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宋詞鑑賞 - 421 / 521
古典詞曲類 / 蘇軾等 / 本書目錄
  

宋詞鑑賞

第421頁 / 共521頁。

 大小:

 第421頁   
  
FireFox、Edge瀏覽器可關屏朗讀
Chorme則需開屏朗讀。

詞的上片記游賞過程。從泛舟寫起,到對景感嘆換頭。「波影搖漣瓦甃.趁熏風、一舸來時,翠陰清晝」。湖水碧波蕩漾,光影映照堤壁上,搖曳不定。

詞人的輕舟在醉人的熏風吹拂中輕輕搖過,作者落筆如畫,猶如電影鏡頭中的一幅晴湖泛舟圖。「去郭軒楹指亭台,磴是山道石階。離開縣城南關才三數裡地,已經充滿了野逸之趣。蘚苔密佈的山徑石階、道旁對列關前門的古松、白雲舒捲的青翠峰巒,?好像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


  

詞人們紛紛沿著山徑尋勝訪幽。」快「是痛快的意思。南朝宋詩人謝靈運喜歡登山。他特製了一種爬山鞋,上山時去掉鞋的前齒,下山時去掉鞋的後齒,以保持身體平衡。

這裡作者用此詞語,藉以說明登山活動,」空半危亭堪聚遠,看同庭縹緲爭奇秀「,寫登山所見。高亭聳于山崖之上,空谷幽幽,橫于眼前。登亭眺望,太湖浩浩無垠,洞庭山縹緲峰浮沉于波濤之間,此情此景,一時盡收眼底。聚遠:將遠處景物收聚于眼底。

憑欄遠望,作者禁不住感慨萬千,」溪山不老,臨賞無窮「,人生短暫,只不過如曇花之一現百駒之過隙罷了。」人自老,景如舊“,收束上片。是上片寫景紀游與下片懷古抒情、上片空間延伸與下片時間審度的中間過渡。

換頭「來帆去棹」,泛指往來的船隻。「問古今、幾度斜陽,幾番迴首」?是說歲月如流水般逝去,彈指間度過,所謂「幾個殘陽了今昔」。言外之意,人生應當縱情適意,何必拘泥于世間的是非恩怨之中呢?作者在這裡頗有超脫世俗之外,諦視人生、規勸世人的意味。「晚色一川」二句,似從姜夔《八歸》詞「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鴃」化出。

比不上原句精警,但也空靈淡湯,清雅可玩。這一片清山秀水,有誰能夠佔有並且領略它呢?蘇東坡說得好:「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若閒人不來,則只有任雨中之荷、煙中之柳自作主張了。「來帆去棹」中人,來也匆匆,去也匆匆,未必能知此意。

而我今天載客俱來,登臨攬勝,悅目賞心,日暮忘歸,暫作湖山之主,可以說是平生最愉快的事了。不單是自己識得其中的樂趣,「知我者、燕朋鷗友」,同行諸人也有同樣的認識,燕朋鷗友,指吟社的同人。也可以理解成大自然的海燕和湖鷗。「笑拍闌干呼范蠡,甚平吳、卻倩垂綸手」?這句系化用江湖詞人盧祖皋《虞美人》:「猛拍闌干呼鷗鷺,道他年、我亦垂綸手。

」范蠡,越國大夫,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後,後在太湖隱居下來。倩,請。垂綸手,釣魚的人,此指代隱居山林的隱士。作者這裡故意顛倒了一個事實:范蠡在平吳之後,擔心「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結束,才不得不退隱太湖,于波濤煙雨中求得保全,並非隱居了多年之後,才被請了來幫助滅吳。

作者偏那樣說,意思是范蠡本是隱士,被請出來平吳了。詞人們遙望太湖,談起泛舟太湖的千古高人范蠡,禁不住拍闌大笑,好像在說目前我們很難有所作為,倒不如隱居江湖殘了一生。作者到此突然頓住,宕開酣暢一筆:「籲萬古,付卮酒。」這首詞的詞序寫得非常優美,是一篇精美清麗的微型遊記散文。

作者在詞風上已超過前人姜夔,詞序發揮散文特長,紀游寫景,構成全詞的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詞、序並讀,一韻一散,有「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之趣。這與宋元之際中國畫上題詩鈐印、詩畫融合是同樣做法。

詞的下片運用了許多疑問句、反詰句,富於變化跌蕩起伏的章法結構。作者多次發問並且明知故問,問而不答,既含蓄深沉,又淋漓盡致,強烈抒發了江湖雅人的放達胸襟和懷古幽情。同時又與上片紀游的平緩筆調形成鮮明的對比,反映出作者的獨具匠心。

這首詞的第三個特點是寫景紀游清雅如畫。周密多才多藝,不僅工詞,又善出精畫,且愛好收藏,並著有多種野史筆記。他把繪畫的特長融匯到詞的創作中,使其詩文之中飽含畫境,別具特色。詞疏密相生,字裡行間時而留出空白,具有鮮明的「清空」特點,耐人回味。

●聞鵲喜·吳山觀濤  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


  

數點煙鬟青滴,一杼霞綃紅濕,白鳥明邊帆影直,隔江聞夜笛。

周密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題詠排山倒海的浙江大潮的。宋代詞人詠潮者很多,蘇軾辛棄疾等一代大家都留下過詠潮詞作。周密的這首詞題材上雖無新穎可言,但有自己的特色,頗值得一讀。

詞上片寫海潮欲來和正來之情狀。下片寫潮過以後的情景。「天水碧」,是一種淺青的染色。首兩句說錢塘江的秋水好像染成「天水碧」的顏色,指的是潮水未來,風平浪靜的觀感。

「鰲戴雪山龍起蟄,快風吹海立」。兩句,寫海潮咆哮着洶湧而來,好像是神龜背負的雪山,又好像是從夢中驚醒的蟄伏海底的巨龍,還好像是疾速的大風將海水吹得豎立起來一般。

詞人接連用了幾個生動的比喻,有聲有色地將錢江大潮那驚心動魄的場面,排山例海的氣勢。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與枚乘《七發》中關於觀潮一段的描寫相比,雖鋪采摛文不及,但是精煉則超過前者,下片寫潮過風息,江上又是一番景象。



贊助商連結