量軍政,皆得事宜。帝知其精勤,數加恩賞,疾病存問,賜醫藥。在位多所薦達,寵遇甚盛,議者譏其過幸。
延平元年,遷魏郡太守。郡舊有內外園田,常與人分種,收谷歲數千斛。香曰:
「田令『商者不農』,王制『仕者不耕』,伐冰食祿之人,不與百姓爭利。」
乃悉以賦人,課令耕種。時被水年饑,乃分奉祿及所得賞賜班贍貧者,於是豐富之家各出義谷,助官稟貸,荒民獲全。後坐水潦事免,數月,卒於家。
所着賦﹑箋﹑奏﹑書﹑令凡五篇。子瓊,自有傳。
劉毅,北海敬王子也。初封平望侯,永元中,坐事奪爵。毅少有文辯稱,元初元年,上漢德論並憲論十二篇。時劉珍﹑鄧耽﹑尹兌﹑馬融共上書稱其美,安帝嘉之,賜錢三萬,拜議郎。
李尤字伯仁,廣漢雒人也。少以文章顯。和帝時,侍中賈逵薦尤有相如﹑楊雄之風,召詣東觀,受詔作賦,拜蘭台令史。稍遷,安帝時為諫議大夫,受詔與謁者仆射劉珍等俱撰漢記。後帝廢太子為濟陰王,尤上書諫爭。順帝立,遷樂安相。年八十三卒。所着詩﹑賦﹑銘﹑誄﹑頌﹑七嘆﹑哀典凡二十八篇。
尤同郡李勝,亦有文才,為東觀郎,着賦﹑誄﹑頌﹑論數十篇。
蘇順,字孝山,京兆霸陵人也。和安閒以才學見稱。好養生術,隱處求道。晚乃仕,拜郎中,卒於官。所着賦﹑論﹑誄﹑哀辭﹑雜文凡十六篇。
時三輔多士,扶風曹觽伯師亦有才學,着誄﹑書﹑論四篇。
又有曹朔,不知何許人,作漢頌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