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珍字秋孫,一名寶,南陽蔡陽人也。少好學。永初中,為謁者仆射。鄧太后詔使與校書劉騊駼﹑馬融及五經博士,校定東觀五經﹑諸子傳記﹑百家蓺術,整齊脫誤,是正文字。永寧元年,太后又詔珍與騊駼作建武已來名臣傳,遷侍中﹑越騎校尉。延光四年,拜宗正。明年,轉衛尉,卒官。着誄﹑頌、連珠凡七篇。又撰釋名三十篇,以辯萬物之稱號雲。
葛龔字元甫,梁國寧陵人也。和帝時,以善文記知名。性慷慨壯烈,勇力過人。安帝永初中,舉孝廉,為太官丞,上便宜四事,拜蕩陰令。闢太尉府,病不就。州舉茂才,為臨汾令。居二縣,皆有稱績。着文﹑賦﹑碑﹑誄﹑書記凡十二篇。
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人也。元初中,舉上計吏,為校書郎。順帝時,為侍中。
着楚辭章句行于世。其賦﹑誄﹑書﹑論及雜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漢詩百二十三篇。
子延壽,字文考,有鉨才。少游魯國,作靈光殿賦。後蔡邕亦造此賦,未成,及見延壽所為,甚奇之,遂輟翰而已。曾有異夢,意惡之,乃作夢賦以自厲。
後溺水死,時年二十餘。
崔琦字子瑋,涿郡安平人,濟北相瑗之宗也。少遊學京師,以文章博通稱。初舉孝廉,為郎。河南尹梁冀聞其才,請與交。冀行多不軌,琦數引古今成敗以戒之,冀不能受。乃作外戚箴。其辭曰:
赫赫外戚,華寵煌煌。昔在帝舜,德隆英、皇。周興三母,有莘崇湯。
宣王晏起,姜後脫簪。齊桓好樂,衛姬不音。皆輔主以禮,扶君以仁,達才進善,以義濟身。
爰暨末葉,漸已頽虧。貫魚不□,九禦差池。晉國之難,禍起於麗。
惟家之索,牝鷄之晨。專權擅愛,顯己蔽人。陵長閒舊,圮剝至親。並後匹嫡,淫女斃陳。匪賢是上,番為司徒。荷爵負乘,採食名都。
詩人是刺,德用不憮。暴辛惑婦,拒諫自孤。蝠蛇其心,縱毒不辜。
諸父是殺,孕子是刳。天怒地忿,人謀鬼圖。甲子昧爽,身首分離。初為天子,後為人螭。
禮後夫人已下進禦之法云:「凡天子進禦之儀,從後而下,十五日篃。自下始,以象月之初生,漸進至盛,法陰道之義也。」其法,九嬪已下皆九九而禦,則女禦八十一人為九夕也,世婦二十七人為三夕,九嬪為一夕,夫人為一夕,凡十四夕,後當一夕。故曰十五日一篃也。
雌代雄鳴則家盡,婦奪夫政則國亡”也。 紂智足以拒諫。祖伊諫紂,紂不從。自孤謂紂為獨夫也。 非但耽色,母后尤然。不相率以禮,而競銟以權。先笑後號,卒以辱殘。
家國泯絶,宗廟燒燔。末嬉喪夏,曪姒斃周,妲己亡殷,趙靈沙丘。
戚姬人豕,呂宗以敗。陳後作巫,卒死於外。霍欲鴆子,身乃罹廢。
言初雖恃權埶而笑,後競罹禍而號哭也。 後自號主父,立何為王。吳娃死,何愛□,主父憐章北面臣詘于其弟,欲分趙王章于代。計未決,主父及王游于沙丘宮,公子章以其徒作亂,公子成與李兌自國起兵,公子章敗,往走主父,主父開之,成、兌因圍主父宮,章死。成、兌謀曰:「以章故圍主父,即解兵,吾屬夷矣。」
乃遂圍主父,令宮人後出者夷。宮中人悉出,主父欲出不得,饑探雀□而食之,三月餘,死沙丘宮。見史記。 故曰:無謂我貴,天將爾摧;無恃常好,色有歇微;無怙常幸,愛有陵彁;無曰我能,天人爾違。患生不德,福有慎機。日不常中,月盈有虧。履道者固,杖埶者危。微臣司戚,敢告在斯。
琦以言不從,失意,復作白鵠賦以為風。梁冀見之,呼琦問曰:「百官外內,各有司存,天下云云,豈獨吾人之尤,君何激刺之過乎?」琦對曰:「昔管仲相齊,樂聞譏諫之言;蕭何佐漢,乃設書過之吏。今將軍累世台輔,任齊伊、公,而德政未聞,黎元塗炭,不能結納貞良,以救禍敗,反覆欲鉗塞士口,杜蔽主聽,將使玄黃改色,馬鹿易形乎?」冀無以對,因遣琦歸。 後除為臨濟長,不敢之職,解印綬去。冀遂令刺客陰求殺之。客見琦耕于陌上,懷書一卷,息輒偃而詠之。客哀其志,以實告琦,曰:「將軍令吾要子,今見君賢者,情懷忍忍,可亟自逃,吾亦于此亡矣。」琦得脫走,冀後竟捕殺之。
所着賦、頌、銘、誄、箴、弔、論、九咨、七言,凡十五篇。
邊韶字孝先,陳留浚儀人也。以文章知名,教授數百人。詔口辯,曾晝日假臥,弟子私矡之曰:「邊孝先,腹便便。懶讀書,但欲眠。」韶潛聞之,應時對曰:「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笥。但欲眠,思經事。寐與周公通夢,靜與孔子同意。師而可矡,出何典記?」矡者大臱。韶之才捷皆此類也。
桓帝時,為臨潁侯相,征拜太中大夫,著作東觀。再遷北地太守,入拜尚書令。
後為陳相,卒官。着詩、頌、碑、銘、書、策凡十五篇。
後漢書卷八十下 文苑列傳 第七十下
張升字彥真,陳留尉氏人,富平侯放之孫也。升少好學,多關覽,而任情不覊。其意相合者,則傾身交結,不問窮賤;如乖其志好者,雖王公大人,終不屈從。常嘆曰:「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其有知我,雖胡越可親;苟不相識,從物何益?」
仕郡為綱紀,以能出守外黃令。吏有受賕者,即論殺之。或譏升守領一時,何足趨明威戮乎?對曰:「昔仲尼暫相,誅齊之侏儒,手足異門而出,故能威震強國,反其侵地。君子仕不為己,職思其憂,豈以久近而異其度哉?」
遇黨錮去官,後竟見誅,年四十九。 着賦、誄、頌、碑、書,凡六十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