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西風吹打而飄散的片片紅葉上,似乎處處都寫滿了「亡國」兩字。不忍在上題詩,怕引起濃濃愁情。請老友給予諒解。開頭這兩韻五句,其意境蒼涼闊大,有「唐人悲歌」之概。
着實為全詞增添了一點「北國型」的「壯美」之感。「短夢依然江表,……落葉都愁。」隨即音調多麼纏綿低回。這是作者善於「一氣旋折」的高妙本領。
「載取白雲歸去」則從眼前的離別寫起。故人之訪,給作者多少歡樂、慰藉和溫暖。故人又要回去。面對此景,作者當然又會感慨生悲。
「問誰留楚佩,弄影中洲」寫出了自己與他兩情依依之感。「楚佩」借楚辭中湘君和湘夫人的典故。「折蘆花贈遠,零落一身秋」。當然會贈所贈之物,只能是一枝蘆花。
這裡表現出贈者零落如秋葉的心情。他以蘆花來比己「零落一身秋」的淒況,飽寓着他生不逢時痛感。這裡「折葦贈遠」,筆調不凡,寫意深刻。「向尋常野橋流水,待招來,不是舊沙鷗。
」而故人既遠,「野橋流水」附近也能招集到三朋二友,但終非沈堯道、趙學舟之類故交了。「空懷感,有斜陽處,卻怕登樓」惆悵寂寞只能靠登樓遠望排解。但余斜照的景色,只能徒增傷悲。所以頓又縮回了腳步!
全詞先悲後壯,先友情而後國恨,慣穿始終的,是一股蕩氣迴腸的「詞氣」。使讀者極能滲透到作者的感情世界之中。寫身世飄萍和國事之悲感哀婉動人,令人如聞斷雁驚風,哀猿啼月。
●摸魚子·高愛山隱居 張炎
愛吾廬、傍湖千頃,蒼茫一片清潤。
晴嵐暖翠融融處,花影倒窺天鏡。
沙浦迥。
看野水涵波,隔柳橫孤艇。
眠鷗未醒。
甚占得蒓鄉,都無人見,斜照起春暝。
還重省。
豈料山中秦晉,桃源今度難認。
林間即是長生路,一笑原非捷徑。
深更靜。
待散髮吹簫,跨鶴天風冷。
憑高露飲。
正碧落塵空,光搖半壁,月在萬松頂。
張炎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描寫作者隱居生活的。張炎應召北上抄寫「藏經」南歸後,在山陰一帶流寓,曾在鏡湖一帶隱居。高愛山是其隱居之所。這首詞表達了他對元政權嚴重不滿和敵對情緒。
起筆短促而突兀:「愛吾廬」令人精神一振。借古代著名隱士陶淵明之意,暗示了其中「與世相違」的深意,為全詞定下了基調。隨之寫湖水「傍湖千頃,蒼茫一片清潤」。清潤,指湖波之清涼朗澈和氣候之爽潤宜人。
繼而寫湖中的倒影:「晴嵐暖翠融融處,花影倒窺天鏡。」睛暖的山光、蒼翠的樹色,斑駁的花影,都映照在這面天然的鏡子裡。「沙浦迥」句寫遠處的沙灘。「看野水涵波,隔柳橫孤艇。
」寫柳陰下的小艇。「眠鷗未醒。甚占得蒓鄉,都無人見,斜照起春暝。」「眠鷗」,這裡指隱士幽人。
「甚」,正也。「蒓鄉」,化用張翰思吳中故鄉蒓羹、鱸魚膾故事,指隱逸之鄉。在隱士之生活天地,萬籟俱寂,人蹤不見,只有斜陽的餘輝在閃耀。
「豈料山中秦晉,桃源今度難認。」波瀾驟起。夕陽落下的只餘一抹餘暉斜照,暮色之蒼茫,令人浮想連篇:在這與世隔絶的山間也難逃世事更換的影響,原來桃源仙境般的地方,海市蜃樓了!何處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樂土呢?慨嘆之餘,他又自我慰解:「林間即是長生路,一笑原非捷徑。」繃緊的琴弦終於鬆弛了下來。
「深更靜。待散髮吹簫,跨鶴天風冷。憑高露飲。正碧落塵空,光搖半壁,月在萬松頂。
」這幾句如同一串串美妙的樂符,連串成一曲高元。明亮的樂章。令人有飄飄欲仙之感。在萬壑松風之夜,詞人徜徉在吹簫跨鶴,凌風飲露的意境中,希冀從此拋撇開那充滿不安和苦難的惡濁的塵世。
這首詞上闕以寫實景為主,字字落地有聲;下闕以抒情為主,情情景景皆為幻象。作者欲為通過這種方式重覓光明。用語句平實、遒煉來貫情,意境較為獨特。既然生活于地球之上苦難重關,何不離開俗世,皆時作「仙遊」的夢想,以求得到些許的慰藉呢!但幻景不能無限飆升,它仍然有個限度。
詞人雖然在隱居以求避世,實際上是「憤世」之後所作的一種無奈之舉。
●月下笛 張炎
孤游萬竹山中,閒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
時寓甬東積翠山舍。
萬裡孤雲,清游漸遠,故人何處。
寒窗夢裡,猶記經行舊時路。
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
漫驚回淒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歸何暮。
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
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
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
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張炎詞作鑒賞
《月下笛》是「遺民」張炎抒發其遺民心態的一首詞。南宋已亡,身懷家國之恨的張炎在甬東一帶流寓。在孤游萬竹山,幽清廖寂的環境並未使其淡忘。亡國之恨,反而愁思黯然。
這首詞的悲涼激楚,當為其心聲之反映。
起調令人淒愴渺茫:「萬裡孤雲」。「孤雲」,是詞人的化身。孤雲在詩詞裡喻人蘊含了特定的感傷。
「清游漸遠,故人何處。」漂泊的日子是那麼淒涼,使人找不到方向。「故人何處?」這一聲呼喚,將亡國之痛,身世之悲,一齊傾訴出來。日間無法排解,夜裡還形于夢寐。
「寒窗夢裡,猶記經行舊時路」。夢中時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用連昌來指代南宋故宮,透出銅駝荊棘的意思。此時夢想中,宮中的柳樹彷彿已衰殘無幾,非復當年意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