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後漢書 - 156 / 470
中國古代史類 / 范曄等 / 本書目錄
  

後漢書

第156頁 / 共470頁。

 大小:

 第156頁

朗讀:

即為陰氏,則陰侯可;為天下,則固宜用天下之賢才。”帝稱善,曰:「欲置傅者,以輔太子也。今博士不難正朕,況太子乎?」即拜佚為太子太傅,而以榮為少傅,賜以輜車、乘馬。榮大會諸生,陳其車馬、印綬,曰:「今日所蒙,稽古之力也,可不勉哉!」榮以太子經學成畢,上疏謝曰:「臣幸得侍帷幄,執經連年,而智學淺短,無以補益萬分。今皇太子以聰叡之姿,通明經義,觀覽古今,儲君副主莫能專精博學若此者也。斯誠國家福佑,天下幸甚。臣師道已盡,皆在太子,謹使掾臣汜再拜歸道。」太子報書曰:“莊以童蒙,學道九載,而典訓不明,無所曉識。夫五經廣大,聖言幽遠,非天下之至精,豈能與于此!

況以不才,敢承誨命。昔之先師謝弟子者有矣,上則通達經旨,分明章句,下則去家慕鄉,求謝師門。


  

今蒙下列,不敢有辭,願君慎疾加餐,重愛玉體。”

是先師謝弟子。

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見者親也。’孔子曰:『弟子識之。』於是門人辭歸者十有三”也。

三十年,拜為太常。榮初遭倉卒,與族人桓元卿同饑□,而榮講誦不息。元卿嗤榮曰:「但自苦氣力,何時復施用乎?」榮笑不應。及為太常,元卿嘆曰:「我農家子,豈意學之為利乃若是哉!」

永平二年,三雍初成,拜榮為五更。每大射養老禮畢,帝輒引榮及弟子升堂,執經自為下說。乃封榮為關內侯,食邑五千戶。 榮每疾病,帝輒遣使者存問,太官、太醫相望于道。及篤,上疏謝恩,讓還爵土。帝幸其家問起居,入街下車,擁經而前,撫榮垂涕,賜以黙茵、帷帳、刀□、衣被,良久乃去。自是諸侯將軍大夫問疾者,不敢復乘車到門,皆拜黙下。

榮卒,帝親自變服,臨喪送葬,賜頉塋于首山之陽。除兄子二人補四百石,都講生八人補二百石,其餘門徒多至公卿。子鬱嗣。 論曰:張佚訐切陰侯,以取高位,危言犯觽,義動明後,知其直有餘也。若夫一言納賞,志士為之懷恥;受爵不讓,風人所以興歌。而佚廷議戚援,自居全德,意者以廉不足乎?昔樂羊食子,有功見疑;西巴放麑,以罪作傅。蓋推仁審偽,本乎其情。君人者能以此察,則真邪幾于辨矣。

鬱字仲恩,少以父任為郎。惇厚篤學,傳父業,以尚書教授,門徒常數百人。

榮卒,鬱當襲爵,上書讓于兄子泛,顯宗不許,不得已受封,悉以租入與之。

帝以鬱先師子,有禮讓,甚見親厚,常居中論經書,問以政事,稍遷侍中。

帝自製五家要說章句,令鬱校定於宣明殿,以侍中監虎賁中郎將。 和帝即位,富於春秋,侍中竇憲自以外戚之重,欲令少主頗涉經學,上疏皇太后曰:「禮記云:『天下之命,懸于天子;天子之善,成乎所習。習與智長,則切而不勤;化與心成,則中道若性。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周公在前,史佚在後,太公在左,召公在右。中立聽朝,四聖維之。是以慮無遺計,舉無過事。』孝昭皇帝八歲即位,大臣輔政,亦選名儒韋賢、蔡義、夏侯勝等入授于前,平成聖德。近建初元年,張酺、魏應、召訓亦講禁中。臣伏惟皇帝陛下,躬天然之姿,宜漸教學,而獨對左右小臣,未聞典義。昔五更桓榮,親為帝師,子鬱,結髮敦尚,繼傳父業,故再以校尉入授先帝,父子給事禁省,更歷四世,今白首好禮,經行篤備。又宗正劉方,宗室之表,善為詩經,先帝所曪。宜令鬱、方併入教授,以崇本朝,光示大化。」

由是遷長樂少府,復入侍講。頃之,轉為侍中奉車都尉。永元四年,代丁鴻為太常。明年,病卒。 鬱經授二帝,恩寵甚篤,賞賜前後數百千萬,顯于當世。門人楊震、朱寵,皆至三公。

初,榮受朱普學章句四十萬言,浮辭繁長,多過其實。及榮入授顯宗,減為二十三萬言。鬱復刪省定成十二萬言。由是有桓君大小太常章句。

子普嗣,傳爵至曾孫。鬱中子焉,能世傳其家學。孫鸞、曾孫彬,並知名。

焉字叔元,少以父任為郎。明經篤行,有名稱。永初元年,入授安帝,三遷為侍中步兵校尉。永寧中,順帝立為皇太子,以焉為太子少傅,月餘,遷太傅,以母憂自乞,聽以大夫行喪。踰年,詔使者賜牛酒,奪服,即拜光祿大夫,遷太常。時廢皇太子為濟陰王,焉與太仆來歷、廷尉張魭諫,不能得,事已具來歷傳。


  

順帝即位,拜太傅,與太尉朱寵並錄尚書事。焉復入授經禁中,因燕見,建言宜引三公、尚書入省事,帝從之。以焉前廷議守正,封陽平侯,固讓不受。

視事三年,坐闢召禁錮者為吏免。復拜光祿大夫。陽嘉二年,代來歷為大鴻臚,數日,遷為太常。永和五年,代王龔為太尉。漢安元年,以日食免。明年,卒於家。

弟子傳業者數百人,黃瓊、楊賜最為顯貴。焉孫典。

典字公雅,復傳其家業,以尚書教授潁川,門徒數百人。舉孝廉為郎。居無幾,會國相王吉以罪被誅,故人親戚莫敢至者。典獨□官收斂歸葬,服喪三年,負土成墳,為立祠堂,盡禮而去。

闢司徒袁隗府,舉高第,拜侍御史。是時宦官秉權,典執政無所迴避。常乘驄馬,京師畏憚,為之語曰:「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及黃巾賊起滎陽,典奉使督軍。賊破,還,以啎宦官賞不行。在御史七年不調,後出為郎。

靈帝崩,大將軍何進秉政,典與同謀議,三遷羽林中郎將。獻帝即位,三公奏典前與何進謀誅閹官,功雖不遂,忠義炳着。詔拜家一人為郎,賜錢二十萬。



贊助商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